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新疆,16道令人神往的新疆美食

牧歌人 發佈 2020-06-20T20:26:13+00:00

內地人叫羊肉串,新疆本地人叫烤肉, 維吾爾語叫「卡瓦普」。 世界各地都有烤肉, 但我以為最好的烤肉, 是烏茲別克和維吾爾人的烤肉。 肉塊的大小,火候,調料都恰到好處。 在新疆吃烤肉, 一定要到山西巷子附近的維吾爾烤肉店, 不僅便宜而且正宗。

新疆烤羊排,菜形美觀,顏色褐紅,肉質酥爛,味道香醇,色美肉嫩,濃香外溢,佐酒下飯,老少皆宜,此菜以羊排為主料,經醃製再加調料烘烤而成。顏色紅潤,酥爛醇香,滋味鮮美,回味悠長。

新疆的男人出遠門,家裡的女人會在前一天晚上和面(新疆的面一年一季,勁道好,面香味濃),用家裡的大鍋烙上一張臉盆大的饢——不容易變壞,面搓得厚實,充飢最好。天亮了,把做好的饢切成一塊塊,用布一包,給男人帶上就可以上路了。路上了,拿出饢可以邊走邊吃,饢本身麵食的天然香味,再加上小茴香和洋蔥孜然味混合在一起,沒菜的情況下,吃起來也可以津津有味。是長途跋涉,旅行路上最好的食物。在新疆做好的饢可以帶著走一個月,也不會壞!

抓飯是烏茲別克和維吾爾人的美食。 用大米、羊肉、洋蔥、胡蘿蔔做成。 手抓飯的大米,採用的新疆阿克蘇的大米, 天山雪水灌溉,營養價值更高。 號稱十全大補飯; 速度快。坐下來30秒, 一盤子抓飯就端上來了。 在新疆,儘管來自各地的人飲食習慣不同, 但一提起,多半都會流口水, 尤其是過去營養不足的年代。

九碗三行子是指宴席上的菜全部用九隻大小一樣的碗來盛,並要把九隻碗擺成每邊三碗的正方形,這樣無論從南北或東西方向看,都成三行,故名「九碗三行」。

烤包子主要是在饢坑烤制。 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邊摺合成方形。 包子餡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蔥、 孜然粉(孜然,是新疆地產的一種香料, 帶有特殊的辣味,為製作羊肉尖菜餚時的調味佳品)、 精鹽和胡椒粉等原料, 加入少量水,拌勻而成。 把包好的生包子貼在饢坑裡, 十幾分鐘即可烤熟,皮色黃亮,入口皮脆肉嫩, 味鮮油香。總之吃起來比看起來還香

拌面的維吾爾語「浪漫」, 新疆拌面是新疆人最主要的快餐方式, 量很足,一大盤子上來, 往往會讓內地人,覺得要四個人才能吃完, 當然價格也高,2011年的拌面均價是12元了。 拌麵館子一般由回族、 維吾爾族經營,風格略有差異。 回族拌面油多,亮堂堂的, 以奇台拌面最為著名。 新疆拌面一般一個人足夠了,如果吃不飽, 可以免費加面。以前有個笑話, 一群驢友去吃拌面: 老闆,來一份拌面,加8個面......

麵粉用清油、花椒水和起,切小塊,壓成圓餅,從中開洞、拉長、搓條、盤層、拉細,入熱油炸至金黃色而成,味香酥脆。

在新疆各民族的特色風味小吃中,面肺子與米腸子像一對孿生兄弟,總是同時出現在小吃攤上。這種利用羊的肺和腸為外衣製作的一道名饌佳肴,深受維吾爾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群眾的喜愛,它們豐富了新疆民族風味小吃的內涵。

新疆炒米粉是一道新疆本地名小吃。炒米粉使用的米粉比較粗有嚼勁,味道可以有微辣、中辣、爆辣,湯汁顏色濃郁。而且花樣很多,有雞肉炒米粉、牛肉炒米粉、蘑菇炒米粉、芹菜加泡菜炒米粉、金針菇炒米粉、火腿炒米粉、魚排炒米粉、蟹排炒米粉、素炒米粉等。

小編強烈推薦,去新疆旅遊的朋友, 一定要嘗嘗新疆的酸奶。 簡單的辦法是去超市, 買新疆地產的瓶裝酸奶。

干煸炒麵是新疆少數民族的特色美食,在南疆很常見,由韭菜,面,羊肉,辣皮子,芝麻做成的,味道偏咸。 羊肉切片,蒜拍碎,韭菜切段,面積子搓成長條,下鍋煮熟煮熟切段。熱鍋涼油,油溫5成熟放碎蒜和辣皮子爆香。然後下入羊肉片,炒熟,加入醬油,上色入味後放韭菜和面段翻炒,韭菜熟之後加鹽加點老抽上色。盛盤之後撒入白芝麻。

在新疆,說起饢包肉, 恐怕沒有人不知道, 因為它不僅是當地的一道傳統菜, 也是一道菜點合壁菜。饢是維吾爾族的主食品種, 如同漢餐中的饅頭一樣, 在新疆,無論你走到哪裡, 都可以見到饢,吃到饢。 饢包肉是維吾爾族人的主要麵食。 這道菜色澤紅亮,肉質香嫩微辣。

「在每一個維吾爾烤肉攤前面, 都會有一個回族人的涼皮子攤, 攤位前的桌子上總是坐滿了漢族的食客」。 新疆涼皮子傳承陝西、 甘肅一帶的涼皮子風格, 大同小異。一般女孩子喜歡吃涼皮子。

這是一種飲料,俄羅斯人發明的, 帶到伊犁、塔城一帶。 格瓦斯用啤酒花、蜂蜜等釀製, 微甜微酸,在夏季有解暑作用。 現在的格瓦斯都工業化了,一個大桶, 接上一杯,一般3元-4元。 5塊錢一瓶。去喀納斯徒步的驢友, 如果在布爾津停留,一定要在夜市上喝一瓶, 記住,不要老闆拿給你的工廠有貼標的, 一定要一號攤位俄羅斯老太太「列娜」他們家的。

將一隻整雞切塊,用土豆、 辣子爆炒、燉,做成大盤雞。 大盤雞的味道如何且在其次, 能流行起來的主要原因是「大盤」、「整雞」的概念, 這種概念很容易被挑剔的消費者接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