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秦始皇放棄寡人改用「朕」自稱,專家:把「朕」拆開就明白了

平凡的農夫 發佈 2020-08-20T07:20:56+00:00

古時候帝王的自稱有好幾種,比如「寡人」、「孤」等等,到了秦始皇嬴政稱帝後,又將「朕」定為了自稱,從此以後的皇帝幾乎都是沿用此稱謂。但其實在這之前,「朕」只是各種代稱中的一種,無論天子還是販夫走卒都可以用來自稱,為何秦始皇獨獨青睞於這個字呢?


古時候帝王的自稱有好幾種,比如「寡人」、「孤」等等,到了秦始皇嬴政稱帝後,又將「朕」定為了自稱,從此以後的皇帝幾乎都是沿用此稱謂。但其實在這之前,「朕」只是各種代稱中的一種,無論天子還是販夫走卒都可以用來自稱,為何秦始皇獨獨青睞於這個字呢?

曾經的君主叫自己「寡人」,是表示自謙,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而「孤」則是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意味,一般較弱的諸侯王會以此來自嘲自己是「孤家寡人」,至漢末時雄踞一方的天子也會以此表示自己的傲然孤僻。而「朕」,則和它們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朕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說文解字》中有云:「朕,我也,闕。」表示它就是一個普通的代詞,和「余、予、吾」等代詞是一樣的含義。屈原在《離騷》中 就有一句:「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這句里的「朕」就是屈原用來表示「我」的一個自稱。


漢代蔡邕的《獨斷》卷上也有記錄曰:「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貴賤不嫌,則可同號之義也。」它似乎和別的代稱沒有太大區別。但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已經將「朕」和「命」、「詔」一起作為了「尊號」,專供皇帝一人使用,使得它在眾多代稱中脫穎而出,成為與天子掛鈎的特殊字符。

其實這還是要歸結於秦始皇對於「特殊化」的執著,他為了顯示自己獨一無二的地位,創立了「皇帝」一詞,代表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除此之外還宣布了書同文、車同軌等等措施。而「朕」在所有代稱中,寓意是最好的,自然就會被皇帝所青睞。

史學家呂思勉先生對此進行過詳細的分析,他認為先秦時的文字,和現代的文字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的「朕」字,是「月」和「關」的結合體,但在先秦文字中,朕字拆開後是「舟」和「灷」。舟就是船,灷是火種之意,結合起來就是在船上擁有火種的人。


在上古時期,擁有船代表可以遠行,擁有火把則是力量強大的象徵,這樣的寓意對於統治者來說再合適不過。曾經的上古帝王堯也曾以此自稱,《堯典》中曾記載堯帝說過的話:「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

考慮到以上的幾點,「朕」字自然就是最適合千古一帝作為自稱的字了,它也確實顯得十分霸氣,才能為千百年來的朝代所沿用。不過也有例外,像明太祖朱元璋,就和別的皇帝不一樣,他的自稱是「咱」,聽起來無比接地氣,這也和他的窮苦出身有很大的關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