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都大帝、地藏菩薩、東嶽大帝、十殿閻王,誰才是「幽冥之主」?

方待夜半聽君語 發佈 2024-05-09T06:04:57.563031+00:00

在中國幾千年的信仰文化中,萬物都有陰陽兩性,負陰而抱陽。活人生存的空間稱之為陽世,人死後即入陰司,又稱為幽都、冥界等。在中華文化的普遍理解之中,至少在周朝以前,人們就認為人分魂魄,作為陽氣的魂和作為陰形的魄結合形成人,人死以後,神魂靈氣歸於天,精魄形骸歸於地。

在中國幾千年的信仰文化中,萬物都有陰陽兩性,負陰而抱陽。

活人生存的空間稱之為陽世,人死後即入陰司,又稱為幽都、冥界等。

在中華文化的普遍理解之中,至少在周朝以前,人們就認為人分魂魄,作為陽氣的魂和作為陰形的魄結合形成人,人死以後,神魂靈氣歸於天,精魄形骸歸於地。


幽冥


而各種各樣的神話中,也有對於陰司的講述,或稱之為酆都,或為地獄,其管轄者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說法,有十殿閻王、酆都大帝、地藏王、東嶽大帝、后土等等。


這些紛繁複雜的神明,到底誰才是幽冥之主呢?


后土


先民崇拜


在道教創立、佛教流入中國之前,人們並沒有死後入地府的概念。


如在商朝的相關文獻中記載,帝王死後成為天帝的同伴,普通人則是在人間遊蕩,以墓穴為宅。


至春秋之時,產生了黃泉的概念,《左傳·鄭伯克段於鄢》:「不及黃泉,無相見也」。也被稱之為幽都,《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


至東漢末年,在王逸給《楚辭》的注釋中便註解了「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可見,在此時,作為地母的后土神同時也掌管著陰曹地府。


十殿閻王


佛教文化

十殿閻王之說源自於佛教。閻王,原系梵語之譯音,又稱為閻羅大王,作為地府主宰,掌管地獄輪迴。


在佛教《地藏本願經》中又有說道「釋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親者,皆得極本薦親,共登極樂世界,地藏受此重託,遂在佛前立下宏大誓願:「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地獄為六道之中最苦之處,釋迦摩尼遣地藏菩薩為幽明教主,度化眾生,並立下「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大願。


地藏菩薩雖稱「幽明教主」,但卻已脫離三界。在以佛教為基礎的信仰之中,真正對於地府起「行政管轄」作用的,還是以十殿閻王分管十界為主的。


地藏菩薩



道教文化


由於道教吸收了本土大量的神話傳說,因此,在道教體系中冥界主宰一說是比較複雜的。


最為基層的是酆都大帝,道教體系中的冥界與地獄,先是羅酆山,再是酆都城。晉葛洪《枕邊書》亦云:「張衡楊云為北方鬼帝,治羅酆山」。


酆都大帝


酆都大帝之上有東嶽天齊大帝又稱為泰山府君。酆都大帝掌管地獄,東嶽天齊大帝主生死、壽夭、貴賤。


在明人許仲琳在所編《封神演義》中,讓姜子牙封周朝武將黃飛虎任東嶽大帝之職:「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凡一應生死轉化人神仙鬼,俱從東嶽勘對,方許施行。」


東嶽大帝


之上另有太乙救苦天尊,負責渡亡魂、主管長樂淨土、聞聲救苦。


道教中的太乙救苦天尊有廣大久遠的大願力,能度一切不幸墮入地獄的亡魂,將業果與地獄業力的象徵血湖化為蓮池,座下九頭獅子一聲吼,能夠打開九幽地獄的大門,也就是地獄的最深層。


也就是說,道教的冥界世界觀中雜糅著多個對於冥界有主宰權的至高神。


太乙救苦天尊


總而言之,傳說中的冥界之主,在本土的先民崇拜中,是后土神;在佛教之中,則是以閻王為主,地藏菩薩思想教育為輔;至道教的體系中,則是酆都大帝、東嶽大帝、太乙救苦天尊逐層遞增的結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