再談平王東遷 東周早期王城究竟在哪裡?

四合院藝術館 發佈 2024-04-30T15:57:50.108342+00:00

關於洛陽兩周時期的王城(即西周早期成王定鼎的王城、春秋早期王城),特別是平王東遷後春秋早期的王城究竟在哪裡?至今仍是史學界和考古人的一塊兒心病。因為著實有許多還不清楚的地方!

關於洛陽兩周時期的王城(即西周早期成王定鼎的王城、春秋早期王城),特別是平王東遷後春秋早期的王城究竟在哪裡?至今仍是史學界和考古人的一塊兒心病。因為著實有許多還不清楚的地方!

我們曾經有文章提到,西周早期,特別是武王伐紂之前,當時,作為商朝的諸侯國---周國,其勢力範圍三分天下已經有其二。在黃河以南,周國的先頭已經到達了今洛陽漢魏古城一帶,即今洛陽偃師與孟津的交接地帶。對此,考古調查和發掘都能明證其實。在漢魏故城遺址中部偏北,發現有西周早期及武王伐紂之前的城牆遺蹟。周國伐紂前後,武王都曾居住在此。特別是伐紂成功後,在回歸宗周途中,武王還在嵩山祭天,接下來武王還在此居住約十餘天。期間考察了附近一些地方,武王已經有了在這一帶建都的想法。只可惜,武王伐紂成功回到宗周之後僅兩年便去世了。後來周公實現了武王的心願。

按照歷史文獻,成王初年,發生三監之亂,周公奉成王之命東征。在完成東征之後,便在瀍河兩岸,新建了洛邑王城。這就是文獻和金文織就的「商周革命」,即「武王征商」、「東征」平定「三監」之亂等一系列歷史事件。也就是說,為了維護周人的統治地位,實現長治久安,周王採取了「封建親戚,以屏藩周」並相伴隨在「中國」營建「洛邑」、設立「八師」、安置「殷遺民」等一系列舉措。

二十世紀中期以來,在瀍河兩岸眾多地點,發現的墓葬,以及西至青年宮十字街、東至機車廠、南至關林、北到馬坡這一範圍內發現的中小型墓葬和部分大型墓葬多具有晚商文化的特徵。研究者多認為,這些墓葬應該是西周初年「洛邑」建成後,周公安置殷商故地包括殷商貴族和手工業者在內的部分「殷遺民」與平叛後的庵、薄姑等「殷頑民」的墓葬。

另外,在洛陽龐家溝墓地,還發現有「中」字型大墓,出土有「太保、康伯」等銘文銅器,是西周貴族墓地所在。

王占奎先生認為,北窯遺址為西周時期的成師所在。從而有研究者發現該墓地地位特殊,規格較高,與其他周人墓相比具有不同的特點,也與《周禮》中的邦墓和公墓不同,進而認為是「成周八師」陣亡將士陵園。

總而言之,瀍河兩岸的西周早、中期遺存與《尚書》諸篇中的「新邑」、「洛師」、「新邑洛」、「大邑洛」、「茲洛」、「洛邑」、「新大邑」等記載可以對應,也與「鳴士卿尊」銘文「新邑」暗合,更與區域系統調查結果顯示此區域為西周早、中期中心聚落的地位相匹配。

對此,我們也一直推測,西周早期,周公興建了洛邑王城,王城的位置大概在今天洛陽東西大街以北,十字街一帶。我們還認為,也許是由於年代久遠,加上西周的建築比較簡單;再加上隋唐時期大興土木,以及後來金元明清在洛陽老城一帶多次重建,毀壞了當時的建築遺蹟。所以,很難發現那些想要的證據。

俞良亘先生是洛陽考古院的工作人員,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大學畢業後便在洛陽從事考古工作,至今已有三十餘年。三十餘年的洛陽考古,俞先生的考古活動遍及洛陽轄域範圍,對此,2月27日下午我們帶著疑問專門向俞先生求證。他認為在瀍河兩岸雖然發現多處西周的遺蹟,包括貴族墓葬、青銅器、青銅玉器陶器等作坊,還有大規模的祭祀坑,還有比較高等級的西周貴族墓地。但是並沒有發現充分的西周王城證據。

西周滅亡後,平王東遷定都洛邑。平王的王城到底在哪裡?我們曾經推測,平王東遷洛邑王城時的王城很有可能在西周洛邑王城舊址。這是因為,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發現的東周春秋王城(今洛陽王城公園公園一帶)並沒有春秋早期的遺蹟。這一點再次得到俞良亘先生的確認。

查閱考古及文獻資料還發現,瀍河兩岸西周早期、中期的遺蹟深厚,但是到了西周晚期卻轉向了韓旗一帶。

韓旗城址位於今漢魏故城南部。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韓旗城址,對漢魏故城城垣解剖時,東、西兩側牆垣中段的4個探方中均發現早期夯土。對此,發掘者認為,漢魏故城中部存在著西周時期的城址,且年代不晚於西周中期。發掘研究表明,城址大體呈橫長方形,東西稍長,約2500~2650米,南北略窄,約1800~1900米,總面積4.8平方公里。

另外,2007年,為配合漢魏故城閶闔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的實施,考古工作者對此區域進行了勘探,在西周城址中部偏西側的區域內發現兩周時期墓葬500餘座,其他遺存1000餘處。發掘的西周墓葬有9座,年代多為西周晚期。

由於考古發掘不見澗河流域有西周早期的高等級聚落。從而可以看出,西周時期瀍河兩岸和韓旗城交替擔當著中心聚落的角色,即瀍河兩岸西周早、中期遺存為中心,與都邑地位相稱的四級聚落體系在西周早期初步建立;而以韓旗城為中心聚落的聚落體系在西周晚期得以完善和豐富。

不過有研究者認為,儘管目前的考古發現尚不充分,難以清晰勾畫出中心聚落的具體形態和演變過程,但是從共時的遺存和聚落體系來看,瀍河兩岸西周早、中期的遺存應該就是文獻所載的西周初年營建的洛邑,韓旗城則應該是西周晚期及東周時期的成周。

那麼,有沒有這種可能,即是說,平王東遷洛邑後,在處於二王相爭的情況下,平王來不及新建王城,暫時以韓旗城址為王城!這就為春秋早期王城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然而,由於洛陽西工二十七中發現有疑似周平王的大墓。如果平王居韓旗城址,以韓旗城為王城,死後卻葬在幾十里外!這又與當時的王葬在王城裡不相合。那麼,平王東遷後的王城,即春秋早期的王城在哪裡?春秋從何時起(那位王)遷到了澗河東岸(今洛陽王城公園一帶)的王城?

這個問題與王子朝奔楚,特別是與老子任圖書館(收藏史)的圖書資料多少有關!我們期待著更多的發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