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年戲曲晚會:花開不敗永留芳

光明網 發佈 2020-01-03T00:38:34+00:00

中華民族曾屢經磨難,飽受欺凌,之所以能有今天,是因為一代代仁人志士、無名英雄甘灑熱血寫春秋,作出了無數犧牲與奉獻。

作者:周傳家(北京聯合大學教授)

於國家大劇院舉辦的2020年新年戲曲晚會展現出了已經站起來、逐漸富起來並開始強起來的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流露出了「莫聽穿林打葉聲,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淡定;張揚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氣概和鬥爭精神,演出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人民創造歷史,時代呼喚英雄。中華民族曾屢經磨難,飽受欺凌,之所以能有今天,是因為一代代仁人志士、無名英雄甘灑熱血寫春秋,作出了無數犧牲與奉獻。此次晚會精心挑選出的豫劇《蘇武》、崑曲《夜奔》、徽劇《關羽觀陣》,京劇《八大錘》、紹劇《佘太君》、京劇《智取威虎山》、婺劇《信仰的味道》以及表現當代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的壯劇《黃文秀》,禮讚了歷代的仁人志士和英雄人物,在戲曲舞台上奏響時代的主旋律和英雄的頌歌,樹立起一座座仰之彌高的豐碑。

值得一提的是新編婺劇——現代革命歷史劇《信仰的味道》,從小處著眼,在細部落墨,以輕鬆巧妙的筆觸,演繹《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的譯者陳望道廢寢忘食翻譯《宣言》,以墨當糖、甘之如飴的故事,在舞台上塑造了早期共產黨人陳望道的精神氣質。

武戲是戲曲的翹楚,長靠短打,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金戈鐵馬,要求演員有過硬的「唱念做打」根基,雖有美又帥的扮相造型,但高超的武功技藝難度很大,被很多人視為畏途,出現了人才斷檔,青黃不接的情況。2020年新年戲曲晚會為補短板,特設「武戲集萃」,對以武生、武旦為主的行當系列、陣容、基本功和元素進行了示範介紹。

戲曲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發布了一系列支持戲曲、復興弘揚民族文化的政策和法令。通過設立鼓勵支持戲曲編創的專項基金、舉辦各種戲曲演出等途徑,不斷改善戲曲的生態環境,強化戲曲藝術本身的造血功能,積極培育戲曲市場和戲曲觀眾,促進了戲曲藝術的良性發展。

中國戲曲是一個支脈龐大、種類繁多的系統,堪稱人類戲劇史上的奇觀。「百戲之祖」崑曲和「國粹」京劇的博大精深、絢麗多姿自不必說,數百種地方戲也是姚黃魏紫,各呈嬌嬈。2020年新年戲曲晚會以劇種為依託,以劇目為抓手,以音樂為重點,以人才為核心,以京昆為引領,帶動高腔、梆子、亂彈、婺劇、花燈以及丹劇、閩劇、壯劇等,兼顧全國範圍內各個層次各種形態的劇院團和演出團體,遴選出13個劇種參加演出。

除了豐富的劇種和劇目,晚會中名角的演繹也贏得了觀眾的喝彩。72歲的京劇武生裴艷玲演出崑曲《夜奔》,節奏如行雲流水,乾淨利落,不讓鬚眉。84歲的京劇文武老生童祥苓演唱《智取威虎山》里家喻戶曉的選段「共產黨員時刻聽從黨召喚」,高亢的嘎調依舊遊刃有餘,功力不減當年。75歲的徽劇紅生章其祥領銜演出徽劇經典《水淹七軍》中的《關羽觀陣》,所唱「高撥子」張弛有度,氣定神閒。戲曲界人傑地靈,藏龍臥虎,來自吉林丹東市少兒培訓中心的李驍洋,雖然只有10歲,但他武功精湛,三起三落的朝天蹬、高難度的反身接槍,演活了英姿勃發的少年英雄陸文龍,也讓觀眾看到了傳承京劇的新力量。

2020年新年戲曲晚會是一個高度綜合的超大型系統工程,包括中央和地方基層的30多個單位參與其中,不下數百人的團隊開展了策劃、構作、文學、表演、傳播、營銷、學術研究等工作,同步並肩,取得了圓滿成功。

《光明日報》( 2020年01月03日09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