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考古真「荊彩」——2022「湖北六大考古新發現」是它們!

極目新聞 發佈 2024-05-06T22:35:05.157223+00:00

極目新聞記者 戎鈺通訊員 陳麗新 許靜思2022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第二個百年征程的起點。回望這一年,湖北考古成果豐碩,喜訊連連。

極目新聞記者 戎鈺

通訊員 陳麗新 許靜思

2022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第二個百年征程的起點。回望這一年,湖北考古成果豐碩,喜訊連連。

2月25日,「2022湖北考古業務成果交流會」在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院舉行,會上公布了2022「湖北六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十堰學堂梁子(鄖縣人)遺址等6個項目成功入選。

學堂梁子遺址再獲殊榮

「湖北六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由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北省文物局)指導,《江漢考古》與極目新聞聯合主辦。該評選活動旨在梳理2022年度湖北考古最新成果,展示湖北考古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揭示長江中游文明燦爛成就。

據主辦方介紹,繼去年成功舉辦首屆「湖北六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後,2022「湖北六大考古新發現」於今年1月啟動,全省共有20餘個考古項目報名參評。經過資格審核、專家推薦等評選程序,12個考古項目進入終評環節,並最終於2月25日產生了本屆湖北「六大」名單。

以時代早晚為序,榮獲2022「湖北六大考古新發現」榮譽的6個項目分別為:十堰學堂梁子(鄖縣人)遺址、天門唐馬台遺址群、武漢黃陂盤龍城王家嘴遺址、赤壁大湖咀遺址、荊州城牆11號馬面遺址、十堰武當山五龍宮遺址(西道院區)。

這6個考古發掘項目覆蓋地域廣,遺蹟種類多樣,遺址內涵豐富,發掘精細化和規範化程度高,多學科合作緊密。值得一提的是,2月22日,湖北十堰學堂梁子(鄖縣人)遺址成功入選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2022「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湖北考古人交出「荊彩」答卷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方勤接受極目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2022「湖北六大考古新發現」入選名單全面展示了2022年度湖北考古重大成果,體現了荊楚文化的深厚底蘊,彰顯了長江中游在中華文明起源和多元一體發展歷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貢獻了湖北力量。

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北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一年,全省文物考古工作者「風餐露宿」「青燈黃卷」,多學科協作、共同發力考古發掘,致力破解長江中游文明密碼,揭示荊楚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交出了一份「荊彩」考古答卷。

2022年,湖北考古人接續取得一個個考古新成果,「考古中國」項目、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研究項目均取得新收穫,十堰學堂梁子(鄖縣人)遺址發現並順利提取「鄖縣人」3號頭骨化石,更是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湖北六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的舉辦,既是對上一年度湖北考古工作的集中展示和體檢,也是對未來湖北考古工作的科學謀劃和指導,有力推動了我省考古工作高質量發展,提升了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展示。

除了入選本屆湖北「六大」名單的6個項目,襄陽保康穆林頭遺址、襄陽襄州鳳凰咀城址、天門石家河城址、荊門京山蘇家壟遺址、武漢龍泉明楚王墓愍王塋園、潛江代灘明代李氏家族墓地,獲評為2022「湖北六大考古新發現」入圍項目。

2022年湖北「六大」——

十堰學堂梁子(鄖縣人)遺址:

學堂梁子遺址位於十堰市鄖陽區(原鄖縣)青曲鎮彌陀寺村。新發現的「鄖縣人」3號頭骨是迄今歐亞內陸發現的同時代最為完好的古人類頭骨化石,保留該階段人類重要而稀缺的解剖學特徵;該化石處在古人類近200萬年演化歷程的中間和關鍵環節上,為探討東亞古人類演化模式、東亞直立人來源、東亞直立人與智人演化關係等重大課題提供了翔實而關鍵的化石及文化證據。新的發現為實證中華大地百萬年的人類演化史,講好東方人類故鄉先民演化和文化發展的故事,提供了關鍵節點的重要依據與信息。

「鄖縣人」3號頭骨出土照

天門唐馬台遺址群:

天門唐馬台遺址群位於天門市石河鎮姚家嶺村七組,該遺址群發掘出一批從油子嶺文化時期至後石家河時期,地層疊壓關係清楚、年代序列完整的考古學實物資料,其中油子嶺文化時期遺存最為豐富,這對於學界探討油子嶺文化內涵、演變序列、源流,提供了大量經科學發掘的考古學資料。尤其是發現的一批內容豐富的彩繪陶,其中與太陽有關的簡筆圖案反映了油子嶺文化先民樸素的宇宙觀,為研究油子嶺文化人群的精神信仰提供了一批不可多得的研究素材。

唐馬台遺址油子嶺文化時期彩繪陶片

武漢盤龍城王家嘴遺址:

盤龍城遺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地處大別山余脈與江漢平原間的過渡地帶。2022年是本世紀盤龍城考古工作的第10年,王家嘴地點發現一批年代屬於夏商之際的遺存,為揭示盤龍城聚落的始建年代、認識早期中原王朝對長江流域開發提供了重要線索。獲取了大量土壤、炭樣樣本,已發現有一定數量的植物種子碳化顆粒。這是盤龍城遺址首次有系統地發現的商代早期植物考古遺存,為認識盤龍城及長江中游商代聚落環境和早期人類生產生活積累了材料。

盤龍城王家嘴遺址出土陶器

赤壁大湖咀遺址:

大湖咀遺址位於咸寧市赤壁市高新區赤馬港辦事處夏龍鋪社區三組。2022年對城址進行地形測繪和三維建模,初步確認城牆、護城河的結構,明確城址範圍。該遺址年代跨度較大,主體年代大致從西周中期至春秋晚期,是目前在長江以南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周城址。從出土器物觀察,該遺址曾先後受到大路鋪文化、周文化、楚文化等文化的影響,呈現出階段性變化的特點。

大湖咀遺址出土錫扁壺

荊州城牆11號馬面遺址:

荊州城牆11號馬面位於荊州市荊州區北城牆東段。通過本次發掘,首次發現明代磚牆直接修建在五代~宋代城牆之上的「牆包牆」重要現象,解開了本段牆體的年代之謎、結構之謎以及沿革演變之謎。在宋代三期城牆內護坡上發現一條完整的磚砌排水溝,其中有2件「鄂」字銘文磚出土,為研究古代城牆附屬建築及城牆磚製作與來源增添了新的實物資料。該段磚城牆最早建於五代時期,經後世不斷增補修建,歷經千年,使用至今而從未間斷,是我國持續使用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磚城。

荊州城牆11號馬面發掘區東壁剖面三維圖(左為北)

十堰武當山五龍宮遺址(西道院區):

五龍宮遺址位於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五龍宮村,是武當山古建築群「九宮八觀」之一,西道院是五龍宮高階道士修行居住區。已發掘遺存攜帶信息極為豐富,涉及多個研究領域,涵蓋了我國宋元明清時期的政治、宗教、民生、文化等多方面歷史信息。部分遺存類型(五龍祭祀法壇和永樂投龍簡)更是全國首次發現,其歷史研究價值和文化價值在全國少見,填補了相關學科的研究空白,對豐富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築群的文化內涵有著重要價值。

五龍宮出土鎏金銅製真武頭像

(圖片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