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

violinist 發佈 2024-05-09T02:56:11.037310+00:00

吶喊 (The Scream)愛德華.蒙克1893年作,73.5cmx91cm,挪威奧斯陸國家畫廊收藏。《吶喊》 (The Scream)愛德華.蒙克1893年作,73.5cmx91cm,挪威奧斯陸國家畫廊收藏。


《吶喊》 (The Scream)愛德華.蒙克1893年作,73.5cmx91cm,挪威奧斯陸國家畫廊收藏。

《吶喊》是挪威愛德華•蒙克創作的作品,有四個版本分別是-1893年創作的第一個版本蛋彩木板畫;繪於1893年的第二個版本彩蠟木板畫;第三個版本創作於1895年彩粉木板畫;第四個版本創作於1910年蛋清木板油畫。第一、二、四版木收藏在奧斯陸國家畫廊。

骷髏般的容貌,死人般枯槁的膚色,扭曲變形的吶喊姿態,令人感到極度的驚恐與不安。一道道驚心動魄的彩色漩渦將觀者捲入畫面,於是內心與吶喊合而為一,顯露出緊張不安時心靈深處的自己。遠處,殘陽如血,劇烈起伏的線條刻畫出內心的躁動不安。一條筆直的步道中衝出多彩的漩渦,帶來令人炫目的另一個空間,象徵著死亡之路。遠處還有兩個模糊的身影,他們仿佛獨屬於迴蕩吶喊的世界。他們散步的地方,曾是奧斯陸的屠宰場,附近還有一間精神病院,蒙克的妹妹蘿拉曾在那裡接受過治療,死亡清晰地烙印在蒙克心靈深處,噩夢般的回憶永遠無法消除。作為世界最著名的畫作之一,畫面幾乎沒有優美可言,然而卻深深地表現出人類內心的抑鬱、孤獨、絕望激起人們強烈的共鳴。蒙克的靈感源自於自身脆弱的心靈,他在日記中寫道:「天空如血般的暈紅,我異常地靠邊站,我感到自然界有浩瀚無盡的吶喊。」《吶喊》像極了他的,「自畫像」。

愛德華•蒙克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挪威畫家,是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他的作品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和陰暗悲傷的基調。少年的蒙克生長在挪威。

他有五個兄妹,本來是幸福的一家。弟弟很小的時候生病去世。五歲時母親得了肺結核,他親眼見證了她的離去。沒過多久,他的姐姐也得了同樣的病離開人世。而他的妹妹得了精神疾病,不停地住院接受治療。蒙克的父親是一名軍醫,也是位基督教徒,妻子和兒女的不斷離世使他遭受了嚴重的打擊,精神變得有些瘋瘋癲癲。他經常教育孩子們:〝你們的媽媽會因為你們的錯誤而在天堂哭泣。」他利用基督教條想約束孩子的行為習慣,每晚給他們講鬼故事。蒙克整個童年時期都在恐懼中成長,甚至產生幻覺能看到死神的到來。他的哥哥結婚不久後,也生病離不世。家庭的不幸給蒙克的心裡造成了對死亡的恐懼,他害怕下一個就輪到了自己。

青年時期蒙克去學習工程科目,但很快就發現這並不適合他。他需要一個「出口」發泄內心的壓抑和恐懼,這個出口就是藝術。1881年蒙克考進了奧斯陸皇家藝術設計學院。1885 年蒙克來到了巴黎,受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影響,濃郁的色彩,變形的物體描繪,主觀的空間感,畢卡索和馬蒂斯從他的作品裡受到啟發,對德國表現主義繪畫產生直接的影響。他創作了第一幅作品《病孩》,獻給死去的姐姐。26歲蒙克的父親過世,他把內心的焦慮和痛苦用畫筆宣洩了出來,這個階段他的創造力達到了巔峰,但後來他的身體狀況極其糟糕,為了減輕自己的痛苦他開始酗酒,最後精神崩潰停止了創作。1919年他再次以全新的姿態回歸藝術圈,這個時期他的作品多了份色彩,少了些陰鬱的死亡氣息,像走出了陰霾。

晚年的蒙克說「瘋狂和死亡幾乎伴隨了我的一生」如果沒有了解過他的生平經歷,也許我們看到這張畫時,會以為畫中這個人在拼力吶喊,聲音大到自己都捂住了耳朵。當我們知道了他的故事,對這張畫的理解就發生了改觀。畫中的人物聽到了死神的召喚(幻覺),所以害怕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當一個人驚恐到了極致時表情呈現出扭曲狀,顯露出絕望的神情。這種扭曲的現實讓觀者產生不安與緊張,這就是表現主義,用線條和色彩傳遞一種情緒或感情。藝術家的價值觀和性格會直接投射到作品裡,童年的陰影伴隨了蒙克一生,他得到的愛無法彌補他的不幸,他的不幸卻又滋養了他的藝術之驅。但與其說他精神的症狀是他創作的緣由,不如說是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來治癒自己的痛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