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士說中醫|「全民擺攤」時代來襲!這些「地攤美食」速get

廣東省中醫院 發佈 2020-06-09T17:54:35+00:00

「南有胡辣湯,北有碗仔翅。」其中,木耳絲、香菇絲、雞絲和豬肉絲煮滾,最後勾芡,打入蛋液伴成蛋絲即可,吃起來綿密滑膩。

今天,你準備擺攤了嗎?日前,「全民擺攤」火爆網絡。

說起擺攤,湖北的過早,香港的「走鬼檔」小吃,台灣的「夜市」……可以說是擺攤飲食的典型代表了。本期胡博士說中醫就來聊聊「地攤」美食中,美味又養生的街頭小吃。今天著重介紹港台篇。

碗仔翅

「南有胡辣湯,北有碗仔翅。」

這款口感與胡辣湯有所相似的港式碗仔翅,起源於大酒樓的魚翅邊角料,最後在小商販手中綻放出光彩,可以說是香港街頭美食文化的典範。這款「暗藏」山珍海味的美食,平民得來營養價值也不輸魚翅羹。

碗仔翅中的「翅」,實際上是粉絲。與魚翅羹一樣,湯羹賦予了碗仔翅靈魂,調味的同時也豐富了整體口感。其中,木耳絲、香菇絲、雞絲和豬肉絲煮滾,最後勾芡,打入蛋液伴成蛋絲即可,吃起來綿密滑膩。

中醫學認為黑木耳性平味甘,久服能和血養榮,潤肺補腦,益氣強志。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黑木耳中含有一種抗凝血作用的物質,對冠心病、心腦血管病患者頗為有益。香菇味甘性平,入肝、胃二經,能健胃益氣,透托痘疹。常用於脾胃呆滯、消化不良以及小兒麻疹透發不暢等。

龜苓膏

對於嶺南地區的民眾來說,龜苓膏並不陌生。

正宗的龜苓膏主要成分是龜板和土茯苓為原料,再配以地黃、綿茵陳、金銀花、甘草、火麻仁等精製成。具有滋陰補腎、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消除暗瘡的功效。

,主要成分是水、白砂糖、澱粉及龜苓膏粉,中藥部分含量比較少,凝結成凍也主要是靠澱粉和仙草。因此,藥效稍弱,僅對於防暑熱、熱毒有用。

儘管藥效相對較弱,但龜苓膏偏於寒涼,對於本身屬於陽虛和脾胃虛弱的人群,如老年人、久病之人,出現形寒肢冷,手足不穩溫,腹瀉便溏等還是少吃為好,孕婦、痛經患者也不宜多吃。

薑母鴨

薑母鴨是80年代後期在台灣流行起來的進補小食,將台灣特產的紅面番鴨煮熟,取鴨肉和老薑(也被稱作薑母),搭配上胡麻油、米酒、中藥的藥材包,有點類似鴨湯火鍋。

薑母鴨不僅具備了食色誘人、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等多重優點,還具有春夏祛暑濕、秋冬祛肺燥、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養生功效。

中醫理論認為,鴨肉性甘涼,入肺胃腎經。具有滋陰、養胃、補腎、除勞熱骨蒸、消水腫、治熱痢、止咳化痰等功效。老薑片則性溫辛,可以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同時還能夠主治外感風寒、胃寒嘔吐、風寒咳嗽、腹痛腹瀉等。

蚵仔面線

儘管名氣沒有蚵仔煎大,但也不妨礙蚵仔面線在台灣夜市上占據一席之地。

蚵仔面線外觀色澤紅潤,口感鮮美醇厚。主原料為蚵仔,大腸,柴魚、金鉤蝦、面線,輔料為白鬍椒粉、太白粉、蒜等。

大腸去雜質裹太白粉,煮熟撈出備用。另起鍋爐,煮熟柴魚、金鉤蝦,後將面線與煮過大腸一起攪拌,然後將青蚵沾裹太白粉,再一粒粒放入面線中。最後勾芡加輔料出鍋。

蚵仔面線的靈魂在於蚵的大小與新鮮度。這裡所說的蚵仔實際上為牡蠣,中醫理論認為其鹹濕,涼。入肝、腎經,用於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癘痰核,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

藥燉排骨

「藥補不如食補。」藥膳即藥材與食材相配做成的美食。它「寓醫於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藥膳在台灣非常普遍、流行,同一道菜,各家都有自己的配方。比如藥膳排骨,一家夜市小攤的配方就可能有20多種藥材。

以「名聲在外」的陳董藥燉排骨為例,據媒體披露,陳董家的藥燉排骨採用熟地、當歸、川芎、枸杞.....等十多味中藥材與豬排骨耗時燉煮而成,藥燉排骨對於藥材的調配以及熬煮非常講究,煮過了,排骨嘗起來就會有藥材的苦澀味道,而熬煮的時間短了,僅保留肉汁香味又無法發揮藥材的功效。

實際上很多流傳至今的美食小吃都是由地攤而來,地攤美食曾經一度是城市煙火味的象徵,尤其在西安、成都、重慶這樣的以小吃著名的城市,地攤美食通常是城市美食的一張名片,也隱藏了不少各家的獨特配方和飲食智慧,不過地攤美食雖好,但品嘗時也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留意衛生狀況。

來源:胡博士說中醫

編輯:朱海媚 責編:宋莉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