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著佛家禪宗精神的黃庭堅書法

翰墨書道 發佈 2020-06-30T04:55:07+00:00

他的行楷書法,脫胎於南朝的《瘞鶴銘》和王羲之、顏真卿,寫得既筆畫圓勁,態新意足,又逸氣旁溢,恣縱淋漓,這在他的行書代表作《華嚴疏卷》、《寒山子龐居士詩卷》、《贈張大同卷》、《松風閣詩》、《黃州寒食詩題跋》等帖中,如寫點的圓厚重實,寫撇、寫豎、寫捺的恣意縱送,畫長態足,以及字體結構的上緊下松,上斂下放等等,都得到了盡情的體現。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又號涪(fu扶)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

幼警悟讀書數過即能背誦。英宗治平年間進士,哲宗朝為校書部,任《神宗實錄》檢討官,紹聖初(公元1094)出為部州知府。後為章惇、蔡卞誣陷,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徽宗即位,起復甫就官,復貶宜州而卒。

庭堅學問文章,著稱於世,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其書以側險取勢,縱橫奇絕。嘗說:余極喜魯公書,時時意想為之,筆下似有風氣,然不逮子瞻遠甚。又說:「學書三十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俗氣不得。晚乃得蘇オ翁(舜元)、子美(舜飲)書觀之,乃知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閒墨跡,乃窺筆法之妙。於奧僰(fu服)山道舟中,觀長年盪槳,群丁撥棹(划船),乃覺少進。意之所到,輒能用筆。

他的行楷書法,脫胎於南朝的《瘞鶴銘》和王羲之、顏真卿,寫得既筆畫圓勁,態新意足,又逸氣旁溢,恣縱淋漓,這在他的行書代表作《華嚴疏卷》、《寒山子龐居士詩卷》、《贈張大同卷》、《松風閣詩》、《黃州寒食詩題跋》等帖中,如寫點的圓厚重實,寫撇、寫豎、寫捺的恣意縱送,畫長態足,以及字體結構的上緊下松,上斂下放等等,都得到了盡情的體現。

與蘇軾、米芾不同的是,黃庭堅還寫得一手靈動多變、取法懷素而又有所突破的狂草書法,可是卻又寫得比懷素來得點畫紮實結體多,從而把唐朝以來的積極浪漫主義狂草書法,推向到了一個新的頂峰、作品以《李白憶舊遊詩》、《劉禹錫竹枝詞》、《廉頗藺相如列傳》和《花氣熏人詩》為最有特色。

他論書法,曾經說過一段深有意味的話:「老夫書法,本無法也,但觀世間萬緣,如數蚋聚散、未嘗一事橫於胸中,故不擇筆墨,遇紙則書.紙盡則已、亦不計較工抽與人之品藻譏彈。「

這種沒有一事橫在胸中,有紙則寫,寫完則停,也不計較人家說好說壞的情懷、正是佛家出世思想在他書法創作實踐中的反映。

一次,他還在寄居開元寺的怡思堂里,受到偉麗江山的啟發,因此他在這一時期揮寫的草書、自己認為是好像得到了自然界的助力。平時,他還不忘把悄公盪菜、船夫搖櫓的動作節奏引進到書法中來,由此「意之所到,輒能用筆」,書法也獲得一次了又一次的進步。

但是,人的思想畢竟不是單一的,他說「學書要胸中有道義,又廣(擴充)之登之學、書乃可貴「凡書要拙多於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婦子枚梳,百種點,終無烈婦態也。」則又分明是儒家仁義道德觀在起支配作用了。

不過佛家禪宗思想畢竟在黃庭堅的書學中占著相當的比重,確實值得引起注意,因此比起唐人書法來,他們的書法便漸漸傾向於擺脫法度的束縛,而注重於自然韻味的追求,一種隨心所欲、無拘無束的意趣和勢態,使人看來大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蘇、黃以後,書法家們在經歷了一場書法意識形態的深刻革命以後,往往以字的風韻姿態、筆墨情趣作為最高的追求境界。也就在這以後,充滿著禪宗精神和書卷氣的文人書法便和文人繪畫並肩起坐,一直統治了我們藝苑達千年之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