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焚書坑儒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是如何成為正統思想的

世界史說 發佈 2024-05-06T05:19:13.224849+00:00

#歷史開講#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焚書坑儒」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是中國儒學發展史上重要的兩件大事。西漢以後,儒家學說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是中國儒學發展史上重要的兩件大事。西漢以後,儒家學說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

對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大都是徹底否定,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武帝則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那麼,儒學在秦漢時期到底經歷了什麼呢?為什麼直接從地下到天上,而又如何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呢?

從「焚書坑儒」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孔子,在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歷巨大變革,孔夫子便開設私學,講授自己的哲學思想,再後來就發展成為儒學思想。

儒學思想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中,被打下地獄過,也被捧上天過,但是今天我們聊聊它從地上到天上的逆襲過程。

你覺得「焚書坑儒」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兩件決定儒學發展生死的大事,隔了有多久呢?

幾百年或者更久?答案出乎意料,發生在公元前213年到公元前140年,僅僅相隔了七八十年。

這一下子從地獄被拉回到天堂來,不變的是儒家思想的內核,改變的是社會歷史的進程。

這七八十年,正是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社會的形成和鞏固時期。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橫掃六國,建立了第一個封建王朝。

雖然只存續了兩世,但是這一套君主專制體系被漢代繼承下來,並且不斷發展和完善。等到漢武帝繼位時,大一統的局面已經形成,向著鞏固時期發展。

最明顯的不同,就是對於思想政治的處理手段。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語詞典是這樣解釋「焚書坑儒」的:

「秦始皇為了鞏固統治、控制思想而焚燒古代典籍、坑殺方士儒生的事件。」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呢,也是漢武帝為了鞏固統治,所實行的加強思想統治的政策。

這麼一看,其實都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不過為什麼後人多貶低「焚書坑儒」,而多讚揚漢武帝的這一政策更好地實現了「大一統」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決策與推行

西漢初年,黃老無為思想很受推崇,在秦的暴政下,漢初的統治者都非常注重無為而治,休養生息。

漢高祖不喜歡儒學,再加上「焚書坑儒」的副作用,那時儒家的學術源流幾乎是斷絕的,沒什麼人去研究儒學。

文帝、景帝時期,又慢慢從無為到有為,儒家的火苗越來越旺盛了,秦朝遺留下來的沒有被燒毀的儒家經典,又流傳起來。

漢武帝劉徹即位的時候,漢朝的國力已經大大加強了,這個時候,無為而治不再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了,國家迫切需要一個新的思想,進一步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上書漢武帝,建議:

「凡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其並進。」

漢武帝聽了董仲舒的建議後,覺得這種大一統的思想正是自己現在最需要的,就想要推行這個政策。

但是遭到祖母竇太后的反對,竇太后是非常推崇黃老之學的。在她的阻撓下,儒家勢力受到了一點點暴擊。

沒多久,竇太后去世,儒家勢力看準時機,再度橫空出世,而這次一出場就是自帶主角光環。

公元前134年,漢武帝罷黜黃老之學的官員,提拔布衣儒生公孫弘為丞相,招攬儒生數百人,設置博士,這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

看著波瀾不驚,沒有什麼打打殺殺,只是罷免了幾個官員,但在當時,對於專制制度的加強和國家的統一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裡,一直是主流思想,不利於其他思想文化的發展,到最後越來越故步自封。

從那以後,想要做官的人們,都需要熟讀儒家經典,用儒家的思想來解釋法律,來執政治國。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影響

每一件事情,我們都需要辯證地去看待,不能蓋棺定論,在今天,我們再去看看這項政策,對後世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在學術上來看,思想專制是更加嚴重了,秦始皇雖然焚書坑儒了,但是有些書籍還是得以保存下來,被殺的儒生是因為說秦始皇壞話的,沒有將所有儒生一棍子打死。

但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延續長達兩千多年,儒學直接成為官方指定唯一學說,考試做官要讀它,為人處世要念它,一個人從出生到死去,所有的安排都要去問問《論語》

難道儒家經典全是聖人之語嗎?聖人講的話一定適用於每個階段嗎?後期,儒學更是僵化,束縛人們的思想。

學術的專制必然會引起科學發展的惡性循環,教條主義盛行。大家捧著論語經典,想的只是如何去解釋這些經典。

儒生們做的就是讀經背經,再去解釋經義,然後改編以適用自己的做法,毫無創新可言。

科學技術的發展多是來自勞動人民,而那些飽讀詩書的人,真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封建社會後期,科學技術越來越落後,直到欺負到自己頭上,才發現原來外面的世界那麼大。

對於當時的中國社會來說,儒學起到了啟蒙心智的作用,人不再是茹毛飲血的動物了,我們知道君臣、父子、兄弟。

「仁義」二字貫穿中國人的心中,我們懂禮,知禮,社會安寧穩定,有長足的發展。

儒家中關於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的理論,是符合當時中國封建社會的實際需要的,所以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才一直是正統思想。

儒家思想,受用至今

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當時是非常符合自己的政治理念的,儒學的正統地位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確立的,真正確立下來,是到了中國的隋唐時期。

孔夫子的思想,從那一刻起,貫穿了整個中國的封建社會。現在我們也會去批判它 ,後期是如何如何僵化,一步步限制人們的發展。

但是回過頭去看,中國人骨子裡流淌的血液還是帶著儒家思想的。這個才是真正的大智慧,發源於本土,紮根於本土。

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我們對遠方的朋友是這麼講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真正把儒家思想結合、融入到我們現代社會裡來。

雖然秦始皇「焚書坑儒」,使得一大批儒家經典成為絕唱,但是後代的漢武帝又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給予儒家思想新的生命力,在此之後,儒家思想是一直不斷發展的。

古有趙普「半部《論語》知天下」,那就能看出,儒家思想里是有積極的東西存在的,它可以作為一種思想手段,去輔助政治。

孔夫子也不是聖人,他的話語、他的思想一定會有當時那個時代存在的局限性,但是要相信,儒家思想是歷經時間的考驗的。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就不被大多數諸侯國看好,各諸侯國會更推崇法家思想,去改革,去加強兵力建設,「仁」太虛無縹緲了。

秦始皇統一以後,更是推崇法家思想,直接來了個「焚書坑儒」,一時間,儒生人心惶惶。

漢初,也沒有一下子提高儒家的地位,那個時候黃老之學盛行,講究無為而治,「仁義道德」看不見的,也不曾覺得重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金子總會被發現的。儒家思想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春天,它被董仲舒看見了,隨後是漢武帝,而接下來就是整個國家。

也是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真切走入大眾視野。它是規範人們日常生活的道德約束,也是寒門子弟想要建功立業的法寶,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後,它走到了科技與文明的十字路口。我們被迫打開國門,西方的「德先生」和「賽先生」打敗了孔老夫子的「子曰、子曰」。

但是,今天中國人最引以為傲的還是,孔老夫子的「子曰、子曰」,我們學習它,我們傳承它,我們受用於它。

你說,今天儒家思想還受用嗎?那一套幾千年前的談話,還適用嗎?我想,我可以給你一個很肯定的答覆,是的。

所有的東西都是要辯證地看待,思想價值更是如此。儒學是寶貴的,但不是完全科學的。

而到了今天,我們依然需要儒學,因為是我們中國人民選擇了儒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選擇了我們。

幾千年來,我們依據儒家思想,修身養性,安身立命,早就是我們離不開儒家思想了,我們的血脈里流淌的就是「仁義」道德。

當然,對於那些不再適用於現代社會的,我們也要當斷則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永遠是最合適的公式。

在新的時代,賦予儒家思想新的生命力,不再是曾經武斷的「焚書坑儒」,也不需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學術應該是自由的,知識是要百花齊放的。我想,我們一定會做好儒家思想的繼承與傳承的工作,讓儒家思想走出去,成為中國的一張響亮的名片。

參考文獻:《從「焚書坑儒」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