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台新說:范仲淹《岳陽樓記》

拾遺讀書會 發佈 2024-05-01T00:45:21.227592+00:00

這兩天在腦袋裡重複出現的一些詩詞,讓我有意願想要講一個人的旁枝末節。北宋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年代,史書上給人的感受是,政治昏庸,軍事羸弱,外患從來沒有斷過。這些是事實,但同時北宋也是一段社會氛圍相對寬鬆,文化興盛的時代。這當然也要歸功於,趙匡胤本人相對厚道的人品和政策。

這兩天在腦袋裡重複出現的一些詩詞,讓我有意願想要講一個人的旁枝末節。

北宋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年代,史書上給人的感受是,政治昏庸,軍事羸弱,外患從來沒有斷過。這些是事實,但同時北宋也是一段社會氛圍相對寬鬆,文化興盛的時代。這當然也要歸功於,趙匡胤本人相對厚道的人品和政策。不過任何時代都無法盡善盡美,它自然也有它自己的弊端。

我要說的重點並不在社會環境,這些方方面面的東西需要大量的資料考證,並非很快就能說得清的。然而人又無法脫離當時的環境,而說到范仲淹,則不得不聯繫環境。

上班、讀書、不知所措似乎成了一段時間內,必然要經歷的。然而隨著自己的閱讀和考慮你會對之前上學時期所接觸的、學到的東西有了不同的認識。那些曾經背誦過的彎彎繞繞的東西,在不同時間讀起來,意義更多了起來。

翻譯字面的意思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發掘文字背後的情緒,再去尋找情緒背後隱藏的故事就不那麼容易。就像我對范仲淹的認識,最早只在於讀《宋詞鑑賞辭典》裡的那些分不清是豪放還是婉約的句子。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漁家傲 秋思》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蘇幕遮 懷舊》


《宋史·范仲淹傳》裡把他塑造成忠臣良臣的形象,講述了他對當時政治的影響。西夏崛起之際,他臨危受命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主持防範事務,訓練士兵,勤修工事,重用狄青等將領,屢戰屢勝,穩定了邊防。據說他在教育領域也有突出的貢獻。

當然,范仲淹所面臨的問題也和我們所知曉的一般,封建集權所帶來的偏頗總是無可避免。

幾天前和朋友吃飯,聊起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上學時候曾背誦了這篇文章,只記得當時只是懵懵懂懂地順著老師的引導,記住了他「四時變化」的想像力,還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老實講,我不理解憂國憂民關我們什麼事。大概只有在鼓吹「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教興盛時代,讀書人才有這種情懷。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當我對他所說的文字有更加細緻的了解,對那個時代有更多認知,有時也會設身處地想一想他所面對的,不得不重新認識《岳陽樓記》和范仲淹。

記得在之前寫過幾篇關於杜甫的文章,也曾細細拜讀過馮至先生的《杜甫傳》,發現人所作為往往並非看上去那麼簡單。現實是,我們常常把已有結果的東西拿出來評頭品足,好讓自己的論斷看上去立於不敗之地。卻忽略了一些非人為的,不可控的因素,它們有時候微末到不可辨別,有時又是決定結果的重點。用因果去說事情,當然毫無破綻,但有時又顯得脫離客觀。偶然是不可預期的東西,必然卻是已經知道的結果,這讓我們陷入一種盲目的自信,好像自己什麼都了解,面對未知,又畏首不前。

有時感覺將一個事物與另一個聯繫起來會讓人覺得多知,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何嘗又不是貽笑大方的「破綻」,只希望自己能儘量嚴謹,儘量不顯得更無知。

范仲淹的故事很多,遺失掉的估計是大部分。讀書人在宋代很受重視,范仲淹是讀書人的典範,在那個時代,相比於大多數同類,他的際遇你不能說不幸。記得幾天前突然想到范文正公的時候,想起《岳陽樓記》裡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忍不住要去佩服。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更多解詩好文章,請見公號【玉台新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