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

優活健康網 發佈 2013-02-22T09:00:00+00:00

(圖文提供/大好書屋)喜歡傳統工藝或廟宇建築的人,一定聽過交趾陶和剪黏這兩個名詞。交趾陶主題常以傳統民間神話、忠孝節義的人物故事,搭配花鳥、神獸及象徵吉祥的圖騰,裝飾在廟宇屋脊上,表現非凡的氣勢。來到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可以重新認識這項

(圖文提供/大好書屋)

喜歡傳統工藝或廟宇建築的人,一定聽過交趾陶和剪黏這兩個名詞。交趾陶主題常以傳統民間神話、忠孝節義的人物故事,搭配花鳥、神獸及象徵吉祥的圖騰,裝飾在廟宇屋脊上,表現非凡的氣勢。來到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可以重新認識這項傳統工藝在新時代的應用和可能性。

• 趣味卡通人偶激起玩興/穿過古色古香的木造園區大門,兩個調皮的小男孩立刻映入眼簾,仔細看,小男孩正在芒果樹下採摘芒果,一人撐竹竿,一人拿著帽子,準備接住掉下來的芒果,男孩頭上還站著貓咪幫他們加油。逗趣傳神的人偶表情,瞬間感染了剛進門的遊客;年長的遊客因重新回味兒時記憶會心一笑,小朋友則樂得搶著跟齊高的人偶合照。

園區以民國50年代農村生活為設計主軸,草皮和牆面上處處可見創作,不管是爬滿牆面的苦瓜藤蔓、穿著制服坐同張桌椅的學童、準備翻牆抓羊的孩童,還是在溪中抓魚戲水的畫面等,都透過陶偶和馬賽克拼貼材質,以Q版的卡通人物造型,傳達出早期農村生活的樂趣,勾起遊客的玩興和好奇心。除了讓遊客流連忘返的戶外庭園區,園內還設有工藝館、體驗工坊、工藝產品販售區、板陶屋餐廳等。大小朋友與戶外陶偶合照完畢後,別忘了繼續往更有趣的工藝館和體驗工坊前進喔!

• 動手拼貼自己的馬賽克畫/大小朋友沿著工藝館的動線參觀,可了解交趾陶和剪黏的歷史脈絡、與嘉義新港的地緣關係及各式技法等資訊,從中對於交趾陶和剪黏這兩項技術的發展演變有清楚的認識。來到仿照茅草古厝的造景,這裡介紹園區創辦人陳忠正,自青少年時期北上宜蘭當學徒、習得技藝,而後返鄉開設陶藝廠的歷程。透過動人的故事介紹,不難看出早年出外學藝、打拚的辛勞。此外,館內還特地設置了一座仿隧道窯,陳列著保存下來的老舊工具、成品及照片,遊客走過一遭,猶如穿過時光隧道,重溫早年光景。

看完充實的展覽資訊,循著小朋友的笑聲,來到位於工藝館後方的體驗工坊。只見擺滿大桌子的教室裡,掛滿許多小朋友的彩繪和拼貼作品,繽紛創意的造型讓大小遊客看了都心動。目前,工坊提供有陶盤彩繪、動物陶偶彩繪、馬賽克拼貼和繪葉書四種DIY固定課程,現場有指導員引導操作;其中,尤以馬賽克拼貼最富挑戰性,遊客必須親自拿著鉗嘴工具,將方形馬賽克磚裁出所需的圓形、三角形或不規則狀,再隨個人喜好黏貼在木板上。這項課程難度較高,建議孩童要有大人陪同DIY,才能安全完成獨特的作品。

• 交趾陶落腳嘉義的故事/提到台灣的交趾陶,似乎總是和嘉義脫不了關係,事實上,嘉義的確在交趾陶發展中扮演重要的地位。故事得追溯到1904年發生的嘉義大地震,當時新港奉天宮嚴重毀損,地方人士為了整修寺廟,特地到廈門聘請人稱「尪仔福」的廟宇名師──洪坤福,來負責修復奉天宮廟頂的交趾陶和剪黏。修復期間,洪坤福就在新港一帶定居、授徒,因而嘉義成為當時交趾陶工藝的重鎮。

   親子時光Q&A  
Q1)「交趾陶」聽起來很有趣,它是怎麼命名的?
交趾陶是一種低溫彩釉軟陶,名稱起源於17世紀時,貿易商將原產於中國嶺南的鮮豔陶瓷器皿運送到日本,當時日本茶道盛行,這些色彩繽紛的器皿很受到茶道人士的喜愛。而中國嶺南一帶古時候名為「交趾」,因此便把這裡燒製的陶瓷稱為「交趾陶」。日治時期,因曾在嘉義發現裝飾在廟宇、色彩豔麗的陶瓷「尪仔」,因此交趾陶也稱為「嘉義燒」。

Q2)剪黏是什麼意思?
「剪黏」屬於鑲嵌藝術的一種,運用在陶碗碎片、玻璃及陶土材質上,以特殊工具剪成所需的形狀,再黏於灰泥捏塑而成的粗坯上,這種技法就稱為「剪黏」。這種傳統工藝,與交趾陶一樣,源自閩、粵一帶,因擁有華麗的色彩和細膩的工法,尤其能襯托出廟宇建築的宏偉。

(本文作者/桂雅文)
(摘自/帶孩子遊觀光工廠×玩創意×說故事/大好書屋出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