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舊遊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

有故事的書單君 發佈 2024-05-06T07:04:40.257716+00:00

#我的寶藏作者#《鵲橋仙》是一部70年代小鎮青年男女的懷舊故事。作家路內評價說,「它仿佛跨越了時代,又仿佛無法跨過。」這是個很精髓的評語。

《鵲橋仙》是一部70年代小鎮青年男女的懷舊故事。

作家路內評價說,「它仿佛跨越了時代,又仿佛無法跨過。」這是個很精髓的評語。

它跨越了時代,因為無論是小說中的主人公們,還是故事外的我們,都早已遠離故事中的那個時代,不復返;但它又仿佛無法跨過,因為小說中的人們,在隨著時代遠走的同時,也永遠地將自己的一部分留在了過去,而這正是我們在此後人生中藉以憑弔的媒介。

小說發生在一個江南小鎮——棲鎮,圍繞幾個70年代前後出生的青年男女展開,開篇已是八零年代,少年少女們正值童年的末梢,他們享受著最後一把少年游,而後因為升學或其他因素各奔東西,以不同的姿態走向後來,90年代,千禧年代,一直到當下。

作者蕭耳是杭州人,小說中也出現了許多具有濃厚地域色彩的方言,理解這些方言也是理解整個故事的核心之一。

第一個關鍵詞是「小辰光」,意思是小時候,這個詞反覆出現在故事當中,蕭耳以一種回憶的口吻勾勒整本書,因此即便到最後,何易從和陳易知一群人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但他們依舊時不時回憶起「小辰光」。

小辰光,恍如夢一場。

第二個關鍵詞是「盪發盪發」,意思是隨便走走,邊走邊聊。這個詞在小說中也時隱時現,甚至整本書幾乎都可以說是圍繞它而展開。

《鵲橋仙》沒有什麼跌宕的情節,它的主題是懷舊,而懷舊的方式則是「盪發盪發」。主人公陳易知和何易從等人,小時候喜歡盪發盪發,成年之後各奔東西,再重返棲鎮,還是喜歡盪發盪發。

仿佛憑藉這個並沒什麼意義的行為,他們可以填補逝去的數十年。

《鵲橋仙》雖然是一個「懷舊」的故事,但在懷舊之外,小說也不乏其他的主題。

比如它還是一幅棲鎮百景圖,描繪了這個江南小鎮的眾生相:

他們在一喜一怒,一驚一嚇中,豐富了對棲鎮的認知。小辰光,鎮上的人間慘劇從東橫頭到西橫頭,到南橫頭,到北橫頭,一年總有那麼一出,男女老少,聊作談資。

比如《鵲橋仙》不管是一個青年男女的故事,同時它還是中年男女的故事,其中最濃墨重彩的無疑是中年人的混亂情事。

蕭耳筆下的中年人情事,只有混亂一詞可以形容,不說靳天這種出了名的風流人,甚至就連主角何易從,作者也刻意給他安排了幾段婚姻之外的曖昧情事。

另外,何易從和陳易知二人從來不是情侶,但二人之間似乎也有一種若有似無的曖昧情愫。

或許小說中湘湘與靳天的一次對話可以給上述「混亂」提供答案:

「年輕時搞不懂自己要什麼。」

「現在知道了?」

「也不是全知道,難道你全知道嗎?」

哪怕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事實上他們依舊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想要的是誰?到底意難平。

在小說結尾,棲鎮早已不似舊時,而那些在棲鎮長大,從棲鎮走出的青年男女們,也散落各方。

宋代詞人章良能有一句詞,舊遊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

在一千年前那個從前慢的朝代,即便人不似舊時,但依舊「堪尋舊遊」。

而在當下,我們不單尋不回少年心,連舊遊處也早已拆去。

文字,或許是僅存的憑弔方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