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去泰國自己能變性?科學家發現神奇物種,21天之內由女變男

科學鴿 發佈 2020-10-28T01:25:37+00:00

對於國內的吃瓜群眾來說,泰國變性手術在全世界來說是不是最先進的不清楚,但一定是最出名的。不過人家的主要業務方向是男變女。

對於國內的吃瓜群眾來說,泰國變性手術在全世界來說是不是最先進的不清楚,但一定是最出名的。不過人家的主要業務方向是男變女。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生物學家在自然界真找到了這麼個後天變性無比自然的物種——雙帶錦魚。

雙帶錦魚是一種生活在加勒比海珊瑚礁中的小型魚,最大體長也就一分米出頭,在珊瑚礁中當清潔工。

這種魚是典型的男少女多,一群魚里獨一條雄的!只有雄性的頭是藍色的,表明了它在一群有黃色條紋的雌性後宮中的社會地位。

然而這隻雄的大機率是一隻雌魚後天性轉的,雖然有先天雄性,但是數量很少。一旦群體里唯一的雄魚死了或者無故消失,群體內體型最大的那條雌魚就會上位,變成雄的。

幾分鐘內行為就會發生改變,變得暴躁和具有侵略性;十天之內,卵巢轉變成能產生精子的精巢;21天之內,它就完全變成雄性。。。

大自然果然是創造奇蹟的地方,繁多的物種果然會出現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但是雙帶錦魚是如何改變性別的呢?為什麼進化選擇了這個後天性轉系統呢?

成年後自己變性是如何實現的?

奧塔哥大學專門從事變性魚研究的生物學教授尼爾·蓋梅爾(Neil Gemmell)分析雙帶錦魚的性別變化誘因是社會性的。當雄魚消失後,最大的雌魚立即意識到它的缺席,並在當天採取完全的雄性繁殖行為。

這種社交暗示如何導致個體身體結構變化仍然是個謎,但可能與它在魚群中的壓力有關,在上任雄魚存在的時候,一直處於被壓制狀態。應激激素皮質醇可能通過影響性激素水平而改變生殖功能。

澳大利亞、紐西蘭聯合組建的研究小組追蹤了雙帶錦魚從雌性到雄性轉變過程中2萬多個基因活動的變化。

他們發現魚王更替新魚上位時,個頭最大的雌魚產生雌性激素的基因迅速關閉,而負責產生雄性激素的基因被打開。數百個雌性性狀相關基因也逐漸關閉,比如產生卵子成分的基因;而雄性相關基因則啟動了!

還有一些發育相關的基因活動也發生了變化,不過現在生物學家還沒搞清楚這些基因在性別決定方面有什麼作用。在許多魚類和爬行動物中,胚胎的性別是由環境因素決定的,例如孵化卵的溫度。

生物學家認為表觀遺傳學也可能參與到了這種後天性轉現象中。類似的機制調節著雙帶錦魚的成年性別變化,將外界環境暗示轉化為分子行為。

在這個成年自動性轉過程中,研究團隊監測到在胚胎時期活躍的一些強大基因也被啟動。這些基因使成年魚的細胞處於類似中性胚胎細胞的狀態,從而使細胞成熟分化成任何組織類型,它們還能將分化的細胞恢復到胚胎狀態。

這表明雙帶錦魚的卵巢變精巢實現了逆細胞分化!

當個體的價值在某一性別小,而在另一性別大的時候,對於個體來說變性其實是一種優勢技能。比如雙帶錦魚雌變雄後,體型會變得更大些,能更好地保衛繁殖領地,並與許多雌性交配,對於它們來說,雌性變雄性就是最佳選擇。

所以並沒有誕生雄變雌的案例。

這種成年性轉也可能有利於過度捕撈後種群的恢復,過度捕撈往往以大魚為目標,導致種群中某一性別數量不足。

為什麼人不能自然地改變性別?

雄性和雌性雙帶錦魚在大小、顏色、行為上各不相同,雙帶錦魚的性別變化基於性腺的完全重塑,從產生卵子的卵巢變成產生精子的精巢,體型也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

其實成年性轉的並不止雙帶錦魚,目前學界已經確認超過500種魚類成年後會定期改變性別。小丑魚一開始是雄性,然後變成雌性,這種轉變可能是由年齡、種群規模或在種群內地位引起的。

不過雙帶錦魚與其他魚不同,其他魚的性轉是因為性腺同時包含雄性和雌性的組織,當其中一個超過另一個時,就會發生性別變化。但是雙帶錦魚性腺直接逆細胞分化,變成另一個。

相比之下,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是通過雄性Y染色體上的基因來決定性別。這種基因觸發胚胎時期睪丸的形成,睪丸釋放雄性激素,指導嬰兒的雄性發育。

人類的性系統遠不如魚類和爬行動物那樣靈活,沒有證據表明任何環境因素會影響哺乳動物胚胎的性別,更不用說成年哺乳動物自己性轉了;如果真有這方面的想法,只能去做手術、打激素了。。

雙帶錦魚的成年變性是目前最自然的,不過靠性轉上位在魚群里當魚王也不是每條魚都行的,需要成為一魚之下萬魚之上才能這個機會觸發變性機制;它的這種逆細胞分化,卵巢變精巢,才是目前生物學家最感興趣的內容。(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