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博喊你看新了!還能漲知識~

悠遊吉林 發佈 2024-05-12T05:10:18.886291+00:00

二月閒暇讓我們走進博物館做一次跨時空的對話來一次跨時空的見面讀一下封塵已久的故事慢下來 好好欣賞這座城的「眼」/ 01 /單日客流量突破萬人!「擠不進去!」「要求延期!」這兩句話總括了看過或者在朋友圈、短視頻里看過吉林省博物院「永遠的長安——陝西唐代文物精華展」的朋友們的心聲。

二月閒暇

讓我們走進博物館

做一次跨時空的對話

來一次跨時空的見面

讀一下封塵已久的故事

慢下來 好好欣賞

這座城的「眼」



/ 01 /

單日客流量突破萬人!



「擠不進去!」

「要求延期!」


這兩句話總括了看過或者在朋友圈、短視頻里看過吉林省博物院「永遠的長安——陝西唐代文物精華展」的朋友們的心聲。


要說最近來省博看展的小夥伴確實非常多,在公眾號、頭條號、微博、短視頻甚至口口相傳的大力傳播下,吉林省博物院已經成為長春新晉打卡點。據說2023年2月19日那天,省博物院共接待了11092人。



這麼多人我還想去咋辦?

可以下午2、3點以後過來,那時候人會略少一些


要是「永遠的長安」人多,我有沒有其他展覽可看?

有~「永遠的長安」隔壁是「吉鏡流光——吉林省博物院藏銅鏡展」;二樓「白山松水的記憶——吉林省歷史文化陳列」;三樓「破曉」、「吉林故事」;四樓「團·魂」等等好多展覽。

最近省博還有啥新消息不?

有!

今天我和朋友們透露個新消息,「雪裡看花——吉林省博物院藏沒骨花鳥畫專題展」為滿足小夥伴們品鑑書畫的需求,2月21日!!!上新了!今天再去和之前就不一樣啦。


話不多說,

先和小吉一起總覽一下省博的展館吧!

看看你對哪一個展館感興趣

速來打卡!



/ 02 /

雪裡看花

吉林省博物院藏沒骨花鳥畫專題展

上新啦!




省博1樓C區張伯駒館


張伯駒(1898—1982),原名張家騏,字伯駒,張伯駒先生1961年秋來到吉林省博物館任副研究員,次年任副館長並主持工作,在任期間廣泛徵集館藏文物,奠定了博物館館藏的基礎,還將身邊最後珍愛之物——宋·楊婕妤《百花圖》卷,宋拓《九成宮醴泉銘》,宋拓《聖教序》等30餘件珍貴文物捐獻給吉林省博物館。



為紀念張伯駒先生對吉林省博物院作出的巨大貢獻,吉林省博物院在一樓專設「張伯駒館」向這位傳統文化的守衛者致敬。


張伯駒夫婦蠟像


因為年代久遠的紙質作品都比較脆弱,保存與展覽特別需要避光,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會使纖維變質,變黃和褪色,損傷字畫,從而縮短字畫的壽命。白熾燈或螢光燈管發出的光對字畫雖然影響小,但長時間、近距離照射,紙也會變黃變脆,所以專業的書畫展廳不僅需要溫濕度適宜,而且光線都比較暗。


為了文物的壽命,大家拍照的時候,也切記不要使用閃光燈哦!


《桃花圖》 清 惲壽平


春天就要到了,雖然窗外的花還沒開,但是畫中的花一直都沒有凋謝,我們就用這百年桃花迎接我們新一個春天吧。


百花圖卷(局部)

清 蔣廷錫


紫色的那個我知道,是丁香花!


百花圖卷(局部)

清 蔣廷錫


這個我看像紫薇花

大家可以來現場幫我驗證一下我猜的對不對~


展覽以院藏宋代以來的花鳥畫為主線,輔以雙鉤花鳥畫與寫意花鳥畫的實踐技法研究,結合專門藝術史和理論對沒骨花鳥畫的演變進行一個系統的整理和展示。


《百花圖》卷

明 王穀祥


什麼是「沒骨畫」呢?


「沒(mò)骨畫」是我國傳統中國繪畫的一種技法,它省去了輪廓線,直接用顏色點染。


沒骨畫不同於工筆和寫意,沒骨的「沒」字,即淹沒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於將運筆和設色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輪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樣拓描。作畫時,要求畫者胸有成竹,一氣呵成。在書法里把筆鋒所過之處稱為「骨」,其餘部分稱為「肉」。沒骨畫將墨,色,水,筆融於一體,在紙上予以巧妙結合,重在蘊意,依勢行筆。


下面帶大家看一看新上架的四件作品~


新展出的四件書畫作品分別是:

明周之冕《芙蓉鶺鴒圖》扇頁;

近現代屈兆麟《二分春色》成扇;

趙叔孺《秋塘逸趣圖》成扇;

鍾質夫《牡丹圖》成扇。


《芙蓉鶺鴒圖》扇頁

年代:明

作者:周之冕

尺寸:縱17厘米 橫52.5厘米


作者簡介:周之冕(1521-?),字服卿,號少谷,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專擅花鳥畫,家中飼養禽鳥,以求在畫中得其神韻和形態。花卉則采陳淳、陸治之長,兼工帶寫,設色鮮妍,自成一家。周之冕與同時代的蘇州畫家們開創了勾花點葉派,在花鳥畫壇上影響了明末及清代的筆墨風格。


作品賞析:此幀扇面寫木芙蓉盛開,一隻黃鶺鴒立於花枝上回望水面,畫面生動傳神。畫法兼工帶寫,勾寫結合,花頭以勾為主,葉子以點為主,工寫相間。相傳周之冕在家中蓄養各種禽鳥,詳其飲啄飛止,故而筆下禽鳥意態神韻皆極生動。


《二分春色》成扇

年代:近現代

作者:屈兆麟


屈兆麟(1866-1937),字仁甫,北京人,十八歲入清宮造辦處如意館聽差,做過最後一任「司匠長」的畫師,擅長工筆花鳥,後隨溥儀出宮,鬻畫為生。


此扇面寫桃花和紫丁香兩種花木,點染而成,色彩水分飽滿,有清新恬靜,花枝間有一綬帶鳥低首梳翎,富有天趣。此扇骨為斑竹中的「梅鹿」,形制為「螳螂腿」。


《秋塘逸趣圖》成扇

年代:1941年

作者:趙叔孺


趙叔孺(1874-1945),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原名潤祥,字獻忱、叔孺,後易名時棢,號紉萇,晚年自號二弩老人,以叔孺行世。清末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國後,隱居上海。金石書畫、花卉蟲草、鞍馬翎毛,無不精擅,尤擅畫馬,可稱「近世之趙孟頫」。


作為海派花鳥畫四大家之一,趙叔孺的沒骨花鳥有著獨特的韻味。此幅成扇取自荒野溪流近景,在一枝紅蓼掩映之下,一隻青蛙剛剛露出水面,似乎在觀察周圍的情況,水面浮萍朵朵,兩隻水黽在歡快滑行,一派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荒率天真。通幅畫面,用筆自然嫻熟,用色恬淡典雅,水墨水色融滙豐富,情境自然生動。



《牡丹圖》成扇

年代:1945

作者:鍾質夫


鍾質夫(1914—1994),字鴻毅,滿族,愛新覺羅氏,生前曾任魯迅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公員、遼寧美術家協會顧問等,創辦北京「雪廬畫社」。


這是鍾質夫用清初六家之一的惲壽平沒骨筆法描繪多種不同顏色的牡丹於扇面上,形成花團錦簇、欣欣向榮的景象。沒骨法不以線勾定對象的輪廓,也不層層暈染,而是直接用色渲染,點染並施,形成一種清新簡逸的趣味,鍾質夫用此法畫牡丹,雖設色艷麗,但艷而不俗,盡顯柔媚雅致。



/ 03 /

各市州新展覽陸續開展



春天到了,不僅天氣好了,博物館的展覽也多了,除了省博的展覽,我們各市州也有上新展覽,各地的小夥伴都可以行動起來了~


《雨花「石」韻——儀征雨花石精品展》

吉林市博物館展出



延邊博物館2023年2月21日-3月31日上新

《東方華彩——館藏明清瓷器精品展》



下期預告~

下期有吉林省博物院的「絕美銅鏡」等你來看

關注小吉

千萬不要錯過哦!




我們走在流連忘返的歷史展廳中

深切地感受雄偉和莊嚴

為中華文明的偉大而驕傲

為中國歷史的厚重而自豪


如果你有空

來博物館看一看吧

看一看歷史與現代的碰撞

瞧一瞧文化與藝術的結合

憶一憶前輩與往事的交織



如需轉載本文請註明來源悠遊吉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