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南方的麵條也如此美味?包郵區的吃麵文化只會比你想的更豐富

毛毛美食指南 發佈 2020-03-07T04:06:55+00:00

但其實呢,在祖國的南方諸省也有著不一樣的濃厚吃麵文化,特別是江浙滬地區,這裡的麵條文化有著和北方截然不同的特點和味道,但同樣令人垂涎不已。

說起麵條這道傳統美食,相信大部分朋友首先想到的就是北方的麵條,特別是山西陝西等吃麵大省那豐富多樣的麵條文化。但其實呢,在祖國的南方諸省也有著不一樣的濃厚吃麵文化,特別是江浙滬地區,這裡的麵條文化有著和北方截然不同的特點和味道,但同樣令人垂涎不已。

那麼今天,毛哥就帶大家一起來聊聊這包郵區的吃麵文化!

江蘇麵條:南北各有特色,注重時令搭配

說起江蘇的美食,可能印象最深的是南京烤鴨,或者無錫小籠。實際上江蘇也是一個吃麵大省,由於地跨多個文化圈,省內麵條的種類也是極其豐富,既有北方的厚重,也有南邊的婉約。那麼我們就先從婉約的極致代表-蘇式湯麵開始吧!

蘇式湯麵

蘇式湯麵真的可以說完美體現了蘇州這個城市的特點:婉約,清新,精緻。

不說味道,剛端上卓呈現在吃客面前的做派,就特別的漂亮。一碗湯麵被三四個澆頭環繞,如同眾星捧月一般,讓人賞心悅目,不忍動筷:

看著這份精緻就讓人覺得,麵條這般吃法,還真的是太「蘇州」了!

蘇面的湯

蘇州的面,不像北方麵條一樣側重麵條勁道和各種油潑臊子,也不像廣東的竹升面要雲吞和牛腩映襯著。蘇面的精華,在於她的湯,通常有紅湯和白湯兩種。

白湯麵

先來嘗嘗白湯,說實話第一次吃到白湯麵之前,我本以為這種簡單的湯麵能有什麼好吃,但是在我喝了第一口白湯之後,我徹底被這鮮美的味道征服了,原來麵湯可以如此鮮美純粹。

白湯的做法,主要是用雞骨,鱔魚骨和蝦腦長時間熬煮吊出其中的鮮美,喝起來很鮮美但是完全不會麻舌,因為是食材本身的鮮味,可以說醇鮮無比,越喝越想喝

紅湯麵

紅湯通常是用了做燜肉時候的汁,較比白湯,喝起來更加醇厚香濃,很多老蘇州都喜歡。

蘇式澆頭

花樣繁多的各種美味澆頭,是蘇面除了湯之外的一大特點,這些澆頭口味多樣,葷素皆有,非常豐富,毛哥來說幾款比較代表性的。

燜肉

燜肉可以說是蘇州麵館里點餐頻率最高的澆頭了,很多老蘇州早上起來就是一塊燜肉一碗麵,湯鮮肉美,好不滿足。

蘇式滷鴨

蘇式滷鴨特點是肉質酥爛,比一般的滷鴨都要鮮嫩一些,燉得很爛,而且有股淡淡的酒糟香,特別好吃。而且出了蘇州,就很難吃到了。

爆鱔

爆鱔也是是蘇州人特別愛吃的一道澆頭,黃鱔炸至香酥,同樣甜鮮調味,非常好吃。

重視食材時令

蘇式澆頭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那就是非常看中食材的時令,每個季節都有其特色的澆頭,把蘇州人愛吃會吃的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接下來說幾個有代表性的。

楓鎮大肉麵

這款面可以說是近幾年蘇州麵館最火爆的一款了,雖然有舌尖的宣傳,但是味道確實是相當不錯的!這款只有夏天才能吃到的美味在原有的清鮮白湯中加入了酒糟,淡淡的酒糟香使得喝起來更加香醇,讓人停不下嘴!而燜大肉同樣在酒糟香得浸潤之下,變得更加鮮香美味,這一碗,實在過癮!

三蝦麵

也是一道夏天才能吃到的時令特色,所謂"三蝦"呢,就是蝦子、蝦腦和蝦仁,都是蝦身上最鮮美的部位。 「三蝦」經過炒制之後,和一疊青菜,一疊薑絲一起上桌,紅配綠,特別誘人。

三蝦麵通常將三蝦和薑絲一起和麵條伴著吃,一口面夾著美味的蝦仁蝦子蝦腦入口,這份獨有的鮮美頓時湧上心頭,令人陶醉!

好了,蘇州的面我們先吃到這裡,讓我們順著長江而上,來到下一站:鎮江。

鎮江鍋蓋面

相信大家知道鎮江這座城市,可能都是從醋開始的。但說到鎮江最有名的美食,除了醋那就必須是這裡極具特色的鍋蓋面了!

鍋蓋面,單看字面很難想像是怎麼回事,到後廚一看煮麵似乎也不能馬上明白,煮麵的鍋里放著一個鍋蓋?!沒錯,爐灶大火煮沸大鍋,熱水翻滾,杉木做的鍋蓋漂在沸水上,不管大鍋里的麵湯如何翻滾,都被杉木鍋蓋壓住,這樣巧妙的控制了沸水的翻滾的方向,麵條被牢牢的壓在杉木鍋蓋下,不斷的被沸水煮開,這樣煮出來的麵條勁道不易煮爛,同時杉木鍋蓋也為鍋蓋面添上了一股木質的清香!

這可不是花把戲,鍋蓋面的味道也不是蓋的!麵條勁道,湯頭濃郁,配上鎮江特有的水晶餚肉,那叫一個好吃!

真是令人滿足的一碗麵,不過別吃太飽,下一站省會南京的面正等著我們呢!

南京皮肚面

南京美食非常多,南京烤鴨鹽水鴨鴨血粉絲雞鳴湯包牛肉鍋貼等等,不過可千萬別忘了皮肚面,這到煙火氣十足的麵條才是南京人最愛的本地美食!

皮肚面最大的特點就在這個皮肚上面了,這道豬皮製成的食材到了南京這裡被奇妙得和麵條結合在了一起,經過燒湯加入皮肚和麵條煮熟,看著這煮麵過程就讓人忍不住流口水!

一端上來香氣撲鼻,皮肚吸飽了湯汁一口下去特別美味!麵條也非常有勁,炒出來湯底也特別香濃,加上幾塊小排,真的好吃!

怎麼樣,吃得還滿足嗎?先別告訴我,接下來咱往北走,嘗嘗歷史名城揚州的面是什麼味道!

揚州餃面

揚州真的也是一座美食文化特別豐富的城市,這裡的早茶非常好喝,淮揚菜更是鮮美。那這裡的面味道又如何呢?揚州餃面也會給您一個滿意的答案,看著雖然簡單,其實大有乾坤。

揚州餃面並不是面里有餃子,這裡的「餃」指的其實是餛飩,這樣的搭配有點兒類似廣東的雲吞面。而揚州餃面最大的特點其實並不在這餃子上,而在於那看似簡單實則講究的調味上:配湯就是白開水沖醬油和豬油,加蒜葉及胡椒粉。然而醬油之鮮、豬油之厚、胡椒之辛,三者合一,既清雅但卻不寡味,就是揚州人自嘲的那碗「神仙湯」。但其實醬油比較特殊,是揚州當地才有的蝦籽醬油,是醬油加蝦籽熬制出來的,加上一點,就特別鮮美,回味無窮。

又是一碗讓人無比滿足的面,吃飽也別歇著了,淮安的麵條已經等咱們很久了!

淮安長魚面

長魚就是我們熟知的黃鱔,這道美味的河鮮到了淮安人民這裡,又和麵條結合在了一起,可見江蘇人民在麵條文化上的創造力是多麼豐富。

一碗正宗的長魚面對食材的要求很高,必須選用簽字筆粗細的新鮮黃鱔,經過切斷、去骨、油炸、煽炒、湯煮,變成了金黃色的一段段鱔絲。入口剛中帶柔、鮮中提香。湯頭鮮美濃郁,好吃的令人咂舌。

長魚面鮮美吧?後面還有更鮮美的呢!下一站我們又回到蘇南,崑山的麵條千萬不能錯過。

崑山奧灶面

奧灶面可以說是江蘇名氣最大的面之一,這道歷史悠久有不少典故的美食一直讓食客著迷,究竟是有多美味,讓它在江蘇這麼多麵條里如此為人熟知呢?

在我看來,奧灶面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的湯頭上,看似好像就是醬色,其實大有講究,地道的奧灶面需要有兩鍋湯底調製而成:紅湯用新鮮的草魚頭或鰱魚頭等進行熬制,白湯則是由雞架骨,老鴨老雞等進行熬制,最後將熬好的紅白兩湯混合才是正宗的奧灶麵湯。湯頭鮮美而醇厚,特別好喝!

這奧灶面的湯味道真是不錯!不過您別急,說到麵湯,還有更有特色的!

常熟虞山蕈油麵

這道常熟當地的特色麵條,雖然名氣沒有奧灶面那麼大,但是因為那份獨特的鮮美,非常被蘇南人民喜愛,很多周邊地區比如上海的食客,甚至不惜開車專門來吃,就為了這碗蕈油麵。

這裡蕈一般指的是松樹蕈這種菌類,每年進入黃梅後的半個月和接下來的七八月份是時令。做這個面的蕈油製作起來要有耐心:松樹蕈經過溫鹽水浸泡後,去膜洗凈,用適量底油將野蕈煸炒出香,然後加醬油、鹽、八角、茴香等調味燒煮到位,冷卻後菜成為可食用的蕈油,可以說凝結了松樹蕈的鮮香的全部精華。加入了蕈油的麵湯真的特別鮮美,松樹蕈那份獨特的香味完全俘獲了味蕾,忍不住想要喝上幾碗,麵條也越吃越香,甚是滿足。

好了,江蘇的面我們先吃到這裡,接下來我們來到浙江,嘗一嘗這裡的麵條都有什麼樣美味。

浙江麵條:家常但多樣,樸實而味廣

浙江的美食都非常有它的當地特色,無論是溫州的各種滷味,還是寧波的年糕湯圓紅嗆膏蟹,都是出了那個地兒再也吃不到的。這裡的麵條也是一樣,看似不起眼,都是自家的特色,種類繁多,味道多樣,令人也是吃過難忘。這次咱們就先從省會開始吧!

杭州片兒川

全國把麵條叫做「川」的,估計也只有杭州了。這當中許多典故,其中一說這「川」字形似麵條是最為形象易懂的。這裡的麵條,也確實是像這「川」字一樣,順滑且有勁

片兒川在杭州吃法有帶湯的,也是干拌的,通常吃干拌的相對多些,也叫作「拌川」,用的現炒的澆頭和煮好的片兒川一拌,特別鮮香美味!經常搭配的有醬爆豬肝,腰花還有大排,每一樣都是讓人食慾大開的美味。

拌川也好帶湯的也要,片兒川的澆頭幾乎都是現炒的,這是最大的特色,每一樣澆頭可能並沒有很特別的食材,但是這現炒出來的鍋氣實在讓人喜歡,蝦爆鱔也好豬肝也好,這是杭州片兒川的講究。

不過話說回來,拌川作為主流吃法,這鮮香濃郁的特色,還真的很難和杭州這座城市的清新風格結合到一塊兒,再對比一下蘇州,還真的挺有意思的,美食它就是這麼多元。

諸暨次塢打面

這款麵條和這座城市的名字可能一些朋友都是第一次聽到,在吃到這份美味之前,毛哥也是不很了解,但這道次塢打面的美味,吃過之後卻讓我難以忘記。

諸暨次塢打面的精髓就在這個「打」字上面,鑰匙看過手工製作麵條的過程你一定會印象深刻,由一個打面師傅一上一下跳動打面,讓麵糰擠壓變形,再次壓扁攤開,通過這樣反覆的「打面」,讓著麵條的口感變得非常勁道,會讓你一改對南方麵條「軟趴趴」的印象。

除了麵條本身的勁道,次塢打面通常還會加入當地特有的蛋卷,鮮香好吃,特別美味!

寧波面結面

寧波人愛吃年糕,愛吃湯圓,寧波人也非常愛吃麵條。這裡的麵條也像寧波的整體飲食特色一樣,清淡而鮮美,越吃越有味道,這份獨特的面結面就是這樣。

面結面就是面結加面,面結是寧波特色小吃,用豆腐皮包裹著肉餡製作而成,外表看起來很像春卷,然後3-4卷用一根細草繩捆起來,可以跟油豆腐一起煮湯,也可以單獨煮好撈起來配面吃,口感香軟,豆腐皮鮮香濃郁,裡面的肉餡則更是鮮美。沒有過多的複雜調味,就是這麼簡單但好吃的一碗麵。

台州薑湯面

薑湯煮麵?沒聽錯吧?沒錯,薑湯可以喝,當然可以煮麵,這就是台州最有特色的薑湯面了。這道入選了台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小吃味道真的很有特色,香辣的薑湯和台州當地盛產的海鮮搭配,別有一番味道。

湯底是薑湯加上黃酒熬煮的,麵條也和杭州等地不同,選用台州細米麵製作,口感更加細膩,澆頭也是相當豐富:一般會放蝦、花甲、香菇、黃花菜、金針菇、豆腐皮、青菜等一起現炒,鮮香四溢。一碗薑湯面端到面前,湯鮮味美食材豐富,真的非常滿足。

湖州羊肉麵

羊肉其實和麵條一樣,不光是北方特有的美食,包郵區對羊肉的烹飪也是相當有講究的,而在湖州,這碗羊肉麵就足以讓你感受到南方羊肉的美味也是多麼讓人垂涎。

湖州羊肉的特點,首先做法上是非常香濃的紅燒做法,羊肉的每一絲都浸透了醬油和香料的味道,香而不膻,瘦而不柴,細細咀嚼,肉汁在唇齒間,非常美味!而且會加入很多蔥粒和小米辣,讓麵條吃得更加香辣開胃,這番濃郁衝擊的調味風格,很難讓人想到這是在浙北。這也更加說明浙江麵條味廣這個特點。

吃完浙江的麵條,讓我們來到上海,繁花似錦的魔都,其實也是個吃麵大戶!

上海麵條:遠不只是本幫的濃油赤醬

一說到本幫,可能很多朋友都會想起濃油赤醬這幾個字,實際上本幫面作為最能傳承上海特色的美食,遠不止這一個特色。本幫面注重麵條口感,而且做法多樣,或干撈或湯麵,都非常美味。不過要說最大的特點,首先真的莫過於那花樣繁多的澆頭

接下來我們一道一道澆頭吃起來!

本幫辣肉

辣肉可以說是本幫面里最經典的澆頭了,在上海絕對不存在沒有辣肉的本幫麵館。好的辣肉吃起來甜辣鮮美,肉質鮮嫩,特別開胃

現在辣肉一般分為兩個派別,除了上圖當下主流的大肉粒,再就是這老派的肉糜辣肉了,肉糜派辣肉吃起來更加更加入味鮮美,也是別有一番味道,非常受老吃客歡迎。

毛哥最愛的愛就是辣肉乾拌了,辣肉的醬汁裹住了每一根麵條,真的特別爽!

紅燒大腸面

又一道本幫面的經典澆頭,吃起來香糯軟爛,醬汁入味,香而不膩,拌面吃最合適!

醬爆豬肝面

豬肝也是人氣很高的澆頭之一,做得好的豬肝一定是處理得很好,鮮嫩爽口,醬香濃郁

火爆腰花面

和豬肝一樣受歡迎的下水澆頭,腰花吃起來多了一絲則更加脆爽,同樣得鮮美好吃。

鱔絲面

鱔絲也是本幫面里經常吃的一款,好吃的鱔絲口感是要有一些脆嫩,而不是完全軟塌的


紅燒獅子頭

也是本幫色彩很濃的一道澆頭,最好是肥三瘦七的豬肉餡把餡兒做緊實了,吃起來香酥軟爛,肉香濃郁,口口鮮美,太好吃了!

面拖大排

說了這麼多澆頭怎麼少得了大排呢?小時候吃麵最幸福的莫過於能一人吃一整塊大排,醬香濃郁,豬排肉酥嫩美味,那種大口吃肉的爽快感真的太過癮

紅燒大肉

這是一款很老牌的本幫澆頭,很多本幫面老店都會賣,選用上好的五花肉燒制,肥而不膩,唇齒留香,配著湯麵吃特別爽。

黃醬

現在麵館都不多見的本幫澆頭了,黃醬其實就是豆腐衣包肉,裡面的肉餡非常鮮美,加上好吃的豆腐衣,吃起來非常滿足。

烤麩和素雞

這是兩道非常食客非常喜歡的素澆頭,吸飽了湯汁的烤麩和素雞,一口吃下去那叫一個鮮香四溢!

說了半天澆頭才發現講了這麼多,真的又把毛哥自己給饞壞了,但是本幫面的澆頭還遠不止這些,還有腐乳肉,糖醋小排,雪菜肉絲,炸豬排和燒雙菇等等等等,限於篇幅毛哥就先講這些代表性的。

面的做法:湯麵還是拌面?

說完了各種各樣的澆頭,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面的做法,主要有兩種:湯麵和拌面。先來看看湯麵的代表特色。

雪菜黃魚湯麵

黃魚面可以說是本幫湯麵里最經典的一款了,湯色乳白入口鮮香濃郁,黃魚肉細嫩鮮美,一碗下肚真的是非常滿足。

陽春麵

陽春麵其實很難說完全是本幫獨有,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還賣陽春麵的確實只能在上海一些弄堂里見到。做得好的陽春麵湯頭清澈清鮮,麵條細滑爽口,即便沒有過多的澆頭,簡單也能吃得非常美味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拌面!

蔥油拌面

蔥油拌面絕對是我們上海吃客們心中最經典那一款!燒製得蔥香濃郁的蔥油浸潤了每一根麵條,蔥段炸得香脆,每一口味道都是那麼鮮美濃郁

麻醬拌面

有時候真的覺得上海雖然在江南,但是飲食風格仍然有不少北方的影子,北京人最愛的這口麻醬上海人也是喜愛得很,一到夏天,麻醬拌面和冷餛飩總是最受歡迎的,香濃的麻醬和麵條完全融合,回味無窮

呼呼,不知不覺吃了這麼多包郵區的美味麵條,該坐下來歇會兒了。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每一道食材在做法吃法上的創造力都能體現得淋漓盡致。那麼聽完毛哥的講解,大家對江浙滬的麵條文化是不是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呀,包郵區哪一家的麵條你最喜歡呢?投票中告訴毛哥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