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灌縣美食丨回憶中的老火鍋

歲月都江堰 發佈 2020-06-10T06:46:16+00:00

對於一個中年人而言,回憶是件頗為痛苦的事,倒不是因為這回憶觸碰了什麼傷心事,而是很多時候記不清了。現如今,火鍋店味道越來越好,裝修也越來越高檔,但我時常想在一家寬板凳、磚砌土灶的老火鍋店裡,和我多年未見的老友一起吃一頓牛油老火鍋。

對於一個中年人而言,回憶是件頗為痛苦的事,倒不是因為這回憶觸碰了什麼傷心事,而是很多時候記不清了。譬如某日在酒桌上和朋友講起老灌縣的第一家火鍋店開在哪裡,我印象中在太平街,而他老說是大觀街。事實上,我也不甚肯定,相信許多老灌縣人也會有自己的說法。有人說,火鍋有那麼悠久的歷史,何以才在你的回憶里開了第一家?事實上,專門的火鍋店應該是隨改革春風出現的。你想,大桌小桌、花樣百出地擺滿牛肉、黃喉、鱔魚、毛肚……還有各類菜蔬,人民群眾的生活不富足怎麼行?

當然,火鍋還是有的,我家裡就珍藏著一口鋁質的涮鍋子。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為壓軸菜出現在團年宴上,鍋內燒木炭,外槽里可以燙菜。但像如今的這種火鍋,出現在大街小巷的時間應該不會太長。麻辣燙也算火鍋中的一種,但今天不去說它。

火鍋剛在老灌縣出現的時候,並不十分平民化。有老闆為了增加噱頭,愛把火鍋和海鮮扯上關係,譬如碩大的招牌上寫四個大字——海鮮火鍋,讓一般人望而生畏,似乎只有潮流人士才能享用。火鍋店門口,一般都擺上紅色的塑料大盆,裡面有些鱔魚等活物,以此來招攬顧客。我記得當時太平街上段就有一家海鮮火鍋,店裡面都是些衣著光鮮的時尚人士,弄得我們小孩只能遠遠地看上兩眼。那時候商業街有一家叫「吞之乎」的火鍋,應該算是城裡最高檔的餐飲店之一。我家居住的小院裡若是有人去過,起碼要在院裡吹上兩個星期的牛。很遺憾,我沒去過。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火鍋開始走向平民化。上世紀九十年代,楊柳河街出現了8塊錢敞吃的自助火鍋。奎光路那邊也有20來塊錢敞吃的自助火鍋,菜品很多,什麼耗兒魚之類,在當時還算很高檔的。記得那時候我在塔子壩中學讀高中,有一次,幾個同學相約去吃自助火鍋。這算是一件頗為奢侈的事,老早就開始計劃。記得那天我們踢了一上午足球,中午就沒吃飯,下午照樣瘋玩。到了下午,幾個人都餓得偏偏倒倒,相互攙扶著走進了自助火鍋店。結果可想而知,幾個同學分工協作,有專門負責搶菜的,一盆耗兒魚上來,先弄上一盤「噼哩啪啦」倒進鍋里,弄得油湯四濺。黃喉剛下鍋,就有人往碗裡拈,聲稱「喜歡吃脆的」。連老闆兌的一保溫桶所謂「桔子水」都給他喝光了。老闆站在一邊,臉黑得能擠出墨汁。後來我們幾個又去過幾次,沒多久,捲簾門拉了下來,貼了「鋪面轉租」的字樣,大家都很惋惜。


毫不誇張,要是往前個十多二十年,有人叫我吃火鍋,我撲爬筋斗都要趕去,要是吃了再去卡拉OK吼兩嗓子,那簡直就是神仙過的生活了。記得在西川公司附近一家燈光灰暗的廉價自助火鍋店裡,吃得「恐怖」事件頻發:一盆菜剛端上來,立即搶得光碟光碗的。我的碟子裡,好心的食友給我拈了醜陋不堪的一個魚頭,弄得我胃口全無,心心念著其它的菜。一會兒,一個人被拖著在我們面前經過,據說是喝多了,醉倒在廁所里。突然聽到爆炸聲,是鄰桌的一瓶啤酒不知怎麼爆了,有一個壯漢滿腿的玻璃渣子,血汪汪一片。誰料他豪氣沖天,大吼一聲:「沒得啥子,繼續喝。」估計酒喝到位了,不覺得疼。

以上沒有貶損火鍋的意思,只說是曾經的吃態難看。其實,都江堰有幾家老店很不錯,譬如客運中心旁的德莊火鍋和小天鵝火鍋,生意好,服務也不錯。年輕時在小天鵝吃火鍋,老有吃不飽的感覺。想起那個年代,乃至一起吃火鍋時那些年輕的面孔,也是一團橙紅色的熱鬧。懷想之,不僅有「青春易逝」的感嘆。

現如今,火鍋店味道越來越好,裝修也越來越高檔,但我時常想在一家寬板凳、磚砌土灶的老火鍋店裡,和我多年未見的老友一起吃一頓牛油老火鍋。那樣,又像是回到了二十年前,照例說一聲:「今天隨便整。」只是患有嚴重痛風的我,也只能想想罷了。

文/宋正剛(都江堰新聞中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