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在35歲失業

老張的後院 發佈 2020-06-29T18:02:06+00:00

除去某些行業和體制內,很多人35歲失業變得越來越常見,很多人覺得這是危言聳聽,其實不是,這社會現實。

​這是我們第250次相遇在老張的後院

(插播一條廣告,老張的後院(抖音號:laozhanghouyuan)已開通,有興趣可關注,並留下你們想聽的話題)


除去某些行業和體制內,很多人35歲失業變得越來越常見,很多人覺得這是危言聳聽,其實不是,這社會現實。

換位思考,把自己想像成一個管理者,你現在手底下倆員工,同一個崗位,而且你這個崗就需要一個人,你也只養得起這一個人。

第一個是35歲老員工。在你這幹了5年,說不上多好也挑不出毛病,就是一普普通通中年社畜。家裡倆孩子,嗷嗷待哺,有房貸,你一個月給他開10000塊錢。

第二個是新來的應屆生。他剛來一個月,技術不熟練,每次見了你點頭哈腰,沒對象,沒貸款,你一個月給他開5000塊。

你選哪個?



從人性角度,肯定選擇第一個,忠誠度夠,而且生活不易,得幫他。

但是,商業上這種人性的公司,越來越少,瀕臨絕種。

不是人們心眼太壞,是市場環境太惡,這年頭,都在做存量,想辦法省成本,心硬,幹掉的是個別員工,心軟,幹掉的是整個企業,以及全部員工。

真不是為資本家說話,我對資本罵起街來連我自己都怕。

但這個事,站在老闆角度,他確實是這樣。

回頭看那個新來的員工,能加班,服從安排。



有人說,他技術不行啊!

中國的企業,要麼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培訓很簡單。要麼是技術密集型企業,但是也在向勞動密集型企業靠攏。

技術密集型企業把工作打散,極度碎片化,每個人就負責一個小環節,培訓起來也很簡單。

什麼華為,阿里,騰訊,除了公司個別幾個大拿能各自鎮守一方,剩下的普通員工大都是集中式管理,碎片化作業。因為這樣,員工的替代性會變強,企業更穩定。

把企業比作一台機器。員工的業務涉及面大了,就像機器里的一個模塊。那麼一旦員工跑路,或者挾資源以令諸侯,則企業很傷,替代成本太高。

員工業務各自專精在細微領域,就像企業里的一個螺絲,螺絲銹了一分鐘就換,不就是一螺絲麼?真正的螺絲釘精神,被私營企業具象化了。

因此,任何一個老闆,都會選擇小年輕當這個螺絲,來替代老螺絲。老螺絲風險太高了。企業支出成本高,就要了這年頭很多老闆的命。

企業第一要旨就是賺錢,開源節流同步進行。這幾年開源越來越難,只能從省成本上想辦法。就算不在乎成本,也會基於企業文化一些陰暗面的角度考慮,傾向納新,排故。這跟人體細胞得代謝一樣,保持機體的活力。

35歲的天塹,也許會遲到一年半載,但終究要降臨審判每一個民企員工。



因為啥?因為新螺絲釘越來越多。

淘汰35歲的人的前提是可以找到足夠多的22歲的人補上,看一下歷年大學生畢業人數:



怎麼破?

第一個是儘可能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理解為性價比就行了。性價比怎麼培養?多幹活!多在企業里學別的業務內容,並且願意主動的,無償的,向其它同事伸出援手。你會的越多,性價比越高,老闆裁你的機率越低。當然了,前期的無償付出這道坎,未必每個人有這個心態,也未必有這個機會,畢竟都996了,還怎麼學別的呢?

其實996的理由之一就是為了把員工時間線填滿,員工對其它領域懂得越少,則企業話語權越高。


第二個,及時止損。你學的專業或者你從事的領域,未必是你最牛逼的能力。我一個程式設計師,天天寫代碼,中游水平。但是他煮的麵條,吃過的人都拍大腿!這叫天賦。有大智大勇的人,這個時候別等著熬到35歲,直接開麵館。沒準你同事35歲被裁的時候,你都好幾家連鎖了。

但是很難走,因為走出舒適區,從心態上就是違背人性的。有這個覺悟的人,算是大徹的,出家當和尚都能修成羅漢。


第三個,前瞻性眼光。哪怕再糟糕的年代,都有發財的機會,藍海永遠有,就怕看不准。

這就是一把賭。你在有穩定工作的時候,賭藍海,賭國運,賭發展方向。贏了,雞犬升天。輸了,學羅永浩,爬起來接著賭。



無論如何,認命,別認輸,就完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