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臨死前發下三樁「毒誓」,全都應驗,說明了什麼

劉哥文化驛站 發佈 2024-05-01T08:54:37.470100+00:00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含恨九泉,關漢卿筆下的《竇娥冤》就是其中之一。竇娥被屈打成招,行刑前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她死後來這三樁「毒誓」一一應驗,這說明了什麼?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含恨九泉,關漢卿筆下的《竇娥冤》就是其中之一。竇娥被屈打成招,行刑前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她死後來這三樁「毒誓」一一應驗,這說明了什麼?

《竇娥冤》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竇娥從小死了母親,她父親竇天章是一位窮書生,因為上京趕考缺少盤纏,便把她賣給蔡婆婆家做了童養媳。可到蔡家沒兩年,丈夫就生病死了,只剩下了竇娥和她婆婆兩人相依為命。地痞流氓張驢兒的父親入贅了蔡婆家中。

張驢兒又企圖霸占竇娥,見她不從,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挾竇娥,他認為如果蔡婆婆死了,家產歸他父子二人所有,再威脅竇娥就會容易很多。本來想毒死蔡婆婆的羊肚湯,卻陰差陽錯地被他老子喝了,誤害了其父。

張驢兒惱羞成怒、買通官府,誣告竇娥殺人,竇娥儘管受盡毒刑和折磨,卻寧死也不認罪。官府嚴刑逼訊婆媳二人,但是如果她不認罪,官府就要懲罰她的婆婆,善良的她不忍心讓婆婆像自己一樣忍受嚴刑銬打,為免蔡婆皮肉之苦,竇娥自認殺人,被判斬刑。

由此可見、竇娥是一個堅守婦德、明辨是理的女人,而且有氣節,寧死不伏罪不去受這不白之冤,怎奈心地善良的竇娥、為免婆婆受罪而又不得不含冤伏法。

自己本來就沒有罪,如此這樣、了卻一生,又不甘心!可這樣的一個弱女子,遇到這樣的冤屈,又能指望誰呢?指望父親?這是不可能的事、父親進京趕考這些年一去無有音信。指望婆婆?還是指望別人?這都是辦不到的事。

在當時的舊社會就這樣,以前有句老話叫「衙門口朝南開,有理無錢別進來」,充分說明了在黑暗統治的社會裡的不公平。怎奈竇娥家中一貧如洗,又沒有一個男人來撐腰做主,也只有受此不白之冤。

在她含冤押赴刑場被斬殺之前,而且看到所有人對她的冤情都視而不見。官府收受賄賂,刑訊逼供,百姓害怕權貴勢力欺壓,沉默不語。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替這位善良的女子說一句公道話。

為了金錢、為了利益,也可能是人心麻木。竇娥在無奈之下,呼喚天地來聽自己訴說冤屈。以前她堅信,好人一定有好報,壞人一定有惡報!可現在的境況著實讓她絕望到了極點,只能認命,埋怨上天沒眼,命運不公。

她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自己的冤屈何人能知?被冤枉的真相何時能大白於天下?所以也只有發誓願來證明自己的清白。於是在臨刑之時指天發此毒誓死後「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

在她看來,自己雖然遭此名譽的污辱,但身體裡的一腔熱血卻是至高無上的,之所以發誓「血濺白練」就是要以此證明自己的不白之冤,處於無奈之中的她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也只有如此。

之所以發下毒誓「六月飛雪」這應該和她本人的處境有關,竇娥的親人僅有兩人,一個是消失的爸爸,再有一個是年老的家婆,兩人都沒有方法為其收屍。也只有此時的六月大雪紛飛才能掩蓋自己的屍身,不至於暴屍於野外和表示自己的清白。

「三年大旱」的毒誓,也是她自己對於當時社會的一種報復,更是她對於當地貪官污吏的一種心理鬥爭方法。大旱三年,人民就會沒有收成,貪官污吏也沒法剝削財帛。古代又講究「 一方官、造福一方百姓」,百姓遭此三年大旱不能生活,地方官員也會受到懲戒。這也許就是竇娥發此毒誓的目的。

如果僅僅是百姓遭難,那些地方的貪官污吏不能受到懲罰,憑竇娥善良的為人、能辨是非的本性也是不應會此毒誓的。這三樁毒誓在現實生活中,本來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但在元代劇作家關漢卿筆下這文學作品中卻都一一地應驗了。

這充分說明了人生存在無奈之時的一種心理行為,在當時貪官污吏橫行的封建時代,在不能洗冤的情況下,也只有以此來抗衡。也只有出現不可能出現的事「血濺白煉」、「六月飛雪」、「三年大旱」的奇蹟,才能印證竇娥的千古奇冤,才能給善良的人們一個良好的期待,才能讓正義永存天地之間!人們常說「人在做天在看」,天心不可欺,天意不可違,縱然一時蒙受不白之冤,最終將會真相大白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