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世紀日本文化與亞洲文化的淵源與發展

胡叔說料 發佈 2024-05-07T06:52:12.574429+00:00

日本位於亞洲沿海,這個地理位置是其歷史發展的關鍵,起初,日本因為四面環水而孤立發展,然而後來,文化思想通過朝鮮半島從中國和印度傳播到日本。

文/胡叔說料

編輯/胡叔說料

論點:淺談鄰近文化對中世紀日本的影響

引言

日本位於亞洲沿海,這個地理位置是其歷史發展的關鍵,起初,日本因為四面環水而孤立發展,然而後來,文化思想通過朝鮮半島從中國和印度傳播到日本。

其中大多數想法通過朝鮮半島傳播到日本,其中一些想法最初來自中國和印度。

例如在6世紀中期,來自韓國的佛教僧侶訪問了日本,通過這種方式,日本人才最初接受到了起源於一千年前的印度佛教。

593年,一位女性統治者隋子皇后在日本上台,她的侄子聖德親王十分仰慕中國和韓國文化,他鼓勵子民與這些大陸國家接觸。

607年,他派官代表到朝廷,上流社會的日本人開始前往中國和韓國,在那裡他們了解了中國的文學、藝術、哲學和政府,成群結隊的韓國人也來到日本,帶來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廣泛了解。

在接下來的300年裡,日本從亞洲大陸吸收了文化元素——物品、思想和習俗。

文化對中世紀日本的影響

到593年隋子皇后和聖德親王上台時,來自亞洲大陸的文化影響已經傳到了日本數百年。

例如,朝鮮半島的工匠將青銅鑄造和先進的鐵加工知識帶到了日本,來自韓國的移民和遊客也向日本介紹了儒家和佛教。

但隨著隋子、松德和後來的統治者尋求與大陸的聯繫,文化傳播的步伐加快了。

穗子皇后和聖德親王時代的日本是一個農村農業社會,人們種植水稻和其他作物。

上層階級擁有奴隸,住在木地板和木頭或茅草屋頂的房子裡;老百姓住在泥地和茅草屋頂的小屋裡。

家庭生活以撫養孩子的母親為中心,父親經常與家人分開生活,這與後來的時代相比,女性享有相對較高的地位。

此時的日本遠未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日本朝廷的權力被分配給一些氏族的酋長,但是,本州島大和地區的一個統治家族已經變得強大,勢力足以覆蓋日本的大部分地區。

穗子皇后和在皇后手下作為攝政王統治的聖德親王,都出身於這一代統治者。

在隋子、松德和後來的統治者統治下,日本政府對韓國和中國文化產生了積極的興趣。

有時大陸文化的知識來自前往中國的日本人;有時它以禮物的形式出現,例如書籍和藝術品,從大陸寄往日本;有時它來自定居日本的韓國工人,帶來了他們的知識和技能。

在接下來的三個世紀裡,日本派遣官員、學生、翻譯和僧侶乘船渡海前往中國,這些人經常在中國呆上好幾年。

當他們回到日本後,很多人帶來了他們所學到的東西,他們還帶來了許多大陸文化的例子,包括繪畫、宗教雕像和樂器,由於這些接觸,日本人在政府、藝術、建築和寫作方面獲得了新的想法。

然而,日本人不只是改變他們的舊方式,還自己創造了新的文化。

相反,他們將新思想與自己的傳統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文化,讓我們看看發生這種情況的幾個領域,從政府開始。

政府:模仿中國制度。

從聖德親王開始,日本統治者接受了中國關於政府的新思想,中國的政府形式既與日本相似,又不同。

例如,中國和日本的天皇擁有完全不同的權力。

中國的皇帝是唯一的統治者,在日本,天皇對半獨立的宇治只有鬆散的控制,每個宇治都控制著自己的土地,宇治領導人之間為選擇天皇和影響天皇的決定而鬥爭。

雖然日本天皇依賴地方領導人,但中國天皇在政府官員官僚機構的幫助下進行統治。至少在理論上,政府職位的任命是基於業績的,任何在考試中表現出色的人都可以成為官員。

在7世紀和8世紀,日本統治者採用了中國式的政府。

日本傳統認為聖德親王開啟了這一發展,王子借用儒家思想,為政府官員創造了等級。

604年,他頒布了一套名為「十七條憲法」的指導方針,其內容指出,皇帝是最高統治者:「一個國家沒有兩個領主,人民沒有兩個主人,君主是全國人民的主人」。

後來的統治者,讓日本在發展中國式的變革方面有了深遠改革。

7世紀末,天武天皇及其妻子兼繼任者智藤皇后,改革並加強了中央政府,她把土地的控制權從氏族首領手中奪走,轉而交給皇帝。

皇帝隨後將土地重新分配給所有自由男女,作為回報,人們支付了沉重的稅收來支持帝國政府。

到了8世紀,日本的皇政府看起來和中國很像。

後來的日本政府受到高度集中,並得到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的支持,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關鍵的區別出現了。

聖德親王曾呼籲根據能力選擇政府官員,就像在中國一樣,但在9世紀,日本發展了一種強大的貴族,結果導致了貴族家庭的成員在政府中擔任了所有高級職位。

寫作:將漢字應用於日語。

古代日語只是一種口語,日本人沒有自己的書寫系統。

書面文件是中文的,這是日本人從韓國學者那裡學到的一種語言,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人改編了漢字或書面符號來書寫自己的語言。

首先,日本學者開始使用漢字或「中國文字」來書寫日語單詞,漢字允許日本人保存記錄,記錄傳說並發展自己的文學。

但是使用漢字來閱讀和書寫日語是很困難的,這兩種語言有不同的語法、聲音和發音。

到900年,日本人發明了假名。

在日語中,假名的意思是「借來的字母」,在假名中,簡體中文字符代表日語音節,它允許日本人拼出自己語言的聲音,至此,他們能夠自由地用日語寫作。

宗教:佛教傳入日本

奈良的佛教寺廟是文化傳播的另一個結果,大約一千年後,它從中國經韓國來到日本。

日本最初的宗教是神道教。

這種宗教表達了日本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尊重,它的追隨者崇拜稱為kami的靈魂,那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自然物體,例如風、閃電、河流、山脈、瀑布、大樹和不尋常的石頭。

皇帝和其他特殊人物也是如此。

神道教沒有強調道德準則,而是強調淨化任何不潔淨的東西,如污垢、傷口和疾病,觸摸死者也會使人不潔淨。

然而最重要的是,神道教信徒頌揚生命和自然之美。

相反,佛教徒認為生活充滿了痛苦和苦難。

佛教的創始人悉達多·喬達摩教導說,生命是一個無休止的出生、死亡和重生循環,為了擺脫這種循環,人們必須遵循一種稱為八正道的道德準則。

佛教的道德準則強調尊重他人,正確行事,並通過冥想獲得智慧,遵循這條道路會變得覺悟,或者看到世界的真實面貌。

那些獲得覺悟的人可以進入涅槃,這是一種完全和平的狀態,他們永遠不會重生到痛苦的生活中。

通過找到開悟之道,悉達多成為了佛陀,或「覺悟者」。

隨著佛教在印度各地的傳播,一種新的形式出現了,稱為大乘,或「更大的載體」。

這個名字象徵著大乘佛教的核心教義:所有人都能達到涅槃,它的追隨者相信菩薩,佛教徒可以進入涅槃,但選擇幫助他人達到覺悟。

這些神一樣的靈魂生活在不同的天堂里,崇拜者向他們祈禱,希望重生到這些天堂之一,正是這種形式的佛教沿著貿易路線傳播到中國,中國文化的影響將佛教帶到了韓國。

大乘佛教於552年傳入日本,當時一位韓國國王向日本天皇贈送了一尊佛像和對新宗教的推薦,雕像到達皇帝的宮廷,周圍環繞著誦經的僧侶,祈禱書,鑼和橫幅。

皇帝不太確定該怎麼定義,他說:「具有我們以前從未見過的嚴肅尊嚴。該不該崇拜呢?」

經過激烈的爭論,皇帝和他的宮廷採用了新的宗教,他們欽佩佛陀的智慧和儀式,他們認為佛陀是家庭和國家的保護者。

後來的統治者,如聖德親王,通過韓國僧侶和老師更多地了解佛教。

佛教並沒有取代神道教,相反,兩種宗教都蓬勃發展,甚至融合在一起。佛教徒為神靈建造神社,神道教供奉菩薩。

即使在今天,慶祝出生和婚姻的儀式也經常來自神道教,這是一種快樂的宗教;

葬禮儀式是佛教,他們承認苦難和痛苦的宗教。

音樂:採用新的音樂和樂器

日本的本土音樂包括吟唱詩歌、戰歌、民歌和神道祈禱,所有人都被背誦,只用了幾個音符。

來自日本早期的演奏家,會演奏了西瑟,這是一種弦樂器,還有一些會長笛和打擊樂器的音樂家。

隨著與亞洲大陸的聯繫增加,日本人從該地區舶來音樂,特別是從中國學習的音樂,尤其是中國宮廷音樂,它於六世紀傳入日本,雅樂有時仍然在日本演奏,就像1年前的中國一樣。

新種類的音樂需要新的樂器,其中最有趣的是一種管樂器,中國人稱之為笙,笙是一種口器,它被設計成看起來像鳳凰,一種神話中的鳥,據說它的聲音模仿了鳳凰的叫聲。

雕塑:雕刻技術傳入日本

像佛教一樣,雕塑的新技術和主流從韓國和中國傳入日本,像佛教一樣,這些雕塑思想始於印度和中亞,並通過韓國和中國傳播到日本。

考古學家在可追溯到四世紀和五世紀的墳墓周圍發現了早期日本雕塑的例子。

這些雕塑是盔甲戰士,鞍馬,長袍女士以及房屋和船隻等物體的泥人,它們可能是為了陪伴或保護死者。

與此同時,佛教正在激發亞洲大陸雕塑的新主題,隨著這些想法向東移動,雕塑家的技術和材料逐漸發生變化。

從6世紀中葉到7世紀中葉,中國和韓國移民創造了日本的大部分宗教藝術,日本藝術家從他們那裡學到了新技術。

結語

古日本的文化發展與體制跟亞洲其他國家都有著極深的淵源,他們學習和創造的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而中國在其歷史的發展進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主導作用,從文化到政治體制,從思想到藝術形式,日本的發展模式更多借鑑了中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