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武健體強身法

綠岑山人 發佈 2020-06-17T18:10:26+00:00

嶗山門派稱之為「蜈蚣跳」,四肢手腳心抵地,胸腹離地,與伏地挺身的上撐姿勢一樣,具體做法不一樣,伏地挺身是做上下撐臥動作,而蜈蚣跳是四肢用力做向上跳躍的動作。

1. 蜈蚣跳躍法:

嶗山門派稱之為「蜈蚣跳」,四肢手腳心抵地,胸腹離地,與伏地挺身的上撐姿勢一樣,具體做法不一樣,伏地挺身是做上下撐臥動作,而蜈蚣跳是四肢用力做向上跳躍的動作。四肢要同時用力,不然跳不起來,甚至造成某一肢扭傷。初練者不怎麼靈活,四肢不會用力,跳不起來,就是稍微跳起來而不能向前邁出。如果經常練習,時間久了,自然就會彈跳自如了。如果能達到既能向前跳,又能向後跳,既能向右跳,又能向左跳,就基本成功了。

病人一般不要練此功法,年青人健康人多鍛鍊此法大有好處,從健康角度來講,能疏通全身經絡,強健全身筋骨,調理心肺腸胃的功能,促進骨骼肌肉的生長。從武術的角度來講,練就四肢的力量,增強全身的力氣,使四肢彈跳自如,具有保護自己的能力,並能防禦外來的敵人。

2. 抓物上提法:

抓物的物,古代很多門派用的是缸或壇,如果要增加重量就向缸或壇內放一碗米或砂子,每次只增加一碗就行了,一般10天增加一次。現代人用砂袋或米袋都可以。上提就是把準備的砂袋或米袋提起離地。開始以10公斤起步,10天增加0.5-1公斤,達到50公斤以上的重量,可以每10天增加0.2-0.5公斤,最好以自己的承受力為度。左右手交換提練,每次提10-20下,每天練3-5次。

武功門派主要鍛鍊臂力和指力。經常練兩臂兩指就有力氣了,為下一步的武術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此法也可以預防和治療肩周炎、頸椎病、腦供血不足等病。

3. 擊物練掌法:

嶗山門派用的是「捶紙功」,將100-150張紙掛於牆上,氣貫丹田後,再將氣引至臂部,意念轉至雙拳,用左右兩拳交替捶擊牆紙。一般常用小魚際或2、3、4、5指的第一指關節的背部接觸紙面。

少林門派用的是「鐵砂掌」,在離地1.5米左右的上空懸掛5-10公斤鐵砂袋,以馬步姿勢面對鐵砂袋,先氣沉丹田,再引氣於兩臂,氣力集中於兩掌(兩拳),兩手交替的捶打或扑打鐵砂袋。少林武師強調在練功前後要用舒筋活血的中藥洗手,有助於筋骨的保護和功法的長進。洗手方的藥物有:草烏10克、川烏10克、天南星10克、半夏10克、狼毒20克、透骨草50克、黎蘆50克、花椒20克、劉寄奴50克、地骨皮20克、紅花20克、薑黃20克、青鹽200克、硫磺20克等,加醋2000克,水8000克。請注意,此藥有毒,只能外洗,千萬不能內服。

年齡大或有病的人不要練此功法,只有健康年青人方可鍛鍊。本法主要是鍛鍊臂力和掌力,是武功拳打的基礎功法之一。對肩周炎、頸椎病、四肢關節病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