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街頭的「擺渡人」:不是不怕感染,停了,醫護人員怎麼上班

環球網 發佈 2020-01-30T12:08:24+00:00

象哥錄了一個視頻發過去,向姑娘的爸爸問好:你的女兒和兒子都非常好,等事情過去了,我們再重新過年。 文|北青報記者 梁婷 實習記者 李一鳴 陳威敬 責編:楊陽

多位志願司機與接送的醫務人員自拍合影

自1月23日起,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的幾個通告切斷了城區內外的公共運輸。先後關閉了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在停運全市公交、地鐵、輪渡以及長途客運之後,又停運網約計程車,規定巡遊計程車(即普通計程車)實行單雙號限行。

公共運輸停擺之後,6000輛計程車被緊急派往武漢城中區各個社區,服務居民和醫務人員出行。北青深一度記者了解到,雖然每個社區配備3至5輛計程車,但依舊存在社區內醫務人員上下班通勤難的情況。一位家住漢口、不會騎車的護士,需要五點起床,每天步行近3小時到醫院上班。

北青深一度記者致電武漢市的多個社區,就車輛能否接送醫務人員的問題,得到的回應各不相同。部分工作人員稱社區計程車供老幼病者使用,醫護人員另有專車。也有工作人員提到,計程車有富餘時可以用,沒有富餘醫務人員需自己想辦法。

武漢公共運輸關閉當天,多個民間志願者車隊群同時成立,一些由個人組織,一些由行業協會發起,志願者義務接送醫護人員,運送物資。

武漢出城通道封閉以來,志願司機為生養自己的武漢盡一份力的同時,也要面對突來的意外和患病的風險。志願者中,一些人需要背著家人「偷偷」出來幫忙、一些司機每天要接上百個電話,義務接送十幾趟,工作22個小時。志願司機中有人發燒,有人出車禍,也有人因承受不了家庭的壓力退出服務。

因為志願車隊不夠專業,發起人曾考慮過將志願車隊停下來,但因很多醫護人員依靠志願車隊,「停下來」實難做到,目前有上千位民間車主加入志願車隊,往返社區和醫院之間,成為武漢特殊時期的民間「擺渡人」。

熱血

早上6點20鬧鐘響了,常安沒聽到,再睜眼已經6點50。約好7點接護士去精神衛生中心上班,她有點急了。抓起手機,給護士發了一條微信,換上衣服,沒來得及洗漱就出門了。

她輕手輕腳,不敢發出聲響,因為這次「行動」是瞞著爸媽的。

大年初一早上,天黑乎乎的,武漢還下著雨,沿路沒幾輛車。這是常安第一次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到接送醫務人員的行動當中。「我一直在想快點開,別把別人搞遲到了。」

常安今年22歲,是武漢本地的大學生。除夕那天正吃午飯,她刷朋友圈,看到因為醫護人員出行困難,民間正組織車接送。她想加入,和爸媽爭辯兩個來回後,結果還是失敗了。父母堅決反對,「他們最後直接扔出一句,不是你強出頭的時候,如果你病了我們怎麼辦?這把我塞死,沒話說了。」

父母的憂慮很現實——外面危險,醫護人員又是高危人群,風險太大。武漢市衛健委此前曾通報,該市共有15名醫務人員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另有1名為疑似病例。

但常安還是偷偷進了群,群里已經有志願司機和醫護人員400多人,不斷有人發消息求助。她還在群里找到了曾經的吉他老師,他們簡短交流:「你也進了群,不愧是我崇拜的師父」,「乾的漂亮,不愧是我徒弟」。

7點20,她們匯合。常安聽護士講,她的同事住在漢口,不會騎自行車,早上五點多就要步行出發,走三個小時才能到醫院。護士一直感謝常安,「現在哪有計程車,不是你,我真不知道怎麼上班。」當天晚上,護士還發了朋友圈,「感謝早上摸黑起床,送我上班,我不認識你,但是衷心謝謝你。」

在武漢,像常安一樣加入志願車隊的有幾千人,他們多是在朋友圈看到求助消息,有需要運送口罩、防護服這些物資,也有需要接送醫護人員,他們掃碼加入不同的群,人性中最樸素的善良一點點顯露。

一名12年前參加過汶川地震災區救援的「老兵」象哥,把車開上了武漢街頭,他的宗旨是「不急不停」,除了接送醫護人員,他偶爾還接送病患家屬。

一位母親在志願者群看到需要接人,替自己讀大三的兒子報了名。她希望兒子有責任感,接觸更多人,認識社會。這位母親十月中旬曾有過類似的病情,發燒,拉肚子,身上疼痛,直到11月底徹底轉好。對於這次疫情,她並不過分憂慮。

但恐慌也不是那麼容易緩解,因為家裡兩位老人的反對,一位男生除夕夜加入志願者車隊之後,年初一又退出了。他家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很近,父母年過60,同事的家人出現感染,二老非常擔心。他不得已放棄,選擇做車輛調度服務。

早上送完護士,常安急忙回家。不到九點,父母還在睡,她沒有露餡。常安說,因為年輕,總有一腔熱血在,開車出去的時候既興奮又害怕。在這種特殊的時候,她終於幫到別人。但也有點不好意思,護士一下車,她就會猛噴消毒水,「雖然我一腔熱血,但還是怕。」

志願者轉運救援物資

匯集

志願車隊大多成立於除夕這天。

1月23日,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連發5個通告。先後關閉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在停運全市公交、地鐵、輪渡以及長途客運之後,又停運網約計程車,規定巡遊計程車實行單雙號限行。

公共運輸停擺,出行首先成了難題。1月24日上午,平康的朋友圈有醫護朋友求助:很多同事走路上班,懷孕八個月孕婦也要騎自行車上班。平康回復「想幫你」。

他截圖在自己朋友圈尋求幫助,隨後進入了醫護出行互助的微信群。一開始他完全只是想幫朋友。進群之後,看到要車的人太多,就開始幫群主一起招司機。平康介紹,當時的群主不是武漢人,對武漢道路不熟悉,平康就成為了新的管理員。當天開了四個群,前兩個群很快滿了,平康又拉了一幫比較負責的朋友一起加入進來,開始運營。

有些車隊群的組建則完全是被動的。朱文對於成為群主這件事,有點哭笑不得,他在網上看到武漢市紅十字會發布的招募信息,轉了出去。本來只準備當志願者,但一個微博大V轉發的時候把他的微信號帶著了。從除夕下午兩點開始,一個小時之內有一兩百人開始加他,他不得已當了群主,「被迫營業。」

出行之外,大型物資配送也受到影響。武漢物流協會的秘書長石君告訴深一度記者,1月23號之前,他們零星地對接省外物流在武漢市內運送物資的工作。大年三十之後,武漢要建火神山醫院,很多司機已經返鄉。人手不夠,活動板房、貨櫃房這些東西沒人配送。在向公安局,交通局等部門報備之後,他們向在漢司機發出了倡議。

目前他們有兩個群,一個是運送大型物資的貨車群,已經有213人。另一個是運送小件物資的私家車群,人數也超過200。但無論是司機數量還是貨車數量都遠遠不夠。據石君介紹,火神山醫院的建設要在6天之內完成,6天中會有2000個貨櫃從全國各地運來,還有活動板房、建設材料,醫療物資等,貨車至少還需要兩百多台。

石君每天要接上百個電話。有一晚,凌晨一點鐘,一個司機在高速路口對接貨物。第二天早晨七點多又被派去工作。

武漢道路上車輛稀少

忙亂

平康非常忙碌,半夜兩三點睡已經習以為常。他所在的微信群,消息日日過千,醫務人員求助不斷。求車消息從早上六點開始,一條條彈出,一直持續到凌晨一兩點。有下夜班回家的,有急忙上班的,有一個禮拜見不到兒子想去看看的。

司機們一天跑六、七趟是常態,很多人要接送十幾趟。1月28日,群里有司機說「早上起來連打噴嚏,所以在屋多待哈子,沒問題的話再出門」。他們中也有人瞞著父母、妻子,和家人分開住。他們要抵抗疲憊,還要預防可能存在的風險。有人只買到超市最便宜的口罩,出門要戴三層。

司機們也會接到非醫護人員的求助。有人混在群里,司機到了接人地點才發現沒有工作證。有人會直接說明情況,自己不是醫護人員,但家人生病需要車,平康接到這樣的求助,也很無奈,但只能拒絕。「我們也想幫他們,但之前就定了規矩,不接病患。不管多麼可憐,我們都不能接。」群里不間斷髮出提示信息,強調只接送醫護人員,請醫護人員主動向司機提供證件信息,也請司機務必核驗乘車人的證件。有專職人員每隔幾小時會發消息提醒司機做好個人防護和消毒。

1月25日下午,指揮部下發的9號通告又打亂了志願者群正常的工作節奏。

通告指出,2020年1月26日0時後,除經許可的保供運輸車、免費交通車、公務用車外,中心城區區域實行機動車禁行管理。1月25日晚間,又補充解釋,市公安交管部門將對禁止通行的車輛提前24小時通告司機,對未通告的車輛一律實行通行。若遇緊急情況,可先通行,再到交管部門補辦手續。若違反通告,將從嚴從重處罰,直至記12分。

很多人摸不著頭腦:到底出去還是不出去?醫護工作者也不知道私家車也被禁行之後,誰來安排他們出行。所有人都是搞不清的狀態,不停地查找、搜索。1月26日一早,司機群里,詢問不止:出去的遇到檢查了嗎?扣分了麼?證明怎麼開?三環可以上麼?可以跨區接送麼?

人們摸不清政策的走向,有的人乾脆不管不顧,「扣分就扣分,人還是要送。人命更重要。」有人開始觀望,停了一天。

無序和不確定讓司機們更加憂慮。他們不知道行駛途中若被監控拍下來,事情結束以後,自己的駕照會不會直接被吊銷。在接受深一度記者採訪時,一名司機非常不理解,他認為目前的舉措混亂。「如果不是工作必要或者缺乏基本的生活儲備,誰會在這個時候,沒事在城裡面開車到處跑?現在在外面開車的,除了志願者、病患家屬就是醫務工作者。」

開車上路的司機發現好像情況可以,碰到交警排查,說明情況,拿出群聊記錄,也就放行了,沒有說要辦理證件。有人遇到交警,當即被攔,雖然當時放行了,但仍讓他找醫護人員或社區開證明。也有司機說,在關卡遇到交警,不僅沒攔他,還給他敬禮了。

一位志願司機在運送物資時發生車禍

隱患

最近幾天,不同的志願車隊接連出現一些問題。

一位司機第一天回家之後就發燒到38.5度。家裡有小孩,他的妻子一直哭。直到燒退下來,檢查確認不是這病,家裡人才放心。

朱文聽說,還有三個志願者司機也出現了發熱症狀。他認為政府應該擔起這件事,有需要,可以找民間輔助,一直讓他們做,不是長久之計。「如果政府做得特別好,不需要我幫忙,我更高興,我也不是多想去做這些。」

還有一些意外,也開始發生。1月26日下午6點10分,一位司機在運送口罩和酒精的路上出了車禍。保險槓全部跌落,車頭右側破損嚴重。好在人沒事。這位司機說,忙的時候他每分鐘要處理1000多條信息,有一天連續工作了22個小時,開車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有些事還沒做,容易走神。

這位司機也是平康的朋友,車禍第一時間,他給平康打了電話,找人來把物資接走了。平康說,「他這幾天都是早上6點多出發,晚上11點才回。不運送物資的時候,就去接送醫護人員。有一天晚上八點多我給他打電話,他告訴我,已經一天沒吃飯了。」

事情發生以後,志願服務隊也在思考。他們說,建群的初心只是想著度過空檔期,但沒想到空檔期的時間有點長。

志願者群的發起人也處於兩難境地。

司機來自各行各業,一些歲數大的也不停地接單,整天都在各大醫院間接送,正餐吃不上,體力跟不上,超負荷運轉。群里的管理員也是臨時召集,平均年齡不大,經驗有限。最重要的是,這件事有很大風險,涉及人命,不是兒戲。

曾有司機提出,這樣零散的組織沒有找到正規公益組織掛靠之前,必須停下來。但停下來也不容易。目前,依舊有很多醫護人員的出行需求沒辦法解決,根據近四天的統計,就有400名醫護人員依靠志願者提供的車輛上下班。如果停下來了,他們不知道這些醫護人員該怎麼辦。

深一度記者致電武漢市車輛應急服務熱線電話,詢問關於醫護人員的出行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政府配的車全在社區,有用車需要,要聯繫社區看能不能派車。

1月24日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發布8號通告稱,全市緊急徵集6000台計程車,分配給中心城區。每個社區3—5台,由社區居委會統一調度使用,從1月25日開始,為轄區居民出行提供免費服務。但有醫護人員打電話尋求幫助時,得到的答覆是,計程車限行,沒有了。

1月27日武漢市長周先旺在接受央視《面對面》記者採訪時介紹,給每個社區配備3到5輛計程車的第一個作用是承擔社區內醫護人員接送。

深一度記者致電武漢市花橋社區,工作人員說社區配車都是給老幼病用的,醫護人員有專門的車。天興花園社區的工作人員則說如果車有富餘可以用,沒有富餘自己想辦法。

一位醫護人員下車後留下一盒口罩

靠近

忙亂中,人與人的一些關係更加靠近。

常安在初一下午,以買貓糧為理由,成功出門,接了兩個中心醫院的護士下班,一個95年生人,一個97年生人。常安說,她們很焦慮,醫院的口罩、防護服都不夠,一個口罩戴一天,從早忙到晚不能休息,餐餐吃泡麵。護士們想過辭職,但辭職又可能被吊銷執照。常安感慨,差不多的年齡,有人就要這樣頂在前線。分開之後,兩個護士和她說,等事情過去了,一定要約著一起出來玩。

陳順在年初一加入車隊,他們一家三口和岳父岳母住在一起。看著接來送往的醫護人員,他說「我們都不容易」。陳順說有醫生會在出行群里發一些防護措施指導,比如說戴多層口罩,帶防飛濺的眼鏡,也會提醒他準備一些醫用酒精噴霧,在他們上下車之前噴一下。年初一,一名護士下車時,還送給他一盒口罩。

有醫生告訴陳順,他們很少睡覺,只能找個地方眯半小時,然後繼續工作。還有的醫生,孩子剛斷奶,老家沒有奶粉,也不敢把孩子放在身邊。在車上不斷給親人打電話,看有沒有孩子喝的奶粉可以給自己孩子用一些。

一位護士,家在金銀潭,在武昌工作,兩地開車也要一個多小時。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擔心自己對孩子造成影響,就近住在了酒店。陳順說大家都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他有孩子,他理解那種著急和無助。

「老兵」象哥接送過一次冰箱。一個姑娘在微博、微信求助,母親因為這個病去世了。父親已經確診,在醫院隔離。20瓶白蛋白急需冷藏,有人願意捐助冰箱,但送不了。象哥撥通了姑娘的電話。姑娘住光谷,冰箱在礄口,父親在武漢第九醫院。這三個地方來回要走三個多小時。

象哥人在漢口,本打算直接到礄口取冰箱後送到醫院。姑娘試探著問能不能先來接她,她想見爸爸。象哥一口應允。到了姑娘家樓下,她哥哥來了——因為不放心妹妹,他決定自己去。

到醫院下車前,他給象哥留了一個袋子,袋子裡裝著八寶粥、小麵包、口罩和信封。象哥知道信封裡面是錢。「他自己把冰箱送了上去,問我能不能把他送回去,我說好。下來以後他一直在噴消毒水,噴完才上車。」

送他到家以後,象哥只留了一個N95的口罩,讓他把其他的拿回去。他不走,一直車邊徘徊。「他問我怎麼謝我,我說你想謝我,就去幫助其他人吧。這種話,平時說大家不以為然,但你經歷過,在那個情境下,非常不一樣。」

後來小姑娘給象哥發微信,把和父親的聊天記錄發了過來,感謝象哥救了爸爸一命。象哥錄了一個視頻發過去,向姑娘的爸爸問好:你的女兒和兒子都非常好,等事情過去了,我們再重新過年。

(為保護採訪對象隱私,常安、陳順、朱文、平康、象哥皆為化名)

文|北青報記者 梁婷 實習記者 李一鳴 陳威敬

責編:楊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