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故里與秦安:漂泊的詩魂 永遠的故里(上)

新天水網 發佈 2024-04-30T16:05:12.550759+00:00

□ 李雁彬李白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構成了中國文學史上一道瑰麗風景線,為後世留下了一筆挖掘不盡的精神財富。李白的一生經歷曲折豐富,游遍名山大川,他始終懷抱報國濟民、成就偉業的理想和抱負,在其作品中常以呂尚、張良、諸葛亮、謝安等自喻。

□ 李雁彬

李白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構成了中國文學史上一道瑰麗風景線,為後世留下了一筆挖掘不盡的精神財富。李白的一生經歷曲折豐富,游遍名山大川,他始終懷抱報國濟民、成就偉業的理想和抱負,在其作品中常以呂尚、張良、諸葛亮、謝安等自喻。但由於權奸當道、政治黑暗,他雖負才名,但始終不能一伸其志。

在中國這樣一個崇尚儒教的國度,歷來的文人都是以修身、治國、平天下為己任,而文學、詩歌不過是文人政治生命之餘的副產品而已。

一個人的出身門第與祖輩的經歷直接關係到其仕途命運,因而李白在自述身世時隱瞞和迴避了部分近世履歷,使其身世變得撲朔迷離。但無論其自述身世的詩文,還是李陽冰《草堂集序》、范傳正所寫墓碑文中,都一致提到「隴西成紀」「世為右姓」「先祖李廣」。蘭州大學的張書誠仔細分析之後,認為李白系李廣之孫李陵,屬北周李賢、隋朝李穆一系,但無論他是涼武昭王李暠還是北周李賢之後,都是世為右族的隴西成紀李氏後裔。

《李太白文集》卷第一

中國封建時代,人們對宗族、血緣關係是非常看重的。李白生前廣交四海朋友,常與天下李氏論宗排輩。在此基礎上,作詩讚嘆:「我李百萬葉,柯條布中州。」

正如李白和當塗縣令李陽冰的叔侄關係,是從秦國司徒李曇開始推算起的,說明他對身世的考察是細緻的、嚴肅的,所以為李廣之二十五代孫的說法也是可靠的。

李白及其近祖顛沛流離的流放生涯,使得他們的家園意識非常濃烈。「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雖然他們不得不遠離故土,但故鄉永遠是遊子魂牽夢縈的精神家園。

在古代,故國、故鄉、故園、故里並不是專指某個狹小的範圍,而是指一個人歸屬的那個血緣家族在較長時間裡生息繁衍、興旺發達,甚至建功立業的地方,是讓子孫後代引以為自豪的地方,所以「故里」這個詞彙具有很強烈的精神指向性。曾流放西域的李白,以及其先祖心中的故里只能是隴西成紀,而非李白生前客居遊歷的四川、湖北等地。

秦安縣城太白街

李白詩歌中最常出現的「明月」意象,映射出他強烈的故鄉情結與尋根意識。從其詩中,可以看到他幾乎游遍中國,可很少發現他來過秦州、成紀的跡象。或許是「近鄉情更怯」吧,他本應當是來好好地尋根問祖一回,完成回鄉心願的。但是他沒有來,是沒來得及,還是有其他顧慮,我們不得而知。這樣,故鄉就永遠成為他遠遠眺望,對月遙思的地方了。可他是很以故里為自豪的,隴西成紀是足以提起他精氣神的地方,成紀李氏血脈中英勇高潔、建功立業、心懷天下的精神,是他終身引以為榮的。無論李白確切的先祖是誰,但他一定是從這個故里走出去的,李白自己多次強調過了,學術界也取得了公認,所以國家權威的教科書、辭書等普遍認同其祖籍或故里在天水秦安,這是對李白個人的尊重,也是對歷史的尊重。

當然,秦安人從來沒有忘記這位偉大的遊子,而是長期以李白為榮的。《秦安縣誌》《秦安史話》都為其立傳;明代胡纘宗和秦安的許多地方名人都在詩文中追慕李白之風,謳歌其故里;秦安鳳山景區還建立了紀念詩人的太白祠、邀月亭等建築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