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草木:守正創新——中國國家畫院2022年度收藏作品展

眼緣藝志 發佈 2024-05-07T15:31:52.856825+00:00

它所蘊含的文化理念、所體現的人文精神並非來自於藝術本身,而是源於民族內核的基礎構成——宗教及哲學。於山水之境感受中國畫的氣韻之美——本期藝術現場為大家分享中國國家畫院主辦的「守正創新——中國國家畫院2022年度收藏作品展」中部分藝術家的作品。


氣韻生動,是中國繪畫品評標準「六法」之首。它所蘊含的文化理念、所體現的人文精神並非來自於藝術本身,而是源於民族內核的基礎構成——宗教及哲學。因此,探尋這種藝術精神從本質上來說不是一個藝術問題,而是一個哲學問題。

於山水之境感受中國畫的氣韻之美——本期藝術現場為大家分享中國國家畫院主辦的「守正創新——中國國家畫院2022年度收藏作品展」中部分藝術家的作品。由於無法親臨現場,本次觀展記錄的作品均來自中國國家畫院官方網站。



守正創新

致力於創作中國畫的藝術家,必然是一群勇於背負歷史使命的探尋者。在他們的表述中,傳承並不是唯一的訴求,他們所要彰顯的還有藝術的演進與文化的自信。如果說對「技」與「藝」的研究是最為微觀的回溯尺度,那麼若要釐清中國畫歷史的脈絡,就要超越諸多主觀因素,從更為宏觀的認知角度論證歷史發展,繼而呈現出文化上的多元特徵。





藝術總是承載著文化的理想,這是基於現實的中國思維才具有的認識。作為美術創研單位,中國國家畫院於去年年末推出了「守正創新——中國國家畫院2022年度收藏作品展」。展覽共展出作品200件,涵蓋書法、篆刻、油畫、版畫等藝術種類,在集中展示藝術家們最新創作成果的同時,也進一步以多種形式推進了新時代背景下的文化自信與自強。





山水設色

山水畫看似縱情寫意,卻有著山川歲月的沉重,落在天地茁壯之初,又平添了些許清潤的生氣,不需要詮釋也處處呼之欲出。那靜美的設色,是獨屬於東方的顏色。

古書有雲「象物生時色也」。中國畫中的那一抹淡色,堅強執拗,為萬物鋪就了初發的底色。中國畫先有設色,後有水墨;先有重彩,後有淡彩。畫家用筆勾勒輪廓,然後敷施以礦物顏料。雄渾豪縱的山水畫充分展現了儒家所推崇的陽剛之美,在思想與精神層面,這本就是一種健康的美學心態。





「設色妙者無定法,合色妙者無定方」,是古人對「意在筆先」「胸中丘壑」最切實的闡述。中國畫中的山水,不在於對山水的寫實描繪,而在於用簡單的設色繪就自然萬物的窮奇變幻;不追求視覺上的逼真效果,而是依據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要求調配色彩,達到意念上的形神兼備。就如那深邃的墨色,既包含了「黑」的本意,又兼具了五彩的韻味。亦如古人所云「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山水氣韻

中國畫歷來具有強烈的隱喻屬性。藝術家往往在藝術層面弱化了現實事物的物質性,將「物」轉變為形神的具象化身後再加以刻畫。

山水畫中的「氣韻」,源於「氣」、「韻」之會通與融合,其基本意蘊為和諧。從五代兩宋開始,繪畫在很多種情況下都將色彩與水墨結合在一起,且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水墨一直占據著與色彩結合中的主導地位。其間,具有透明性、滲化性的植物顏料逐漸應用於繪畫,因其與墨色性能一致,易於相互融合,山水畫自此便走入了自己的新領域。





《中國美術報》社長兼總編輯金新表示,中國傳統藝術有著自己獨特的東方情結,予以承載更多的人類情感與哲理。他們不僅在構圖上講求置陳布勢、經營位置,行筆緊勁連綿,循環超忽,如春蠶吐絲,連綿不斷,更依書法筆意,一點一畫,注重比例、透視、體積感的表現,從繪畫語言到形式表達均體現出了期望中的多樣性特徵。






傳承千年的「氣韻」,不僅是東方精神世界的語言,更是色彩與空間傳遞給人的深刻感受,其本質在於對自然萬物極盡考究的哲思,現於表象,亦是一種自然與情感交織的儀式感。「守正創新——中國國家畫院2022年度收藏作品展」,我們下期再會。


眼緣藝志 第1018篇獻給生活的藝術禮物。

文字撰寫:眼緣藝志

如需轉載請先獲得授權,轉載後請標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