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完整的遼代漆木雙陸棋出土於法庫

東北新聞網 發佈 2024-05-01T00:09:25.947922+00:00

漆木雙陸棋 這是我國出土的唯一完整的遼代雙陸棋實物。「雙陸」是我國古代盛行的一種博戲,深得貴族喜愛。棋盤為長方形,長五十二點八厘米,寬二十五點四厘米,塗黑漆。棋子呈錘形,尖頂平底,中有束腰,分黑白兩色,各十五枚,出土時每粒棋子都用黃羅包裹。

漆木雙陸棋 這是我國出土的唯一完整的遼代雙陸棋實物。「雙陸」是我國古代盛行的一種博戲,深得貴族喜愛。棋盤為長方形,長五十二點八厘米,寬二十五點四厘米,塗黑漆。棋子呈錘形,尖頂平底,中有束腰,分黑白兩色,各十五枚,出土時每粒棋子都用黃羅包裹。法庫葉茂台七號遼墓出土,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譜雙》中描繪的搏殺雙陸場景。

本期導讀

雙陸棋曾經是我國古代風行的一種博戲,史料中對其多有記載。著名歷史人物如曹植、武則天、狄仁傑等都深諳這種遊戲。明清以後,這種棋戲漸漸消亡。上個世紀70年代,法庫葉茂台7號遼墓出土了一副漆木雙陸棋,這是我國遼代博戲實物的首次出土,也是唯一完整的遼代雙陸棋實物。透過它,人們仿佛看到了契丹貴族正在進行的一場搏殺……

父子守護古墓九晝夜

我省法庫縣葉茂台遼墓群是一處非常重要的蕭氏後族墓地,1953年首次發現第一處墓葬時,因為種種原因並未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20年後,此地又發現多處同期墓葬,特別是1974年春發現的7號墓,墓室和遺物都保存完好,出土了棺床小帳、絹畫、陶瓷器、漆器和大量絲織品。尤其是漆木雙陸棋讓人們第一次看到遼代雙陸博具實物。就墓葬的完整性、文物的重要性而言,這一墓葬在遼墓發現中首屈一指,在國內引起很大震動,同時也引起國外專家學者的關注。

遼寧大學教授王秋華當年參加了葉茂台7號墓的考古發掘過程,出版了《驚世葉茂台》一書,記錄1974年春的考古發掘及文物保護經歷。書中,王秋華將文物保護工作的第一枚「獎牌」頒給了葉茂台村農民趙文山、趙鵬權父子。

1974年4月13日,葉茂台村居民趙鵬權和他父親趙文山及鄭國雙三人,去西山拉石頭。他們路過西山南坡時,無意間看到地面土裡有大青磚,隨便向下挖兩鍬,發現仍有青磚,磚上還塗有紅色和白色。趙鵬權意識到這可能是一處古代歷史遺蹟。三人商議,由趙文山在現場看守,趙鵬權和鄭國雙回村里向上級匯報。

葉茂台新發現遼墓的消息經過文化部門層層報告到省和國家文物部門。從4月13日古墓被發現開始,趙文山、趙鵬權父子便日夜守護在那裡。

東北4月的天氣,乍暖還寒。7號墓位於村北山崗的南坡,白天太陽光足還可以,但遇到陰天下雨則實在難熬。墓葬所在的坡地周圍是農田,沒有一棵樹可以遮風擋雨。到了晚上就更加難熬了,夜深人靜,北風呼嘯,氣溫降到攝氏零度以下,父子二人穿棉衣仍凍得直哆嗦。為了禦寒,二人只好在墓地周圍繞著圈疾走,走累了就稍微歇一會兒,然後接著走。為了防止有人強行盜墓,他們還帶上了獵槍,絲毫不敢放鬆警惕。吃飯時,父子二人換班,確保有人值守。

守護環境艱苦只是趙文山、趙鵬權父子面臨困難的一方面。發現墓地的消息傳開後,村里人見父子二人精心看護墓地,閒言碎語多了起來。有的說爺倆是圖名,有的說是圖利,還有「好心人」出主意,讓他們自己先挖。

令王秋華等文物保護工作者至今仍然感動不已的是,這兩位樸實的農村父子,不怕苦不怕累,也沒有聽那些「勸告」,毅然毫無怨言地看守著古墓,一直堅守了9個日夜,直到考古工作者正式發掘。王秋華說:「趙文山、趙鵬權父子的功勞應該永遠被人們記住!」

遼代貴族痴迷玩雙陸棋

王秋華記得很清楚,出土遼代雙陸棋的7號墓是在1974年5月4日開啟墓門的。聽到「開始」指令,王秋華小心翼翼地將封門磚撬起,一塊塊取出,身後攝影師手中的攝像機發出嘩嘩的聲響,記錄下這個歷史的瞬間。

葉茂台7號墓墓頂距地表深約半米,墓門方向南偏東15度。墓室長7米,寬5.6米,由一個主室、一個前室和兩個耳室構成。各室都是方形,有高券頂,各室之間有券門相通。全墓平面呈「古」字形。

經過精心清理髮掘,墓中出土了300餘件極為華貴的隨葬品。有精美的石雕棺、別致的木製棺床小帳、罕見的絹畫、精湛的紡織品和多種陶瓷器等,特別引人注意的是一副漆木雙陸棋。

雙陸棋是在主室內發現的。考古人員在主室棺床小帳西側發現一張木椅,椅面原為索條狀物編繃而成,出土時已朽爛,上面擺著一副漆木雙陸棋,棋盤上散亂地堆放著30枚棋子。還有一件漆盆,盆內放有兩粒角質骰子。

這副雙陸棋盤為長方形,長52.8厘米,寬25.4厘米,塗黑漆,但已經磨蝕露木。相對的兩個長邊各雕有12個圓形凹坑,兩個長邊中間各以骨片嵌刻出一個新月形的門標。門標兩側各嵌刻出6個圓形梁標。棋子錘形,尖頂平底,中有束腰,高4.6厘米,底徑2.5厘米,黑白各15枚,出土時每粒棋子都用黃羅包裹。

根據墓葬結構以及隨葬品中有繪金龍的緙絲等貴重物品,人們推斷墓主人是一名契丹貴族婦女,可能與遼代的皇室有一定關係,可惜的是墓中沒有發現墓誌,無法更為準確地認定主人的身份。當年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專業老師對人骨進行初步測量和鑑定,確認墓主人是一位老年婦女。

後來,省博物館學術研究部研究館員麼乃亮和同事一起就墓中出土的人類顱骨進行專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墓主人年齡為55左右,上下不差10歲的女性,其顱面型特徵與葉茂台地區其他蕭氏貴族的顱骨標本較為一致。

研究還發現,墓主人患有顳下頜關節脫位和寰枕關節退行性病變,結合墓中出土的馬具和壁畫中的騎獵圖,他們分析這種疾病與墓主人的馬背歲月有關係。

記者了解,古墓中的隨葬品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墓主人生前使用的物品;另一類是明器,即專門的陪葬器物。7號墓中出土的遼代漆木雙陸棋應當屬於前者。

《遼史》中有許多關於遼代皇帝、皇后以及大臣們「博雙陸」的記述。如遼聖宗耶律隆緒統和六年(988年)「九月,皇太后幸韓德讓帳,厚加賞賚,命從臣分朋雙陸,以盡歡」。而遼興宗耶律宗真則滿足於「昇平天子」的生活,荒怠於政,更是迷戀於雙陸遊戲,常與皇太弟耶律重元玩雙陸,並拿城邑居民作賭注。有一次「又因雙陸,賭以居民城邑。帝屢不競,前後已償數城」。從中可見貴族階級對這種遊戲的迷戀和遼興宗的昏庸。

到了遼道宗末年,玩雙陸棋的風氣仍盛行不衰。《遼史》記載:「女真大酋阿骨打來朝,以悟室自隨。遼之貴人與為雙陸戲,貴人投瓊不勝,妄行馬。阿骨打憤甚,拔小佩刀欲刺之。悟室從旁救止,急以手握鞘。阿骨打止得柄,揕其胸不死。」說的是,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來遼朝,「遼貴人」與之玩雙陸棋。不想,「遼貴人」耍賴,完顏阿骨打氣得拔刀刺他,幸好隨從悟室用力握住了刀鞘,阿骨打只拿到了刀柄,扎了遼貴人一下。這場棋局差點鬧出人命,可見雙陸棋在遼代的風行程度。

7號遼墓主人在遼代屬上層人物,隨葬雙陸棋與主人身份相吻合,這也是當時上層社會真實生活情景的寫照。

雙陸棋的來歷爭議很大

對於雙陸棋,我省多位學者從其起源角度進行過探討,目前大體上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雙陸就是「六博」。這種說法在歷史上就有,以東晉時期的張湛為代表。

《列子》中有「虞氏者,梁之富人也。家充殷盛,錢帛無量,財貨無訾。登高樓,臨大路,設樂陳酒,擊博樓上」的記載。東晉的玄學家張湛在為其中的「擊博」作注時,這樣解釋:「『擊博』即『擊打也』,如今雙陸棋也。」並引《古博經》中「六博」的具體博法,認為雙陸棋就是戰國時期的「六博」。到了明代,周祈編撰的《名義考》中,更加明確地指出雙陸即是「六博」,提出:「雙陸,古謂之十二棋,又謂之六博。」

如果雙陸就是六博,那麼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夏代,是我國最早的賭博遊戲。根據《世本》記載,烏曹是夏桀時期的一位官員,他發明的「六博」最初是一種「擲六箸為棋局、十二字相吃殺」的遊戲,因此有「烏曹作博」的說法。

六博作為一種賭博遊戲,自其產生起就吸引了很多人,也產生了很嚴重的社會危害。《史記》中,司馬遷直言不諱地寫道:「博戲,惡業也。」六博到漢末逐漸衰落,西晉以後便為雙陸等博戲所取代。

另一種說法認為雙陸棋來自古代印度,這種說法歷史也有。北宋初年的文學家晏殊在他編撰的《類要》一書中記載,雙陸「始自天竺,即《涅槃經》之波羅塞戲。三國魏黃初間流入中國」。這裡「黃初」是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年號。

到了南宋初期,洪遵在他撰寫的記錄雙陸棋的專著《譜雙》中,進一步肯定了這種說法:「雙陸出天竺,名為波羅塞戲,然則外國有此戲久矣,其流入中州,則曹植始之也……流於曹魏,盛於梁、陳、魏、齊、隋、唐之間。」也就是說,洪遵考證雙陸來源於古印度,最早是由三國時期的文學家曹植引進來的。

至於雙陸棋的遊戲方式,唐代張讀在其所編撰的傳奇小說集中,通過夢境進行了生動描述:「東都陶化里有空宅……夜深欹枕,乃見道士與僧徒各十五人從堂中出,形容長短皆相似,排作六行,威儀容止……良久,別有二物輾轉於地,每一物各有二十一眼,內四眼剡剡如火色,相馳逐,而目光旋轉……遂皆不見。明日搜尋之,於壁角中得一敗囊,中有長行,子三十個並骰子一雙耳。」這裡所說的「長行」就是雙陸,僧道各15人是指黑白子各15個,「別有二物」指的是骰子兩枚。

手記

狄仁傑善用雙陸棋

郭 平

目前,人們對雙陸棋已經非常陌生,好在洪遵編著的《譜雙》中較詳細地記載了這種博戲的規則。

根據記載,記者製作了一副簡易的雙陸棋並邀請一位理學博士進行測試,結果發現,表面看雙陸棋是靠擲骰子的點數決定棋子的進度,進而影響勝負,有靠運氣定輸贏的成分,但是棋局因有吃子搏殺等因素存在,理學博士嚴密的棋子排列方式和對骰子擲數概率的相對準確的研判,使其輕鬆地在多場對局中占據明顯優勢。這一現象,也為唐代政治家狄仁傑熟練駕馭雙陸棋的故事提供了實證。

唐代文學家李肇編著的《唐國史補》記載:「武后曾問狄仁傑曰:『朕昨夜夢與雙陸,頻不見勝,何也?』對曰:『雙陸輸者,蓋謂宮中無子也,上天之意,假此以示陛下,安可久虛儲位哉』?」這段記載是武則天因夢玩雙陸,向狄仁傑問詢原因。狄仁傑借圓夢為題,進諫武則天早立皇嗣。當時情況是,唐高宗李治死後兒子唐中宗李顯繼位。嗣聖元年初(684年),武則天廢中宗李顯,貶為廬陵王。立幼子睿宗李旦為帝,作為傀儡。隨後,武則天臨朝稱制,宮中儲位空懸。狄仁傑在武則天當政時,不畏權勢,冒死忠諫,這便是一例。

此外,關於狄仁傑玩雙陸水平高這件事,在唐代光州刺史薛用弱編著的《集異記》中有極為生動而詳細的記載:「則天時,南海郡獻集翠裘,珍麗異常。張昌宗侍側,因以賜之。遂命披裘供奉雙陸。宰相梁公狄仁傑時入奏事,則天令畀座。因命梁公與昌宗雙陸,梁公拜恩就局。則天曰:『卿二人賭何物?』梁公對曰:『爭先三籌,賭昌宗所衣毛裘。』則天謂曰:『卿以何物為對?』梁公指所衣紫絁袍曰:『臣以此敵。』則天笑曰:『卿未知此裘價逾千金,卿之所指為不等矣。』梁公對曰:「此袍乃大臣朝見奏對之衣,昌宗所衣乃嬖倖寵遇之服,對臣之袍,臣猶怏怏。』則天業已處分,遂依其說。而昌宗心赧神沮氣勢索寞,累局連北。梁公對御就褫其裘,拜恩而出。乃至光范門,遂付家奴衣,乃促馬而去。」

「狄仁傑打雙陸御前奪翠裘」的故事,常為後人稱道。元代詩人謝宗可留有《雙陸》詩:「彩骰清響押盤飛,曾記唐宮為賜緋。影入空梁殘月在,聲隨征馬落星稀。重門據險應輸擲,數點爭雄莫露機。唯恨懷英夸敵手,御前奪取翠裘歸。」記述的就是這段歷史。

遼寧日報記者 郭 平 張 卓

製圖 隋文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