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全方位學習,懂了這些,你才有資格說「懂書法」

書法影響力 發佈 2020-08-22T07:39:12+00:00

各有各的觀點,但是很多人都是半路出家狀態,只了解了皮毛,對於書法的起源,發展以及創新等知識一無所知。

書法這門書寫藝術和技巧,很多人都能說出一二,更能指點一二。各有各的觀點,但是很多人都是半路出家狀態,只了解了皮毛,對於書法的起源,發展以及創新等知識一無所知。如果你喜歡書法,我建議應該對書法的相關知識進行全方位的學習,最起碼也要了解,這樣,你才有資格說自己「懂書法」。那麼到底要學習和了解哪些知識呢?以下我給大家羅列一下,大家可以自行學習。如果想要學習更詳細的書法理論知識,直接閱讀以下我的專欄文章《古代書法理論精選彙編》即可。

書法本質

我們所寫的文字書法誕生於大自然的諸多客觀事物。既然確定了自然,於是就產生了陰陽(因為萬事萬物皆有陰陽,陰陽是維持力,可轉化和變化,並且是永不停歇的運動。)既然文字出現了陰陽,那麼文字的形勢也就出現了(文字的形態為自然界客觀事物的形態)。

蔡邕的說法仍然是肯定了文字和書寫的起源是大自然,既然大自然的客觀事物是可以感知的,也就是具備形態的,那麼這些形態本身就是具有陰陽二面性的,既然有陰有陽,那麼也勢必會誕生形(外形)與勢(事物表現出來的趨勢和趨向)。


書法心性

虞世南說:作字的技巧必須用心領悟,不是用眼睛可以看得到的。古人以銅鑄造鏡子,明亮的是鏡子本身而不是鑄造鏡子的人。通過毛筆來傳達自己的心性,精妙之處並不是筆端技巧的精妙,而是在於凝神靜心後表現出來的微妙藝術境界,就如同深奧玄妙之法一樣,由心而發,而非書寫工具而發。


書法功用

周星蓮說:書法作字能養氣,也能有助於全身的氣血的有序運行。靜坐書寫楷書幾十個或者上百個,便會感覺一天的燥氣開始漸漸變得平和,這是對身心極度有益的。如果是行書和草書,任其揮毫潑墨直到酣暢淋漓才駐筆,此時覺得靈感煥發,下筆作詩作文,一定會有很好的思路,而且源源不斷。所以我才明白,這書法之道的妙用,足夠我們一展才情,發展其他學問了。

由此可見,書法的妙處在於可以調整人的思維情緒,讓人快速平復心緒,繼而以更好的心態來對待其他的事情,並且不受到外界的干擾。


書法形態

蔡邕說:作為書法的字體,必須要具備它的形態。就像是坐著,也像是行走,又如飛動的形態,還有如憂愁和歡喜的姿態表情,更有如利劍長矛的形態,也有如雲霧日月之形態。氣象縱橫,渾然一體之狀,這樣的字才是書法。

蔡邕在以上所述已經很明確的說明了書法的外在形態對於書法認知的重要作用。如果沒有可以讓人無限遐想的書法形態,那麼書法將是刻板無生機的。文字各種不同形態的表達,才會讓觀者對書法產生興趣,這就是書法形態的雙重重要性。


書法結體

夫書字貴在平正安穩。 --(傳)東晉.王羲之《書論》

我們平時作字,一定要注意字的平衡與穩定。很明顯,王羲之的這個說法是強調我們書寫的時候,要注意字的間架結構要穩定,不能出現歪倒的感覺。想要讓這個字平衡,那麼結構結體就需要更加合理,這也是作字書法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別小看這個基本要求,雖然每個人都知道,但是每個人在書寫的時候總會出現這些問題。那麼今天重提這個問題,就是讓大家重視起來,在書寫之前就要注意結構的整體,而不是已經在運筆過程中才去考慮這些。


書法用墨

用墨須使有潤,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穠肥,肥則大惡道矣。--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書寫用的墨水一定要滋潤,不能讓墨水過於乾燥,筆畫尤其是禁忌肥厚,肥厚的感覺就如墮入惡道一樣。


書法章法

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布置關係,要在視覺上使其上下齊平,使字的結構在視覺上分布均勻(這裡說的是視覺上齊平,而非絕對的齊平)。處理字的大小則是有難度的。大字我們要約束它,貴在寫得小而結構合理,小字我們要寫得很舒展,要寫得寬綽有餘地,這樣就會自然寬窄各得其所,就會形成和體現自然的事物形態。


書法用筆

作字如果每一個字都平直且形態相似雷同,就像算盤珠子的排列一樣整齊,前後左右都是如此。這樣的字不是書法,僅僅是得到了筆畫的書寫方法而已。根本無精神和妙趣可言。其實尤其是當代書法學習中,很多人都認為字寫得平平整整就是功力和優質作品的體現,這是一種對於書法理解的誤區,當然這種誤區絕大部分是普通人的理解,也就是幾乎從來沒有學習過書法的人的理解。但凡接觸過書法和進行書法學習的人還是不會產生這種誤解的。


書法個性

學習書法雖然是學習的一家書法,但是卻會隨著每個人的不同性格而演變為多形貌,也就是隨著個人不同的愛好與用筆方式,書寫出不同的風格來(這裡就是體現了書法個性):性格耿直的人,書法的形勢勁挺平直但缺遒麗;性格剛強的人,筆鋒倔強峻拔但是缺乏圓潤感;矜持而自斂的人,用筆肯定拘束;輕浮放蕩的人,書寫常常會背離規則;個性溫柔的人,書寫的主要毛病在於綿軟;急躁的人,下筆書寫會急迫粗糙;多疑的人,則沉涵於凝滯生澀;遲緩拙重的人,最終困惑於遲鈍;輕煩瑣碎的人,多受文牘俗吏的影響。這些都是偏持獨特的人,因固求一端,而背離規範所導致的結果。


書法功力

朱履貞在其書法理論著作中說到:古人擅長書法的人,都不是一般的氣質。如天賦,得法,臨摹都是超出普通人的。更是很多後世學書之人不能企及的。張芝學習書法,整個水池的水都化作了墨水,成為了墨池。鍾繇在自己的家中的地上不斷的書寫,即使是臥床休息的時候也要在草蓆上畫寫。諸如此類的古人還有很多,數不勝數。所以,他們在當時揚名,書法作品也流傳於後世。


書法靈感

我學習草書幾十年,始終是沒有領悟和得到古人相傳的筆法,後來我見到路上兩條蛇相互纏鬥,就瞬間領悟和感應到了其中的精妙之處,所以也理解了張旭和懷素和尚二個人的書法風格也都是各自有各自的領悟和感應而已。

學習書法的領悟能力是分為瞬間頓悟和漸漸頓悟的。臨摹學習的人屬於漸漸領悟的類型。而觀察事物之後的感應和領悟屬於瞬間頓悟類型。這就是靈感的來源。


書法師承

王鐸說:學習書法如果不學古人,那麼一定會落入野俗一路。所以說,善於學習古人的人不背離古人的規則形勢,也不拘泥於古人的規則形勢而去尋求創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