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中詩豪李冶: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小方㯐 發佈 2024-05-06T05:13:27.949199+00:00

#歷史開講#唐朝是我國文化發展的繁榮時期,尤其是古典詩歌進入鼎盛時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婦孺都能吟誦一兩句詩。唐代不僅產生了李白、杜甫、李商隱等詩壇巨星,而且還湧現出200多位女詩人,其中以李冶、薛濤、魚玄機三位成就最高。由於唐代是男權社會,除薛濤外,其他兩位才女的結局非常悲慘。

唐朝是我國文化發展的繁榮時期,尤其是古典詩歌進入鼎盛時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婦孺都能吟誦一兩句詩。唐代不僅產生了李白、杜甫、李商隱等詩壇巨星,而且還湧現出200多位女詩人,其中以李冶、薛濤、魚玄機三位成就最高。由於唐代是男權社會,除薛濤外,其他兩位才女的結局非常悲慘。前面兩期我講述了薛濤和魚玄機的故事,今天來講李冶的故事。

被父親否定的人生

唐玄宗開元十七年(730年),李冶出生於烏程(今浙江吳興),她的父親是烏程有名的大儒。唐代還沒有後世「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在教育方面對女性還是比較公平的。在父親的精心培養下,李冶到六歲時,才思敏捷,在詩歌方面顯示出極高的天賦。根據宋代文學家計有功編纂的《唐詩紀事》記載:「秀蘭五六歲時,便能作《詠薔薇》詩,有『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之佳句,其聰敏可見。」相傳李冶六歲時,父親抱著她在院子中散步,牆角的一株薔薇還未來得及搭架,已經有五六朵花開了。父親指著這株薔薇讓女兒做首詩,李冶做了著名的《詠薔薇》: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已看雲鬢散,更念木枯榮。

父親聽到這幾句詩又怒又喜,喜的是女兒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的才華;怒的是他從詩句中聽到了另一番意思,擔心女兒以後或做出有失婦德的事情。原來「架卻」和「嫁娶」諧音,父親認為李冶才六歲就考慮「嫁娶」的問題了,並且已經「心緒亂縱橫」了,這還了得!長大後豈不會做出有辱門風的事情?於是將擔憂說給妻子聽:「此女聰黠非常,恐為失行婦人」。李冶的母親也同有此感。這件事若是現代,誰會在意小孩子的話,況且小孩子哪裡會有這樣複雜的心思,會不會成為「失行婦人」也不一定啊。大人以自己的思維來解讀小孩子的詩句,將結果強加給孩子,豈不是有些荒唐?

李冶的父母非常擔心李冶長大會成為「失行婦人」,但是他們不從人生價值觀方面去教育引導孩子,反而決定將她送到道觀中修道,希望通過清心寡欲的修行方式改變李冶的心性,避免悲劇發生。於是等到李冶能夠照顧自己時,父母就將他送到剡中(浙江嵊州新昌縣)的玉真觀中做道士。父親給李冶改了個好聽字「季蘭」(一作秀蘭),希望她長大後做個高潔不屈的女君子。這年李冶才11歲,從此父母對她不聞不問,任由其野蠻生長,在遠離父母、老師引導教育下和,叛逆期的李冶形成自私自利、任性妄為的性格,這為她悲劇的人生埋下伏筆。



失敗的初戀

在玉真觀中,李冶繼續鑽研她喜歡的詩歌和音律,不知不覺已經五年有餘,當初的小女孩已經長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唐才子傳》中記載此時的李冶:「美姿容,神情瀟散,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腹有詩書氣自華,美貌的李冶加上文學、音樂的滋養,果然如她的字「季蘭」一樣,成為一朵高潔的空谷幽蘭。玉真觀中前來遊玩的文人墨客邀李冶切磋詩詞,她也落落大方的坦然接受。於是玉真觀中道士李季蘭的才名越來越大,玉真觀的香火都因此旺盛起來。許多人來玉真觀只是為了一睹李冶的美貌,當然也有一些登徒子趁機挑逗情竇初開的李冶。漸漸的李冶萌生了嫁人的想法。她無數次的幻想,有一個帥氣有才情的男子來接她出觀,陪她吟詩作詞、陪她遊山玩水……,然而這樣的俊美有才華的男子在哪裡呢?



有一天心情煩躁的李冶帶著丫鬟到剡溪中泛舟遊玩,遇到一個風度翩翩的青年男子向她們借船擺渡。這位男子知識淵博,才華橫溢,談古論今間就將李冶的芳心俘獲。原來這位青年就是南陽的才子朱放,他在幾年前來到剡中隱居,卻意外與名聲正隆的女道士李季蘭偶遇。以後李冶隔三岔五的就去剡溪尋找朱放;朱放也會偷偷以香客的身份到玉真觀拜訪李冶。兩人被對方的才貌所折服,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李冶帶著朱放游遍了剡中的天姥山、大佛寺等名山和古蹟,遇到天氣不好時,兩人就在玉真觀中品茗清談、吟詩作詞、撫琴相訴。



就在李冶準備嫁給朱放時,唐代宗封朱放為江西節度參謀。比起前程來,愛情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海誓山盟言猶在耳,朱放就毅然決然的去江西上赴任。臨行前為了安撫李冶受傷的心,朱放做了一首《別李季蘭》詩:

古岸新花開一枝,岸傍花下有分離;莫將羅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腸斷時。

詩中「莫將羅袖拂花落」一句還在叮囑李冶不要忘了這段愛情。

李冶也做了一首《明月夜留別》贈給朱放: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

她幻想著無論自己和朱放身在何處,她們的愛情就像明月一樣,會照亮天地間的任何地方。



朱放一去渺無音信,李冶又寫了一首相思詩《寄朱放》來表達對愛人的思念:

望水試登山,山高湖又闊。想思無曉夕,想望經年月。

鬱郁山木榮,綿綿野花發。別後無限情,相逢一時說。

我對你的思念隔著千山萬水難以訴說,山木榮枯、花開花落,相思之情卻越發濃郁,只有再見面時悄悄說與你。



與真愛擦肩而過

李冶和朱放的初戀,是她這一生中最純潔的一段感情,所以久久不能忘懷。李冶經常到她和朱放泛舟的燕子湖上去回憶那段美好的時光,可是物是人非,徒增煩惱。倍受打擊的李冶病倒了,一個經常在剡溪邊採茶的年輕人救了他,這個人就是後來寫出《茶經》,被稱為「茶聖」的陸羽。陸羽每天給李冶洗衣、做飯、煎藥、端水,直到她完全康復為止。

倍受感動的李冶寫了一首《湖上臥病喜陸羽至》的詩來感謝陸羽:

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

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此時的李冶才算從失戀中走了出來,她用繁霜、苦霧來概括過去的感情。你無微不至的照顧生病的我,使我感動的流淚,唯有勸你多吃酒菜,為你寫這首詩來聊表我對你的謝意。



陸羽是一個孤兒,從小被竟陵(湖北天門)智積禪師撫養長大,他對茶葉有透徹的研究,另外也擅長寫律詩。共同的愛好和相似的命運,使陸羽和李冶成為好朋友,他們經常圍爐品茗、談論詩詞歌賦。穩重的陸羽比浮誇的朱放更有魅力,所以不知不覺中李冶又愛上了陸羽,陸羽也愛上了這個才華橫溢的女詩人。現代人常說:「開始一段新的感情,是治癒情傷最好的方法」,這話同樣適用於古代。李冶自從和陸羽相戀後,又恢復了昔日光彩照人的模樣。



陸羽對李冶的感情是真摯的,他和李冶戀愛期間,曾寫過多首互訴衷腸的詩,可惜流傳下來的很少,有一首《會稽東小山》可能是李冶變心後,陸羽仍然懷念那段感情而做的詩。詩是這樣說的: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斷綠林西。昔人已逐東流去,空見年年江草齊。

明亮的月光照著我們曾經相會的剡溪畔,猿猴的鳴叫讓人心碎。你已經隨波逐流離我而去,我只能看著剡溪邊的草木綠了又黃,黃了又綠,回憶過去的快樂時光。

如果李冶和陸羽能夠廝守終身,白頭到老的話,李冶的命運就會是另一番景象,文壇也會增添一段佳話。可惜李冶自私自利、任性妄為的性格害了她。《大話西遊》中有段經典的台詞:「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後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此。」這句台詞用在李冶身上再合適不過。

陸羽由於從小在寺廟長大,所以結交了一些僧人朋友,其中有位叫「皎然」的僧人也愛好詩詞。在陸羽與李冶戀愛期間,皎然多次來找陸羽未果,別人告訴皎然「陸羽正與著名的女道士李季蘭談情說愛」。皎然也早就聽聞李冶的才名,於是想見識一下李季蘭的詩詞功。在軟磨硬泡讓下,陸羽帶著皎然去見李冶。李冶見到皎然也被他的才華和淡定的氣質吸引住了,於是三人經常在一起,品茶論詩。皎然是得道高僧,自然只是純粹的交流詩詞創作經驗;但是李冶就抱著複雜的心態和他們交往。



也許是皎然特殊的身份引起了李冶的好奇心和征服欲望,她竟然不顧陸羽在場,用挑逗的眼神和行為試探皎然,皎然不為所動,後來她乾脆寫了一首《結素魚貽友人》來向皎然表白。

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欲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

皎然寫了《答李季蘭》一首詩來表明參佛的禪心永遠不變:

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經過這件事後,陸羽和皎然都有意疏遠與李冶的關係。雖然李冶有所覺察,但她毫不在意陸羽的疏遠,又開始和韓揆、閻伯鈞、蕭叔子等江南的名士打的火熱。愛著她的陸羽只能無奈的寫下「昔人已逐東流去,空見年年江草齊。」的詩句來懷念過去的好時光。看著漸行漸遠,走向不歸路的李冶,陸羽選擇黯然的退場,隱居在苕溪(今浙江吳興)的山間,繼續書寫他的《茶經》。


感悟人生

陸羽離開後,李冶又與韓揆、閻伯鈞等人糾纏了幾年,不過再沒有遇到過像陸羽一樣真正關心愛她的人。不知不覺間已過而立之年,少女時懷揣尋找真愛的夢想已然成為泡影,她乾脆破罐子破摔,成為江南有名的交際花。雖然身邊依然不乏像劉長卿這樣的著名詩人為她捧場,但沒有一個人真心待她。她遊戲人間,將男人們玩弄於股掌之間,男人們又何嘗不將她視為玩 物呢?也許此時的女中詩豪才感覺到了陸羽的好,她寫下了著名的《相思怨》一詩來表達自己的悔恨之意。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弦腸一時斷」就是女詩人此時受良心譴責,內心備受煎熬,痛苦萬分狀態的寫照。



在隨後幾年中,李冶依舊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一個個男人成為她生命中匆匆的過客,此時的女中詩豪才算活明白了。「鉛華洗盡,珠璣不御」,李冶對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她做了一首詩——《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詩句說的都是淺顯易懂的道理,卻具有深刻的辯證法,富有人生哲理。尤其是最後一句「至親至疏夫妻」道盡了天下間夫妻的百態:互敬互愛,牽手白頭的夫妻有許多;同床異夢,反目成仇的夫妻,也大有人在。相親相愛的夫妻是至親的一顆心;同床異夢的夫妻雖然近在咫尺,心與心卻隔著天涯海角。

雖然大徹大悟,但是為時已晚,那個曾經無微不至照顧自己的陸羽再也不會有了。



芳魂歸天

大曆五年(770年),唐代宗李豫聽說李冶很有才華,召見女詩人進京入宮。此時的李冶已經40歲了,她從剡中搬到廣陵(揚州)居住。接到聖旨的時刻,李冶內心有些激動,她寫了《恩命追入留別廣陵故人》與朋友們告別。

無才多病分龍鍾,不料虛名達九重。仰愧彈冠上華發,多慚拂鏡理衰容。

馳心北闕隨芳草,極目南山望舊峰。桂樹不能留野客,沙鷗出浦謾相逢。

從詩中龍鍾、衰容等詞,可以看出女詩人已經不再青春年少,到了人老色衰的時候。她的才名被聖上聽到,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就要徹底結束了,雖然我很留戀故鄉的山水,但不得不離開了,從此朋友間就像出窩的沙鷗,各奔東西,不再相見。

這個時候李冶已經沒有幾個朋友了,即使有也是純粹的詩友。她戀戀不捨的除了故鄉,更多的應該是兩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唐代宗見到李冶後對她的容貌有些失望,對她作詩的本事也不再詳加考察,就安排她在皇宮中住下。在皇帝的心中,召她進京,只不過是樹立一塊「愛惜人才」的招牌罷了。李冶從此被遺忘在高大的宮牆內。

建中四年(783年),駐紮涇原(今甘肅涇川北)的士兵被派往河北平叛,在經過長安時譁變,擁立鳳翔隴右節度使朱泚為首領。叛軍攻陷長安,唐德宗李适(kuò)慌忙逃往奉天(今陝西乾縣),李冶留在宮中被叛軍俘獲。不久朱泚稱帝,命令李冶為他寫一首歌功頌德的詩篇,53歲的李冶被迫違心的寫下一篇歌頌朱泚詩。784年7月,叛亂被平定,德宗回到長安,那些投降朱泚的官員全部被處死,為叛軍首領獻詩的李冶也未能倖免遇難,被德宗下令亂棍打死。一代才女被冤屈致死,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縱觀女中詩豪李冶的一生,雖然名聲不怎麼好,但是所作的詩詞清麗脫俗,豪邁大氣,為晚唐辭藻華麗的詩風注入了一股清新的風氣。被稱為「女中詩豪」是當之無愧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