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會說脫口秀嗎?「1927圓桌」啟動

澎湃新聞 發佈 2024-04-30T18:25:28.345483+00:00

2月25日下午,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開啟了一場特殊的「文化脫口秀」。在貓頭鷹喜劇創始人、脫口秀演員史炎的主持下,同濟大學教授湯惟傑,作家、媒體人沈琦華,B站百萬粉絲up主「雲社」圍坐在一起,圍繞「魯迅先生撇著嘴角的那種幽默」為主題,暢聊了一個多小時。

2月25日下午,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開啟了一場特殊的「文化脫口秀」。在貓頭鷹喜劇創始人、脫口秀演員史炎的主持下,同濟大學教授湯惟傑,作家、媒體人沈琦華,B站百萬粉絲up主「雲社」圍坐在一起,圍繞「魯迅先生撇著嘴角的那種幽默」為主題,暢聊了一個多小時。這也是「1927圓桌」脫口秀的首場活動。

史炎、「雲社」、湯惟傑,沈琦華圍坐開啟「圓桌脫口秀」

「我們90後、00後這代人其實一開始挺怕魯迅,覺得他是一個嚴肅的、遙不可及的圖騰。」 up主「雲社」談及這一代年輕人對魯迅的「初印象」。但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和對魯迅的了解,他發現自己慢慢「理解了魯迅」,「他也經常和朋友看看電影、喝喝咖啡,也在北上廣這些大城市生活,也出國留學。」

這些細節讓「雲社」與魯迅產生了親切感。他在B站製作的系列視頻「魯迅說相聲」系列以「魯迅VS周樹人」的形式談當下熱點話題,視頻中,「魯迅」和他的本名「周樹人」以兩個相似的卡通人物形象出現,一逗一捧,用魯迅的特有的幽默諷刺語言風格笑談當下社會現象。在B站以此類年輕人的方式普及魯迅的視頻不少,魯迅儼然有成為「網紅」的趨勢。

「我們的帳號也是在大家對魯迅喜愛的基礎上,借魯迅親切的形象輸出自己的觀點。」 「雲社」笑言,自己所作的視頻某種意義上也是「魯迅式脫口秀」,「其實我覺得如果魯迅先生活在今天這個年代,他一定是個非常出色的脫口秀演員。」

「從1980年代開始,學界出現了很多研究,把魯迅從『神』還原為『人』。」 沈琦華認為,這對年輕人今天能夠以這樣的方式「愛上魯迅」和魯迅「走下神壇」有關,「從魯迅的文章中看,他是一個嚴肅的鬥士,但實際上他是一個非常生活化的人。」

在滬居住其間,魯迅就生活在內山書局附近。他收入頗高,按照當今的方式計算可以稱得上「年薪百萬」;他愛看電影,幾乎看遍了上海所有的外國電影;他愛去飯店吃飯,喝咖啡;他也很愛家人,經常攜著許廣平的手在附近散步……

活動現場

當天「1927圓桌」舉辦地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也留下了許多魯迅的故事和影子。書局牆上印著魯迅初次與內山書店店主內山完造的對話:「我叫周樹人。」「哦,您是魯迅?久仰大名。我知道您從廣州來到上海,但是我不認識您,真對不起。」魯迅愛坐的藤椅,打包書籍的紙張,魯迅長子周海嬰愛爬的梯子在書店內都有還原。

「魯迅成為『人』,我們才能更理解他的想法和態度。」 沈琦華說,在這個基礎上看魯迅,他不再只是以筆為刀的戰士,還是語言犀利幽默精彩的一個真實的「人」,「他語言精彩,罵人十分準確。這種精彩是別人很難模仿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魯迅塑造了現代漢語的面貌,成為中國人語言表達時湧上腦際的資源。」湯惟傑說,這是魯迅至今仍不過時的原因。他的表達是常讀常新的,至今仍讓我們感到驚嘆,仍然能夠成為年輕人模仿的對象。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秋夜》中的「兩棵棗樹」在發表之初未引起較大波動,如今卻在年輕人話語中成為「廢話文學」的鼻祖,引起無數模仿。

「這裡面也有魯迅的幽默在。很多幽默都建立在讀者的『預期期待』之上。讀者想不到『一棵棗樹』後面跟著的是『另一棵也是棗樹』,這就打破了讀者的預期,本身就是喜劇的一種玩法。」在湯惟傑看來,這種不時冒出來的幽默感,是魯迅語言中非常有意思的一面。

「我們認為喜劇是關於『生而為人的真相』的藝術。魯迅先生的幽默其實也是這樣,他不是要刻意逗人發笑,而是把人生世界的真相告訴你。」「雲社」說,因為人生難免有殘酷一面,揭示真相的人就顯得冷酷,如果讀者無法接受,就會覺得魯迅言語刻薄,「但他只是撕下了溫情脈脈的面紗,讓你看到生活的真相。」

圓桌脫口秀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嘉賓們聊魯迅,也聊魯迅的生平和魯迅在作品中透露出的幽默感,現場笑聲不斷。

活動現場還有一個特別環節,沈琦華先生為書店捐贈了自己收藏多年的《魯迅全集》首印版本,以及民國時期第一套魯迅單行本、解放後第一套魯迅單行本。這些「價值不菲」的藏品也成為書店新的「鎮店之寶」。

據悉,「1927圓桌」系列脫口秀將長期在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舉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