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古發現!石家河古城面積是故宮的4倍多

長江日報 發佈 2024-05-08T18:01:22.855714+00:00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2月23日訊 新石器時代的長江文明,長江下游有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文化,上游有距今4500—3000年的三星堆文化,中游則是距今4600—4000年的石家河文化。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2月23日訊 新石器時代的長江文明,長江下游有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文化,上游有距今4500—3000年的三星堆文化,中游則是距今4600—4000年的石家河文化。日前在湖北省博物館舉行的湖北省2022年六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上,天門石家河城址考古項目負責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方勤披露,去年對石家河古城的考古,首次發現屬於石家河古城組成部分的外郭,古城面積由120萬平方米更新為348.5萬平方米,與良渚古城面積相當,是故宮面積(72萬平方米)的4倍多。

天門石家河古城。

「這進一步佐證了石家河長江中游文明中心的地位,與當時長江中游的文明進程相匹配,表明長江中游在此時期已經有了高度發達的文明。」

方勤介紹,2022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天門市博物館聯合組隊,對石家河古城進行發掘,發掘期間,恰逢當地三十年一遇的大旱,石家河城的護城河以及遺址範圍內的稻田、還在使用的水渠等基本乾涸,利於對石家河城的布局以及城壕(護城河)、外郭城和水利系統的調查、勘探和局部試掘,聯合考古隊於是以1992年公布的石家河城址為基礎,再次組織實地調查,並對部分城牆進行了勘探。

石家河城址考古項目團隊合影,右三為項目負責人方勤。

石家河古城位於天門市石河鎮,距天門市城區約16公里,是迄今為止湖北省發現的分布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新石器時代古城。城址平面略呈長方形。城牆殘高3—8米,牆底寬70—100米。城外側有護城河,寬60—100米,深4—6米。

石家河古城南城牆,和城內三房灣地點。

考古團隊發現,在1992年公布的石家河城址的外圍,沿毛家嶺、京山坡、黃家山、嚴家山一線,被重新確認為古城北城牆;對環繞內城的城壕(護城河)進行確認;扁擔山、朱家墳頭、三星台、月亮坡等高崗被認定為石家河古城的外郭。

航拍可見石家河古城殘存的西城牆、南城牆。

方勤說,外郭是古城的附屬設施,和城壕(護城河)一樣有拱衛古城內城的功能,是石家河古城的組成部分。由此,石家河古城的面積,算上內城、城壕(護城河)和外郭,總共為348.5萬平方米,是長江中游同期最大城,與長江下游的良渚古城規模相當。

石家河古城示意圖,白色線條為外城郭方位。

此次石家河城址考古借鑑此工作方法,加大最新科技考古手段的應用,與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多個團隊合作,開展地球科學、測繪、濾波、水利等多學科調查研究。經大量實地調查、勘探及局部試掘,考古團隊發現,沿城壕(護城河)外側分布著一些高崗,連起來大體繞城壕(護城河)一圈,且與石家河古城是同時期文化遺址。由此認定扁擔山、朱家墳頭、三星台、月亮坡等高崗屬石家河古城的外郭。其中,扁擔山為依自然崗地人工堆砌,呈長條形,宛如扁擔狀。良渚古城外郭也有一座扁擔山,極為巧合。

石家河古城北城牆以及水系分布圖。

此外,考古隊還首次確認了進入城壕(護城河)的外部河流、引入內城的城內河流等水利系統。城居於崗地可以防洪,引水入護城河、城內興建小型水庫以蓄水抗旱。同時,魯台寺等城北外郭城亦具有防罕見洪水作用,是長江水利文明發展高度的體現。水利系統的新發現,深化了對長江流域距今5500—3800年城市規劃和布局的認識。引河流進入護城河、小型蓄水水庫、引水入內城以滿足用水需求以及水門、攔水壩的新發現,反映距今5000年長江流域對水資源的管控與利用。

三房灣遺址里的紅陶杯。

北城壕內部分探孔土樣。

作為終評專家,湖南大學教授、湖南省考古學會理事長郭偉民說,最新確認的石家河大型城址,進一步佐證了石家河長江中游文明中心的地位,也與當時長江中游的文明進程相匹配,表明稻作農業支持下的長江中游為中華文明特質——古國時期的國家形態(天下萬國、萬國咸寧、協和萬邦)提供了生動例證。

石家河遺址出土的玉器——神人圖像。

石家河遺址出土的玉器——團鳳。

他還表示,長江中游還有一個明顯特徵,就是石家河古城衛星城、附屬聚落眾多,形成了明顯的多級網格結構,表明這裡當時已存在複雜社會關係。在石家河古城的引領下,長江中游不斷與其他地區尤其是黃河流域交流、融合,最終融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石家河古城簡介>>>

公元前3000年漢水流域,先人們就在今天的湖北省天門市石河鎮北建起了規模宏大的古城。這個呈不規則長方形的石家河古城,是我國發現的同時代古城中面積最大的城。而千餘年後的商王朝早期都城,被稱為湯都西亳的考古發掘出來的堰師商城,面積也不過才190萬平方米。1000多年後,與三星堆古城一樣的命運,這座史前古城突然被廢棄,直到西周時期才有人居住,並築有小小的土城堡。而這座史前巨城,在歷史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城的中心部分是譚家嶺遺址,是居住區。西北部的鄧家灣發現許多塔形陶器,推測是宗教用品。有幾處用大陶缸相套排列成弧形,其中有的陶缸上刻有刻劃符號,推測與宗教活動有關,包括豬、狗、牛、羊、雞、猴、象、長尾鳥、龜、魚等陶塑,還有成百件人抱魚像,推斷是一處宗教活動中心。西南部的三房灣遺址發現大量的紅陶杯,達數十萬件之多。該遺址群的文化遺存從相當於大溪文化階段開始,經屈家嶺文化至石家河文化,形成了一個基本連續的發展序列。

讓人驚嘆的長江流域輝煌的文明,竟然還有那麼多讓人們足足陌生了3000年之久的謎。在三星堆史前古城發掘的同時,長江中、下游也同時發現了石家河、良渚兩大史前城市群,並且時間比三星堆古城更早,同樣輝煌燦爛,讓人目不暇接。

這座史前巨城之大,讓人目瞪口呆,僅現存的城垣西邊的壕溝寬就有60—80米,可以想像當時的城高池深,有著良好的防禦能力。廢城遺址中還考古發掘出許多讓人感興趣的地方,城內有著巨大的宮殿或宗廟等特殊用途的大型建築,考古學者認為這是祭祀或其他宗教儀式有關的建築。(文|長江日報記者萬建輝 圖|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編輯:鄧臘秀】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