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弟子子夏認為,孩子的教育,學習氛圍的營造至關重要

逆襲的諸行無常 發佈 2020-08-26T02:27:59+00:00

《論語.子張篇》第七章就記載了子夏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其原文是: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百工居肆」,對於何為肆,朱熹的注釋認為是官府造作之處,也就是官府的工坊。

對於學習氛圍的營造是不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這個問題,總有一些人會舉各種各樣的例子加以反駁。但是在我看來這些所謂的例子只能算是特例,並沒有普適性。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學習的環境和氛圍是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和效率的。《論語.子張篇》第七章就記載了子夏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其原文是: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百工居肆」,對於何為肆,朱熹的注釋認為是官府造作之處,也就是官府的工坊。也有學者認為是市場,不論是工坊還是市場,其特點都是資源齊聚,甚至上下游產業鏈都可以形成,各行各業的工匠在這種環境中耳濡目染,相互扶持、幫助,自然易成其事。

「學以致其道」,致其道可以理解為了解、掌握聖人之道的真諦,要達到這個求學的終極目標,只有一條道,就是終身勤學不輟。

本章的譯文是,子夏說:「各行各業的工匠聚集在工坊中才能更有效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只有終身勤學不輟,才能掌握道之真諦。」

朱熹在《論語集注》中注釋「工不居肆,則遷於異物而業不精。君子不學,則奪於外誘而志不篤。」意思就是工匠不在工坊里,就容易注意力分散而使自己的技藝不精。君子如果不能堅持學習,就會因外面的誘惑而志向不堅。由此可以認為子夏是在提示弟子們,外部環境對於學習的重要性。

後世也有學者認為「學以致其道」中的「學」是學校的意思,認為子夏強調的是求學也必須有學習的環境,這種解釋自有它的道理。否則的話子夏把這兩句話放在一起總給人一種不相干的感覺。子夏這句話則可以理解為「各行各業的工匠聚集在工坊中才能更有效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求學也應該有學習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最終掌握道之真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