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這個在種族衝突中受傷的城市,被藝術治癒了

藝術商業 發佈 2020-07-20T13:41:01+00:00

所記錄:Voices of CLE: Downtown art project gives voice to anunheard population。

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後,黑人抗議遊行活動席捲美國,全美多個城市都遭到嚴重破壞,克利夫蘭市尤為嚴重。這個城市黑人居民占全部城市居民的44%,且在弗洛伊德事件之前,這裡剛發生過類似的種族衝突事件。4月28日克利夫蘭市法院宣布去年11月槍擊一名12歲黑人少年並致其死亡的白人警察蒂莫西·勒曼無罪。判決當晚,這個城市便展開了大規模抗議遊行。

在黑人喬治·弗洛伊德在明尼阿波利斯市被白人警察殺害的地方,人們為了紀念他創作了這幅作品,之後各地街頭都出現了以「黑人的命也是命」為主題的街頭作品。

多年的衝突在一瞬間爆發,街道店面被搶砸燒之後,城市滿目蒼夷,這並不是生活在這裡的大多數居民想要的結果。然而這個城市具有公共藝術政策,黑人種族在歷史上就極具藝術天分,用藝術治癒城市,繼續溝通、維權成為他們新的方式。

「克利夫蘭之聲」在2020年6月下旬啟動,這個公共藝術項目由城市的藝術家和商人共同發起,重要文化機構組織執行,比如公共圖書館、克利夫蘭市中心聯盟等。這是一個表達和治療的平台,起初是為了美化因為抗議活動損壞的市中心店面。但在進行過程中,藝術家們開始覺得這是一個更棒的溝通平台,他們各自通過作品表達心聲。

當地居民、黑人藝術家Dillard修復第五街損壞的拱廊,他在木頭上畫了一位頭髮上插著花的黑人女性,還在她胸前畫了一顆破碎的心。主人公的兩隻眼睛是閉上的,但額頭位置的第三隻眼卻是張開的。第三隻眼意味著意識的覺醒,可以看清這個世界。藝術家希望它告訴讓當地居民:有色人種在警察面前忍受了幾十年,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作為黑人,我一生都在經歷被白人羞辱的事件。我天真地以為人們知道它在發生,只是對它視而不見,但在抗議之後,我了解到有很多人根本意識不到這是問題。有時候你不能只是站出來告訴別人你的真實感受。你必須在藥物中加入一些糖,才能慢慢讓人們進入談話。」 Dillard說道。

Dillard和參與這個項目的其他藝術家一樣,獲得了相應的報酬,也獲得了發聲的平台。這些被毀壞的城市就像一個需要修復的社會,等待著被公共藝術改造。Dillard 認為「雖然藝術不能代替正義,但可以作為理解的基礎。城市的商業遭受了重創,這個項目試圖用更積極的東西取代暴力。我們走到一起,修補美國這扇破窗」。

這個項目直至今天還持續有藝術家加入。藝術總監艾米麗·阿普爾鮑姆指出,克利夫蘭市中心聯盟還在與非裔美國藝術家和活動家團體進行磋商,讓更多人通過公共藝術發聲。目前有近20個藝術家參與了這個項目。

「克利夫蘭之聲」中斷了這個城市連續數月的暴力新聞,改變了城市新聞的畫風——溝通變得充滿善意。城市居民將隨處發現的作品上傳到社交網絡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很多都是讚美之詞。

通過公共藝術處理城市問題可以追溯到1959年,費城成為美國第一個批准授權「百分比藝術條例」的城市:一個建築項目需要留出一定百分比的預算用作藝術創作。費城因為此條例成為「壁畫之城」。此後,多個城市都沿用這條制度,展開公共藝術的發展,這些作品都會強調政治和公共議題,也成為居民與當地政府的溝通媒介。

1967年,平權運動之下,街頭塗鴉從草根階層開始興起。這種藝術形式破除掉了之前繪畫的訂單制,用「百分比藝術條例」出資進行的街頭壁畫,更有平等意味,重新建立了藝術與城市的關係。

黑人組織在芝加哥所繪的「尊重牆」就是1967年「百分比藝術條例」的傑作。這面牆在一個黑人社區的中心,當時已經快廢棄了,藝術家在上面畫滿了黑人英雄和藝術家、運動員。作品完成後,當地居民自發來這裡進行樂隊演出和朗誦,不滿和讚美都被抒發出來。

1967年,一群非裔美國藝術家成立了美國黑人文化組織——OBAC,受正在進行的民權鬥爭和正在興起的黑人權力運動的啟發,OBAC視覺藝術工作室決定在43街和蘭利大街的一棟建築旁集體繪製一幅紀念非裔美國英雄的壁畫。


2020年,又是特別的一年,期待藝術可以平復更多衝突。


克利夫蘭之聲公共藝術項目相關事實參考:Douglas J. Guth

所記錄:Voices of CLE: Downtown art project gives voice to anunheard population



藝術商業編輯部

文:岳岩

圖: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