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簡述《周易》的兩個概念和蘊藏的三種智慧,令人茅塞頓開

唐風宋月 發佈 2024-05-06T06:37:29.863468+00:00

王國最負盛名的文明成果,是迷宮。迷宮裡住了個半人半牛的怪獸,是米諾斯王后與漂亮公牛的私生子。《周易》也像一座迷宮,只不過裡面沒有怪獸,反倒珍藏著中華民族的智慧。

地中海里有座島,叫克里特。島上有個王國,叫米諾斯。王國最負盛名的文明成果,是迷宮。迷宮裡住了個半人半牛的怪獸,是米諾斯王后與漂亮公牛的私生子。每隔九年,戰敗的雅典都必須送來七對少男少女,供怪獸消遣或者食用。這種殘忍而悲慘的遊戲持續了很久,直到寄養在外祖父家的雅典王子忒修斯橫空出世。

忒修斯宣布,他願意去做犧牲品。這位少年英雄剛一出現在克里特島眾人面前,米諾斯公主就不可救藥地愛上了他。公主給了他一個線團和一柄魔劍,忒修斯用這魔劍殺了怪獸,然後沿著拴在門口邊走邊放的線,成功走出了迷宮。顯然,迷宮不是絕境,只要你有線團。

《周易》也像一座迷宮,只不過裡面沒有怪獸,反倒珍藏著中華民族的智慧。這是一些相當古老的智慧,神秘得就像達文西密碼,以至於許多仰慕已久又不明所以的人望而卻步,敬而遠之。

其實,解讀《周易》並不是多麼難的事,甚至簡單到只需要一個線團,只要沿著邊走邊放的線一路前行,就會有許多驚喜,也會有許多收穫。

周易周易,其實容易。

有了這番精彩的開場白,易老師深入淺出地解釋了兩個概念:周和易。

目前為止,周最早見於甲骨文,因為再早的成熟的文字還沒有發現。周的樣子和田差不多,只是田裡多了四個黑點。所以田是莊稼地,周是莊稼人。周族是農業民族,莊稼人就是周人。

因此,周的第一個意思,便是周族,是周王朝。種地需要縝密嚴謹,於是引申出第二層意思:周到、周遍、周全。種地有周期,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於是有了第三層意思:周而復始。《周易》就是一個農業民族周全的智慧。

易有三個意思。一是日月,可惜沒有文字依據;二是蜥蜴,蜥蜴又叫變色龍,取其「變易」之意。三才是本意,就像滬字,為水壺傾倒之象,意為「交換位置」,後世的「交易」,「貿易」,就是這麼來的。

這就是《周易》的思想:我們這個世界,永遠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的規律和結果,包括怎樣變和變成什麼。《周易》就是講變和不變的書。

因此《周易》就是:產生於周代,用最簡單明了的方式,周到而周全地回答世界變化之周而復始規律的經典著作。

《周易》有三種智慧。

第一,憂患意識。

《周易》表現的是農業民族的智慧。農民很不容易的。春天把種子播下去,秋天才能把糧食收回來。可是一場大雨,或者一場冰雹,弄不好就什麼都沒有了,怎麼能不憂心忡忡未雨綢繆呢?周是農業民族,所以周人憂患。

既濟卦象辭說: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也就是說,你要心存憂患,居安思危呀!未濟卦象辭也說:君子以慎辨物居方。也就是說,你要小心謹慎,別看走眼呀!

不過,如果只是干著急,或者整天愁眉苦臉,就不是智慧了。周人了不起的地方,是他們一方面小心謹慎居安思危,哪怕成功了也不得意忘形;同時又認真進行研究,用心發現規律,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

第二,變革精神。

《周易》認為:有矛盾就有衝突。有衝突就有變化。有變化就有發展。有發展就有前途。天地變革,才會有春夏秋冬。時代變革,才能造就燦爛文明。大人變革如虎,光明磊落。君子變革如豹,文采斐然。不怕變,怕不變。

窮極而變。窮,就是窮盡和極點。任何事情走到盡頭,就無路可走,就要變。三伏之後開始變涼,三九之後開始變暖。一個人如果倒霉透了,只要咬咬牙挺過去,山重水複之後便是柳暗花明,這就叫否極泰來。同樣,如果你登峰造極,紅得發紫,也千萬不要春風得意忘乎所以,倒霉的事多半在等著你,弄不好就會樂極生悲。逆境中要信心滿滿,順境中要居安思危,成功時要夾起尾巴做人。

與時俱進。個人是渺小的,時勢則很強大。而且時勢強大,是因為最能反映世界變化的規律。規律不能違抗,只能順應,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因此,如果想進可攻,退可守,與時俱進主動變革便是不二法門。

第三,中庸之道。

中庸是典型的中華智慧,極高明而道中庸。一般人說起中庸,首先想到的是孔子。實際上這種智慧在《周易》中就有了,而且無處不在。

按照《周易》的觀點,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既然如此,那就會有一個過程。過程也有三個階段。開始的時候,變化還不顯著,特徵也就顯現不出來。最後一個階段,又會走向自己的對立面,由陰變成陽,或者由陽變成陰,從而變得不是自己。所以,開始不會太好,到了頂峰也不好。最合適和最適宜發展的,可不就是中間那個階段?

因此,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最合適的,也一定不偏不倚而居中。這,就是中庸。

如果讀者諸君看到這裡意猶未盡,還想一探究竟,請參看《易中天中華史》。

易中天老師靠解讀三國起家,本已功成名就。但他「顧影汲汲,唯恐不足」,退休後隱居小橋流水杏花春雨的江南小鎮,寫下24卷《中華史》,從先秦至明清,說透了中華歷史的因果鏈。

《中華史》是一部通史,前人已有珠玉在前,呂思勉、范文瀾等史學大家都寫過通史,想要寫出不一樣的東西來,真的是一種挑戰。既需要深厚淵博的史學功底,更需要別出一格的寫作方法。

幸運的是,這個方法他找到了。易中天認為,要解決「歷史常常被我們誤讀」的問題,有三個解決辦法,即直覺,邏輯,證據,這就是他寫《中華史》的三大辦法。

易中天的《中華史》立意頗高,眼界之寬,覆蓋世界史。這部史書以現代眼光審視歷史,將中華史放在世界史中考察,將中華歷史的發展脈絡與西方歷史對比參照,提出了很多新穎大膽的觀點。他學習《史記》以及《資治通鑑》包括近現代范文瀾先生的《中國通史》等傳統史書的寫作手法,書寫「人們不知道和想知道」的歷史。

易中天擺脫了教科書式的學術語言系統,讓語言在接近地氣的環境下野蠻生長,通俗、生動、鮮活,甚至有些俏皮的語言,將一個個歷史事件和故事講得千轉百回、恣肆汪洋。

《人民網》:易中天把歷史講的千迴百轉,恣意汪洋。

《新京報》:《易中天中華史》是一部肩負為中華尋夢使命的歷史讀物。

《中國青年報》:易中天,他破譯了中華文明的密碼。

《南方都市報》:易中天和范文瀾暗暗相合,前人篳路藍縷,他涓滴入海。個人寫通史最值得鼓勵,集體寫史應該終結了,現在易中天這麼寫,是回歸到中國知識人的正宗上去了。

這套《中華史》讀起來,有一種看電影的感覺,易中天就像一個導演,要把所有素材、三千七百年的中華歷史都重新裁剪過一遍,讓她能貼近每一個現代人。

無論你怎麼看,《中華史》都是明白流暢的,只要你順著讀,就能一口氣讀下去,因為每個後面都有鉤子吸引著你。就像讀偵探小說一樣。

讀完這套書,你能記住的不僅僅是鮮活的歷史細節,還能了解歷史的浮沉背後的線索和脈絡。

幽默、有趣、講史實、又有觀點,一讀就停不下來!

喜歡的朋友趕緊入手一套吧。24本只需598元,真正的物美價廉,好評率高達94%。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