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樓俗稱「客家土樓」,是沒有大門的「中國客家博物館」!

簡靜美 發佈 2024-05-01T10:55:28.250067+00:00

福建古樓是東方建築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結構巧妙,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歷史、科學價值,被譽為東方古堡,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福建古樓是東方建築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結構巧妙,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歷史、科學價值,被譽為東方古堡,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福建土樓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初,是充滿創新精神的客家人,以石為基,以生土為原材料,用紅糖糯米為粘合劑,修建的防火防震防匪防盜的神奇建築,是客家人聚居地,大多為客家人所建,常稱為「客家土樓」,是沒有大門的「中國客家博物館」。福建土樓分布有福建省、廣東省,主要有福建省龍巖市境內的永定土樓、漳州市境內的南靖土樓、華安土樓、平和土樓、詔安土樓、雲霄土樓、漳浦土樓及泉州土樓。

土樓歷史與中原漢人的南遷有緊密關聯,當時北方戰亂頻發,自然災害不斷,人們不得不大舉南遷,進入閩南的中原移民和當地居民融合,形成了以閩南話為特徵的福佬民系,另一路南下的中原移民經江西贛州進入閩西,構成了福建又一個客家族系,在福佬民系和客家人交匯處,這裡人煙稀少,土匪猖獗,客家人建起了土樓,聚集而居,是對中原文化的認同,也是凝聚力量,抵禦外敵的現實需要。

福建土樓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雖然有統一的風格,但並非一成不變,按形狀分有圓樓、方樓、玉鳳樓、凹樓、半圓形樓。

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土樓共46座,分布於永定、南靖、華安三縣,而最著名的當屬南靖縣書洋鎮的田螺坑土樓群,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四菜一湯」,是福建土樓的標誌性建築,也是土樓的名片。田螺坑土樓群由一座方樓居中,三座圓樓、一座橢圓樓環繞周圍,這裡地形像田螺,周圍高,中間低,像一個田螺形狀的坑,因而得名。如今樓里還住著一些原居民,他們平日裡擺賣一些紀念品、工藝品、自家土特產等,雖有商業氣息,但也保留了土樓居民生活的煙火氣息。

位於永定縣高北村的承啟樓是福建眾多土樓中圈數最多,建築規模最大的,自1628年到1709年由一戶江姓人家前後用時81年建成,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中圈,經歷滄桑300多年。最外邊一圈有四層,一層廚房,二層糧倉,三四層是臥房;第二圈是各家會客廳,第三圈是私塾,第四圈是宗祠。最多的時候這裡住了800多人,體現了和睦相處的家庭傳統,一部土樓史見證著一個家族的興衰。

福建土樓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中華文明的體現!感謝閱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