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新書中第一等的裝幀

光明日報 發佈 2020-07-17T15:24:43+00:00

早在清華大學求學時,聞一多就在《清華年刊》上發表了多幅黑白插畫,並著有《出版物底封面》的文章,指出「美的封面」:「不專指圖案的構造,連字體的體裁、位置、面積、表現的方法,都是圖像的主體元素。1923年,聞一多在美國留學期間,經郭沫若介紹,上海泰東書局同意出版他的第一本詩集《紅燭》。

徐志摩詩集《猛虎集》封面

潘光旦論著《馮小青考》插圖

徐志摩散文集《巴黎鱗爪》封面

聞一多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和民主鬥士,鮮為人知的是,他還是一位善於封面設計的書籍裝幀高手。

早在清華大學求學時,聞一多就在《清華年刊》上發表了多幅黑白插畫,並著有《出版物底封面》(1920年5月7日《清華周刊》第187期)的文章,指出「美的封面」:「不專指圖案的構造,連字體的體裁、位置、面積、表現的方法,都是圖像的主體元素。」對書籍封面的字體,提出了富於創見性的觀點:「總體須是合於藝術的法義,宜美術的書法(除篆籀大草外)——刻板的宋體同日本式方體字宜少用。」強調不能忽視書法字體在封面設計中的應用,宜根據書籍的內涵和情趣,將美術字設計成豐富多彩的形態,傳達出不同的情感和意蘊。

1923年,聞一多在美國留學期間,經郭沫若介紹,上海泰東書局同意出版他的第一本詩集《紅燭》。他苦心孤詣,為詩集設計了多種封面,還畫了不少插圖。他在給梁實秋的信中寫道:「因為經濟關係,所以我想加插圖的奢望也成泡影了。封面上我也不打算用圖畫了……我覺得假若封面的紙張結實、字樣排得均勻,比一張不中不西印得模模糊糊的畫美觀多了。」後來出版的《紅燭》的封面,藍色邊框,白底紅字,聞一多稱之「雖然還大大方方,很看得過去,但不能算是成功的」。

1927年,梁實秋的論文集《浪漫的與古典的》出版前,聞一多不拘陳法,設計的封面別具匠心:以淺棕色的陽刻「浪漫」印文、陰刻「古典」印文,構成形式別致、色彩鮮明的圖案,與梁實秋自題的書名《浪漫的與古典的》互為映襯,古樸大方,新穎醒目,體現了聞一多求新求變的美學追求。

同年,徐志摩的散文集《巴黎鱗爪》由上海新月書店出版。聞一多在封面設計中,以整版黑色為底,運用蒙太奇手法,將眼睛、耳鼻、紅唇、手和大腿等特寫圖形,不規則地點綴在滿幅濃黑之上,不僅含蓄地呼應了書名中的「鱗爪」之意,而且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摩登巴黎留給中國詩人的印象:浮華、凌亂、畸形、病態,充滿誘惑,令人目眩。同時,對書名的部分筆畫予以粗化和變形處理,左右傾斜地安排在畫面的上下兩端,「徐志摩著」四字則以印章形式鈐蓋在左下方,既保留了傳統書法的東方之韻,又體現了西方現代設計的風格特徵,收到了圖文並茂的視覺效果。

1931年,徐志摩生前最後一本詩集《猛虎集》由新月書店出版。在設計封面時,聞一多有意識地沿襲了自己先前提出的「必須與本書內容有連屬的或象徵的意義」的設計主張,將中國傳統筆墨與西方現代主義表現手法融為一體,以深赭黃色為底,通過簡潔遒勁的寫意橫線,用濃墨鋪排出虎紋的蒼莽意象,顯現出猛虎兇狠威嚴的咄咄逼人的氣勢,畫面簡潔但氣勢磅礴,極富中國情趣,兼具現代意味。而若將封面和封底攤開,整本書又恰似一張令人震懾的虎皮。這種象徵手法的巧妙運用,不失為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的書籍裝幀的成功範例,集中體現了聞一多的設計理念。

1933年,林庚的詩集《夜》出版時,聞一多選用美國現代版畫家肯特的一幅作品作為該書的封面,但在局部細節上則進行了一定的改動,主要是模糊了背景中的汪洋之水,突出了原作中仰臥在船上的「人」。同時,為保持與封面左下方書名方框(仿宋體「夜」字,筆畫瘦勁有力)的均衡,在畫面右下方添加了一段石梯、一隻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及其陰影,由此強化了畫面的立體感,凸顯了中西並蓄的裝幀效果。

而聞一多為自己的詩集《死水》所設計的封面,則被公認為最有個性、最富詩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出版方新月書店稱之為「新穎且別致,是現代新書中第一等的裝幀」。其封面、封底,選用整版不發光的黑色重磅厚紙,僅在封面右上方三分之二處,精緻地貼上印有書名和作者名字的一條金色籤條。聞一多對黑色有著異乎常人的理解和運用,他曾經指出,「白色恐怖」的說法並不恰當,因為從字面上來講,白色是純潔的,所以「黑色恐怖」才是正確的表述。他將黑色融入裝幀設計中,通過黑與紅的鮮明對比,在沉悶與凝重、壓抑與高貴的反差中,營造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寄寓了「壓迫愈甚,反抗愈烈」的深刻哲理。

此外,聞一多還曾為楊振聲的小說《玉君》、徐志摩的散文集《落葉集》、徐志摩與沈性仁合譯的小說《瑪麗、瑪麗》等書籍擔綱封面設計,情趣盎然,意境深邃,風格獨特,富於濃郁的裝飾藝術風格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反映出他對西方設計風尚的認可和接受。

聞一多除了擅長書籍封面設計外,亦精於書刊的插圖設計。1927年,他為潘光旦的書稿《馮小青考》(後改名為《小青之分析》《馮小青:一件影戀之研究》),創作了一幅名為《對鏡》的水彩畫插圖。馮小青是生活在明代萬曆年間的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因婚姻不幸最終抑鬱而死。畫面上,聞一多借鑑19世紀末西方新美術主義設計風格,勾勒了主人公身披睡衣、以背示人、對鏡梳妝的背影,同時巧妙地藉助梳妝檯上的圓鏡,映襯出她散亂的髮鬢間,娥眉微蹙,眼神憂悒,面容憔悴的形象。畫面的左上方,懸掛著一隻鳥籠,預示了人物的悲劇命運。整幅作品從一個側面,折射了聞一多積極倡導並身體力行的「中西會通,古今融合」的美學理念。

(作者:周惠斌,系上海市崇明區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