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吳主孫權貌似不起眼,但看他做的這些事,細想不寒而慄

海賊說歷史 發佈 2020-01-07T17:05:45+00:00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爭雄,魏蜀吳三分天下。《三國演義》是一部以東漢末年為背景的歷史巨著,主張擁劉貶曹,而孫權作為東吳的CEO存在感的確不如曹操和劉備,所以我們對這個雄韜偉略的帝王了解得不多。事實上,孫權也是個非常有野心和手段的狠角色呢!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爭雄,魏蜀吳三分天下。《三國演義》是一部以東漢末年為背景的歷史巨著,主張擁劉貶曹,而孫權作為東吳的CEO存在感的確不如曹操和劉備,所以我們對這個雄韜偉略的帝王了解得不多。


事實上,孫權也是個非常有野心和手段的狠角色呢

孫權9歲的時候,父親孫堅死在了戰場上。後來,孫權的長兄小霸王孫策繼承父業,在江東闖出一片基業。年僅13歲的孫權就跟在孫策身邊學習,還經常參與軍事決策,為孫策的事業出了不少力。同時,他也在偷偷培養自己的勢力。

皖城血案

公元200年,孫策死後,孫權繼位,但是之前孫策統治的許多郡縣都非常不滿,不願意接受一個18歲少年的統治,紛紛叛逃,投靠皖城太守李術。而這個李術以為孫策不在了,就開始動自己的小心思。他開始大肆招攬江東人士,這是要挖牆腳的意思,孫權該怎麼辦呢?

為此,孫權選擇先禮後兵。他先給李術寫了一封信,要求他把投靠他的人都交還回來,並且保證不計前嫌。

李術卻非常硬氣,如此回復道:

有德見歸,無德見叛,不應復還。—— 《三國志·吳主傳》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德行的人才會有人歸附,沒有德行的人才會遭到背叛,我才不會讓這些人回去呢!

這句話明面上就是在辱罵孫權是個沒有德行的人,年輕氣盛的孫權看到這封信頓時怒火中燒。一方面,孫權非常憤怒,心裡在發誓「不殺此人,誓不為人」!另一方面,孫權又非常理性,知道自己初次掌權,一定要謹慎行事,做事必須要師出有名。

他分析了局勢:起兵消滅李術,勢在必行,自己要想在江東立足,必須要獲得江東大族的信任。李術的背後一定是江東大族的勢力,大族正是在觀望自己和李術誰更值得依靠。

在實力上,攻克李術的皖城完全沒有問題,但是萬一李術向曹操求援,只怕會腹背受敵。於是孫權修書一封寄給曹操,跟曹操說了這樣的話:

「曹老闆啊,我知道朝廷派遣擔任揚州刺史嚴象怎麼死的。皖城李術為了謀取地盤私自殺害了嚴象,完全無視朝廷的法度,朝廷來這裡路途遙遠,我願意為朝廷出一份力,出兵爭討。」

曹操正在追查到底是誰幹掉了嚴象呢?這個時候孫權站出來供出了李術,還不用自己出力就能解決這個問題,自己樂得清閒,馬上就准許了孫權的請求。其實呢,確實是李術幹掉了嚴象,但是幕後黑手卻是孫權的哥哥孫策,這就是典型的賊喊捉賊

有了朝廷的指示,而且可以確定曹操不會出兵支援,孫權就放心大膽地進攻李術了。在周瑜和張昭的輔佐之下,孫權非常順利地攻克了李術的地盤,他進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李術斬首示眾。孫權為了讓世人看到自己的功績和魄力,還下令屠城,大開殺戒,於是皖城近7萬民眾死在孫權的屠刀下。

"皖城血案"讓天下人都看到了孫權冷酷性格和鐵血手腕。自那以後,江東大族那蠢蠢欲動的不安之心逐漸安定了下來。

這裡提到的皖城就是如今的安徽安慶市潛山。說到潛山這個地方,可能你並沒有聽說過。但是《孔雀東南飛》這個愛情故事你一定知道吧!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地方,時間正好是孫權屠城前不久,想不到吧!也就是說,就算他倆不雙雙殉情,接下來等待他們的也是一場屠殺。這真是一段無情的歷史巧合啊。

江夏屠城

公元191年,孫權的父親孫堅(字 文台)死在了江夏太守黃祖的手上,因此孫權和黃祖有殺父之仇,多次為了報仇興師討伐。劉表去世之後,荊州亂掉了,年邁的黃祖也終於扛不住了。

十三年春,權復征黃祖,祖先遣舟兵拒軍,都尉呂蒙破其前鋒,而凌統、董襲等盡銳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騎士馮則追梟其首,虜其男女數萬口。——《三國志》

在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孫權終於攻破攻克江夏,為了釋放自己的情緒,再次屠城,畢竟事關殺父之仇。在那個年代,屠城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兵荒馬亂的年代誰能指責有權利的人呢?只是可憐了無辜的平民百姓啊!

另外,孫權對合肥這個地方的執念也是很深的,多次率領大軍進攻卻屢屢受阻,只因為合肥有位神一樣的將軍張遼張文遠。逍遙津之戰中,張遼率領八百騎兵擊潰孫權的十萬部隊,勇猛異常。讓孫權的部隊聞風喪膽,「張遼止啼」的故事因而在江東傳播開來。如果孫權一旦攻克合肥,想必一場縱情的屠殺也是免不了的吧。

孫權的內政

孫策臨死前,張昭等人是主張將CEO的位置傳給三弟孫翊的。因為孫策的這個三弟和他自己非常相似,性格和才能都很相似,大家都認為他一定能繼承孫策的事業。

但是孫策力排眾議,堅持選擇二弟孫權作為接班人,理由是:

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三國志》

意思是:仲謀啊,打天下的本事你不如我,但是守天下的本事你比我強!

但是這場爭執孫權是看在眼裡的,並且暗暗記在心裡了。如果他要針對這件事實施什麼手段的話,他不會跟張昭這幫文臣計較,而是會去除掉真正對自己有威脅的人,那就是三弟孫翊。

孫權繼位之後,孫翊被派去擔任丹陽太守,不久之後被身邊的小人邊鴻給刺殺了。這其中有沒有更深的陰謀呢?也許吧!

孫家人的命運

我們來統計一下老孫家的壽命:

父親孫堅(字 文台)37歲,死於戰場。

長子孫策(字 伯符)26歲,死於刺殺。

次子孫權(字 仲謀)70歲,年邁病逝。

三子孫翊(字 叔弼)20歲,死於刺殺。

四子孫匡(字 季佐)20歲,到許都為官,英年早逝。

五子孫朗(字 早安)生卒年不詳,但是孫權下令把他姓氏改了,改孫姓為丁姓,並且將他禁錮終身。

老孫家除了順利繼承王位的孫權,其餘人都沒能安享晚年。為什麼長壽的恰恰是這個奪嫡成功了的仲謀呢?原因也許是天意,也許是人為吧!

俗話說「守業更比創業難」,儘管孫權坐擁的江山是父兄打下來的基業,但是他守住這大好河山靠的絕對不是運氣,而是強硬的實力,狠毒的計謀以及深不可測的心機!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關注我,讓我們一起為歷史點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