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殖民大旗下的權力貿易戰

東方財經雜誌 發佈 2021-09-29T11:54:38+00:00

而中國剛過建黨100周年,破解美國圍堵的策略架構也慢慢浮現出來:在國際社會以高舉反殖民主義的大旗,利用中國特有的體制優勢,與美國做多邊的權力貿易競爭,以持續縮小中美的國力差距。

文:譚世坪

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他積極地向盟友示好,並宣告美國重新返回世界盟主的角色,但是遏制中國崛起的立場從未動搖。而中國剛過建黨100周年,破解美國圍堵的策略架構也慢慢浮現出來:在國際社會高舉反殖民主義的大旗,利用中國特有的體制優勢,與美國做多邊的權力貿易競爭,以持續縮小中美的國力差距。

國際局勢不能天真,這就是一場國家命脈的戰爭,只是沒有用軍火而已。


以反殖民主義破解西方民主人權牌

今年6月24日,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在聯合國的「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中,巧妙地結合長時間以來聯大有關根除殖民主義多次決議,公開宣示支持阿根廷有關「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張,呼籲國際社會繼續努力剷除殖民主義。

近年在聯合國大會中,加拿大及西方國家都以「民主」及「人權」牌指責中國,而今中國公開呼應聯大曆年來對「反殖民主義」的多次重要決議的政治表態,形成一場以「反殖民」為名,進行「反孤立」的包抄大戲,極具長遠戰略意義。


此外,中印邊界問題也與「反殖民主義」有關。當前中印邊界的諸多爭議,多續承自英國殖民印度時期所兼併的中國領土,如西藏藏南區即是一例。所以高舉「反殖民主義」雖不可能讓中印邊界問題迎刃而解,但至少合於國際法及聯大決議,成為一個對中方有利的反證與論述。

在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紛紛獨立,東亞的越南、南亞的印度及非洲的埃及等,都是具體的例子。而現今仍有不少尚未處理完的歷史「舊案」。1982年時,在柴契爾夫人的強力領導及美、法等國的種種明暗奧援下,英國打敗阿根廷,占領阿根廷所屬的馬爾維納斯群島,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歷史問題。

現在,英國在詹森總理的領導下,成為了美國「反中」的排頭兵,不但華為5G在英國慘遭封殺,中國現也被迫退出英、法、中三國在英興建核電廠計劃。所以中國對「反殖民主義」的訴求實則有著「殺雞儆猴」的寓意,其後續的漣漪效果勢將持續擴大,故有可能會形成對英國利益上的核爆:如對其「海外領土」直布羅陀產生影響,及對愛爾蘭獨立運動有所鼓舞。


鼓吹反殖民引發島鏈獨立未爆彈

對日本方面,上述「反殖民主義」決議亦可對釣魚島領土的爭議產生影響。釣魚島的爭議在於美國將該島的「行政權」交予日本。而美國自始就不具有該島的主權,它連同琉球群島是源於二戰時期美方的戰後處理方案。而在歷史上,琉球國原是大清的附庸國。


就美國而言,在二戰期間所控制的太平洋諸島中,以關島最重要,也最具知名度。萬一關島要鬧獨立就精彩了,如此一來,中國在與美國的外交口水戰上,至少會有些回嘴與反譏的本錢。

二戰後英國勢力大幅滑落,導致各國獨立運動的興起,而現今美國的國力及控制力已不如前,是否會帶動各屬地獨立公投的新浪潮?這應當是西方國家最忌憚的國際秩序的破壞與再重組。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西方社會對中國有關「民主」及「人權」的打壓尚不能奏效,中國現吹起聯合國「反殖民主義」的「精神」號角,若再配合其一帶一路倡議與「基建」奧援,一定會引爆新一波的國際浪潮,是否真會把中美博弈帶到「反殖民主義」的新戰場裡將會是新的國際政治動向。


權力貿易(Power Trade)歷史不斷

美國喜歡用自由貿易做理由打開弱國大門,不服從的就以對方保護主義施以制裁。當前的中美貿易角力中,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或「中國製造2025」背後究竟動了美國哪一塊奶酪不得而知。而事實上美國一直用的是權力貿易,而不是自由貿易;令美國不爽的是現在中國也在用這招。

大國操作權力貿易乃是利用貿易達成政治或外交上的目標,提升自身在國際間的權力強度,並削弱對手國的政治影響力,經濟利益反為次要。對此,一戰後的德國就很熟用。

當時德國大量進口軍事物資,並將貿易活動導向外圍友好國家或對手國家,以期控制這些國家的貿易路線。德國讓貿易對手對自己出口的商品產生依賴性,又透過貨幣操縱等方式拉高進口農產品價格,讓這些貿易對手國難以割捨德國市場,且推遲了這些國家工業化的腳步,這些手段是不是似曾相識。


二戰結束後,各界誤以為美國一直奉行自由貿易準則,但實際上,為了對抗意識型態截然不同的蘇聯,美國在近50年時間裡,高度運用權力貿易來拉攏盟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實施權力貿易的思維和方式並不複雜,憑藉著其貿易順差與優異的生產力,向國際盟友敞開國內市場大門,並不吝給予盟友經濟上的支持,甚至還片面讓利。除了二戰後推動的歐洲復興計劃,韓戰後對日本、台灣、韓國等第一島鏈重要成員的重建及援助,更是績效卓著,使其成功封堵共產主義擴張並贏得冷戰,成為全球唯一霸權。

不過後來日本經濟快速崛起,搖身一變成為當時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美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並引發美國國內企業與勞動團體的不平,嚴重撼動美國的權力貿易架構。為此,1985年,美國夥同其他盟友脅迫日本簽定《廣場協議》,讓日本政府放任日元升值,並自主設立出口限額,還承諾20年內不發展半導體產業,這些都是成功維護美國經濟的範例。

蘇聯解體後,經貿政策走向經濟成長、自由貿易及權力貿易三者並重的格局。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美國政界精英遂認為美國先行者的經濟優勢已無人能及,只要徹底奉行自由貿易的原則,就能坐享權力貿易的美妙果實。

未料金融海嘯後的中國以超乎預期的速度崛起,經貿環境驟然改變,美國的權力貿易架構再度面臨挑戰。為繼續獨霸目的,縱然付出代價亦在所不惜,所以圍堵中國的手段層出不窮,貿易戰亦只是其中一個手段而已。


中國因應權力貿易的策略

美國操作權力貿易,借貿易達成政治或外交上的目標,並藉此提升本身在國際間的權力強度已經成為慣用手段。因此中國的貿易政策制定者必須利用體制上的優勢,積極找出擺脫限制的方法,為自身開闢出立足之地。幸運的是,中國整體經濟實力已遠超當時的蘇聯及日本,加之美國內部問題嚴重,所以中國對美國已無需隱忍,可以施行自身的權力貿易計劃。

1.誘導國際資本家脫離美國。在自由貿易及片面讓利之下,美國產業逐漸轉型或外移,並導致國力衰減。近年來頻創新高的貿易赤字,意味著美國越來越依賴其貿易對手,尤其是中國。中國穩居美國第一大貿易逆差國,美國已成為中國的權力貿易對象。當初,資本家離開英國時,英國就不再是日不落帝國;如今,從最近美商在華投資的增加可以看出,跨國資本離開了美國時,美國的影響力也在減弱。

2.國際組織不能成為制裁中國的工具。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並且擁有第三世界的諸多盟友。當以商品貿易為核心規劃的WTO的組織架構及相關規範變得過時,且無法有效維護美國的貿易利益的時候,中國則在2001年加入WTO後國力不斷增長,且在金融海嘯後,政經影響力突飛猛進。目前,已有機會實行自身的權力貿易,也不再受限於美國主導的國際組織規則。

3.瓦解美國的經濟結盟。中國可以仿效德國,逐步建立起權力貿易的供給效果與影響效果。在供給效果方面,中國藉由一帶一路倡議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確保周邊國家的資源供應無虞,並透過簽署協定來掌控這些國家的貿易路線,甚至可以透過軍港租借等方式,要求參與一帶一路計劃的債務違約國改以國有資產抵債。所以,建立紅色供應鏈有其必要。

4. 科技自主在全球新世代產業占據主導權。中國要不吝於向親善國家釋放貿易利多與主動讓利,同時大量出口製造品並進口大量農礦原物料,讓原物料出口國對中國市場產生依賴。例如,中國掌握了全球主要的稀土供應市場,且透過政府補貼的不平等競爭方式,得以迫使外國企業赴中國生產,並服膺於政府的意志。同時,中國也透過租稅減免、高額補貼等方式,吸引境外產業赴中投資,並藉此建立起全球最大的離岸製造基地。當全球主要企業皆對中國市場產生依賴時,中國透過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墊高其權力貿易操作的本錢,亦在全球政經層面擁有話語權,不僅有欲取代美國之勢,也給其他各國帶來莫大壓力。


5.減少國際貿易對美元的依賴。外交細密是拜登的強項,但是大國競爭的底氣還是經濟。美國阻撓中國科技的發展,中國就該遏阻美元對世界資源的掠奪。團結所有相對落後國家, 給予對方更平等更互惠的經濟合作條件,如與泰國及伊朗簽訂雙邊人民幣貿易結算,防止美元熱錢搜刮資源,包含礦產、土地、天然資源等。當美元在世界貿易結算從60%降到30%,而人民幣從2%升到30%的時候,就是真正能與美國叫板的時候。

當今的美國國力優勢大不如前,所以很多盟友都與其同床異夢,美國也沒有辦法給盟國實質的經濟讓利。中國要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主也是會引起世界各國的恐懼與反感的。無論美國或中國,未來想要透過權力貿易來維持或登上全球霸主寶座,恐怕也是日益困難。世界秩序正由單極走向多極,未來中美兩國恐無法取得全球經濟的絕對優勢。但是消滅這個世界上的唯一霸主,相信很多國家明里暗裡還是有共識的。

(作者系台灣一帶一路協會秘書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