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因何現身美洲?中國人發現了美洲大陸

孔乾飯 發佈 2021-08-03T09:07:38.351521+00:00

美國銘刻文字業餘研究員羅斯坎普表示,他在新墨西哥州、加利福尼亞州、俄克拉何馬州等地發現了84個象形文字與中國遺址中發現的甲骨文匹配。羅斯坎普稱,這些古代文字顯示,古代中國人大約在公元前1300年,距今3300年已出現在美洲,當時正值我國商朝。

美國銘刻文字業餘研究員羅斯坎普表示,他在新墨西哥州、加利福尼亞州、俄克拉何馬州等地發現了84個象形文字與中國遺址中發現的甲骨文匹配。
羅斯坎普稱,這些古代文字顯示,古代中國人大約在公元前1300年,距今3300年已出現在美洲,當時正值我國商朝。他所列的證據包括,其中一幅岩畫展現了「商朝的第三代君王」接受一個謙卑的人向他敬獻狗的場景,稱這符合公元前1500至1000年間,狗在中國常被用於祭獻儀式的習俗,同時,其中被破譯為「狗」字的圖案與中國同時代甲骨文中的狗字相似。

羅斯坎普表示這些岩畫很陳舊,字體很古老,而這些岩畫周圍分布著美洲土著人的「作品」,他認為,這有可能是來自古代中國探險者與美洲土著人「揮筆同書」的結果。


羅斯坎普已就此著書並撰寫學術論文,目前這篇論文正處於同行評審階段。
這一觀點受到許多專家質疑,他們稱有關中國古代人到達過美洲新大陸的考古證據不足。
觀點:「中國人先發現美洲」一度成熱議話題
羅斯坎普並非首個宣稱「中國人首先發現美洲」的人,同時不同學者對於「中國人何時發現美洲」也並無定論。


據《中國社會科學報》今年4月報導,美國考古人員根據阿拉斯加州一處遺址出土的青銅和黑曜石製品等新證據,推測哥倫布抵達美洲前,東亞與美洲之間已存在貿易往來。這一發現讓「最先發現美洲的是中國人還是哥倫布」再次成為學界熱議話題。
而在此前最受爭議的一次是前英國皇家海軍潛水艇指揮官孟席斯2002年提出的「1421論」。孟席斯在《1421:中國發現世界》一書中提出論點,認為在1421年鄭和船隊的分隊曾實現環球航行,並早在西方大航海時代前便已發現美洲、澳大利亞、紐西蘭,認為中國人比哥倫布早70年發現美洲。他的論點包括對於古代海圖的新發現、美洲及澳洲有古代中國沉船等。
此外原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宋耀良也通過環北太平洋史前人面岩畫的比較研究,認為中國人在4000年前曾到達美洲。
中國文字因何現身美洲?

墨西哥的「金字塔」是很有名的。不過,它與埃及的金字塔不同,僅僅錐型近似,卻不具備棱狀特點。只不過是歐洲人最早發現它時,借用埃及金字塔的名稱。但是墨西哥的金字塔,卻與中國覆斗狀的陵墓外型完全一致。我曾經得到過吉林朋友寄來的俗稱「將軍墳」的陵墓照片,外型確與墨西哥的金字塔一模一樣。

位於吉林集安縣的「將軍墳」,是「洞溝古墓群」的主要遺址。它被稱為「東方金字塔」,是一座高句麗王陵。該墓呈方形,有1100多塊精琢的花崗岩石條砌築成土級階壇。底邊長31.58米,高12.40米。墓室設在階壇第五級中央,墓頂周邊等距離排列著圓形柱洞,還遺有灰色瓦當和板瓦,可知墓頂原有享堂之類建築。這些特點均與墨西哥金字塔相同。

再如奧爾梅克遺址拉文塔的祭祀中心的地下出土了十六尊翡翠雕像,這些雕像人的面孔形似中國人,且頭顱系人工改型的高長頭。這種高長頭正是商殷所崇尚的習俗。《晏子春秋》就有「湯,長頭而寡發」的記載。湯是商朝開國之王。這十六尊雕像,其中十五座黑色玉雕呈同心圓排列,面向一紅色玉雕像。紅色玉雕像後立著六塊玉圭板,圭板上刻有類似商殷甲骨文和金文的字跡。據王大有等人考證,認為這些玉圭板上的字跡刻的是殷人先祖的名號。那麼,在祭祀中心出土的這些雕像和玉圭,當是表示祭祖的形式。

此外,商殷文化中特有的虎神崇拜、祭天儀式,用於裝飾的饕餮紋等等,在美洲印第安文明中都可找到對應的特點。就連商紂王用過的炮烙酷刑,在美洲印第安古印加人中亦可尋覓。大仲馬在《基督山恩仇記》第二冊第三十五章中就有關於印第安人施炮烙火刑的記述。

一些外國學者注意到了美洲古代印第安文化與商殷文化的共同特徵。委內瑞拉學者安東尼奧·莫雷諾·維亞弗蘭卡認為,美洲前奧爾梅克和奧爾梅克文化,是公元前1400年左右(中國商朝),一批中國移民從黃河流域向東遷徙,越過太平洋在美洲登陸,從而將他們高度發展的文化在美洲傳播的結果。莫雷諾認為,進入美洲的這批移民,來自擁有灌溉農業、神權概念和豐富天文知識的國度。而美洲印第安文化的一些特點與以製造青銅器為特點的中國黃河流域的文化的影響是有關的。(注②)

另一位名叫梅德赫斯特的學者在1846年翻譯《書經》時,曾引書中公元前一千多前武王伐紂之事提到,可能有商殷人大批逃亡,泛桴出海。逃亡者在途中遇到風暴,漂泊美洲。

還有的外國學者說得更具體。1968年,學者麥可·科在《聖洛倫索與奧爾梅克文明》中指出,殷商的逃亡者到墨西哥聖洛倫索生活幾年後,他們一定是在拉文塔建立了自己形式的都城,因為在這裡商代文化的影響很強。(注③)

設若我們確信,殷人東渡到達美洲。那麼,除了現在可以見到的印第安文化與商殷文化的相同特徵之外,在美洲當地土人中,也應該尋覓到有關的民間傳說,類似夏洛特皇后群島的土著人自稱是十三世紀元朝水師的後代之類的掌故,也應該在美洲印第安人中聽到。

事實的確如此——

研究中國古代航海史的房仲甫先生親口向我提到一則實例:

1983年,北京大學鄒衡教授赴美洲講學。他來信說:有一次應邀參加一年一度的印第安人節日晚會。會上,邂逅了一位印第安人中學教員。這位教員親切地對鄒教授說,他的祖先是殷人。鄒很奇怪,問他為什麼不說是漢人或唐人,而單說是殷人?他回答:「我們是世代相傳的。」

還有本文開始提到的,1910年,清政府派外交官歐陽庚赴墨西哥辦理索賠專案一事,歐陽庚臨行前,王國維,羅振玉曾托他到美洲後,設法調查「華僑中有無殷人東遷的痕跡」。

查證沒能進行,歐陽庚也早已故去。唯有歐陽庚親歷的這樣奇遇,經由他的兒子歐陽可亮記下來,並傳給了國人。

殷福布人自稱殷人後裔,雖「於法無據」,但世代相傳的民間口碑卻無由作偽。

讓我們再一次仔細推敲殷福布酋長對歐陽庚講述的話:

「……這些印第安人是中國血統,殷人後裔,叫殷福布族,是三千年前從天國經天之浮橋島到這裡的……」

所謂「天國」者,不只告訴我們殷福布族人來自何方,還明白地提醒我們,印第安文化中與商殷文化中都共有的祭天信仰。

至於「天之浮橋島」,更是具體指明了殷人東渡美洲的航路。

打開世界地圖,可以清楚地看到,由東海經朝鮮海峽,到日本列島,到千島群島,經堪察加半島南端,到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島,直達阿拉斯加,在地圖上,恰如連接亞洲與美洲的一條浮橋島!其間島與島的相距,大都不過十幾二十海里,真正是一座北太平洋上的浮橋。而在這浮橋島南邊不遠處,就是著名的長年向東流動的黑潮暖流和太平洋暖流。


(聲明: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