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就應該一諾千金?孔子可不這樣認為,為什麼呢?

逆襲的諸行無常 發佈 2020-06-26T04:34:27+00:00

之所以對這句話會有疑問,是因為很多人都認為「諒」是一種難得的品質。「貞」字好理解,就是忠於信仰和原則,堅定不變的意思,古代女性死後被立個「貞節牌坊」那是很高的榮譽了。「諒」字朱熹注釋為「諒,則不擇是非而必於信」,意思就是不論對錯是非,都能堅守自己的誠信,講信用。

孔子的這句話被記載於《論語.衛靈公篇》第三十六章,其原文是:子曰:「君子貞而不諒。」之所以對這句話會有疑問,是因為很多人都認為「諒」是一種難得的品質。「貞」字好理解,就是忠於信仰和原則,堅定不變的意思,古代女性死後被立個「貞節牌坊」那是很高的榮譽了。「諒」字朱熹注釋為「諒,則不擇是非而必於信」,意思就是不論對錯是非,都能堅守自己的誠信,講信用。總有人認為重諾無關對錯,只要是自己的承諾就要去履行。在孔子看來這種想法大錯特錯。

孔子這句話理解起來不難,意思就是,孔子說:「君子應該固守正道,而不應該拘泥於誠信。」

孔子曾經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強調的就是誠信的重要性,人如果不講誠信,就像大車無輗,小車無軏,根本沒法走,人呢?將一事無成。但是孔子也說過「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言必有信,行必有果,如頑石般固執己見,這可是小人行徑。這一下子就把人搞糊塗了,到底應該怎樣做,總不能想遵守承諾的時候就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不想遵守承諾了,就說孔夫子都說了那是小人行徑。

其實仔細考慮一下孔子這兩句話的不同語境,也就能理解了,不論是「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還是「言不必信,行不必果」都應該視情況而定。說是視情況而定,可不是見危險就跑的意思。應該是對於個人的誠信而言,義之所在更為重要,不能不考慮是非曲直一味的堅持自己的信用,如果造成正義的失守,結果只能是得不償失。

孟子也說過類似的話,「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所在。」大人所注重的只是道義之所在,不必固守自己的承諾,甚至在做事的過程中發現有錯誤,也要及時改正。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辨別「貞」與「諒」,正義的判定應該以什麼為標準,由誰來判定,這都是問題,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修行,提高自己對道義的理解水平,才是正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