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一份「讀書指南」,從3個維度助你讀書,讀書從此變得簡單

啃書少年 發佈 2020-02-12T03:57:19+00:00

——毛澤東毛澤東主席說的這句話和《論語》中所說的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有相似之處,前者說了飯可以一天不吃,覺可以一天不睡,但書必須要讀;後者說了君子不要過分追求飲食,只要吃飽就可以了,對住所也不應過分要求,只要安全就可以了,

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毛澤東


毛澤東主席說的這句話和《論語》中所說的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有相似之處,前者說了飯可以一天不吃,覺可以一天不睡,但書必須要讀;後者說了君子不要過分追求飲食,只要吃飽就可以了,對住所也不應過分要求,只要安全就可以了,但省出來的時間要向賢德之人靠近,學習他們的優點來匡正自己,這也是一種學習。


同樣是學習,前面說出了讀書的重要性,後面指出了學習的重要性,而學習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另一類是"自學"。


所以說,學習要麼是老師傳授的知識,要麼是自己學的知識,最終的結果是:通過學習知識,提升自己,開闊自己的眼界,拓展自己的思維。

然而自學最好的方式就是看書,看自己專業的書籍,不僅省下了時間,如果在讀書過程中足夠專注,這種學習方式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但讀書也伴隨著很多問題,讀書之前的心態,怎麼選書來讀,讀完之後記不住,怎麼才能記住所讀過的書。這些問題後面會一一講到。


告訴你3份要訣之前,先來看看魯迅先生對讀書的專注。


魯迅先生從小學習認真。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每到了晚上寒冷之時,他便會摘一顆辣椒放入嘴裡,直到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來驅寒,用辣椒去除了寒冷,集中精神,用這樣的方式來苦讀書。

看完這段故事,我們又對讀書進入深思的過程,看來讀書不是一場舒適的旅途,但同時也要想到旅途周邊還有好的環境,還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也就心安了。


讀書要訣一

讀書之前要立好志,同時要下定決心

讀書自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也不要害怕讀書,只要克服了第一步,就能克服第二步,之後才可以平步青雲。


讀書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遲遲未動。所以讀書真正的要訣在於讀起來,讀起來之前我們要明確自己的志向,還要下定決心。這個決心推動志向的完成,志向帶動決心更加堅定。


讀書之前的兩件事:立志和下決心。


先看看立志,立志不是那種"鴻鵠之志",也不是那種"燕雀之志"而是"符合自己的志"。

"符合自己的志"是看自己閱讀的情況,自己完成的效率以及能完成的時間內立一個長期且遠大的志向,這就是適合自己的志向。


讀書是一件長期進行的事情,立志之前要有這個心理準備,想清楚長期進行,然後根據自己的時間,根據自己的領域,根據自己每天的時間把"志"立好,然後開始行動。


比如我們的職業跟銷售有關,我們想提升自己,優先選擇的應是怎麼提升溝通能力、怎麼提高自己的口才之類的書籍。


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相對應的"志",然後開始涉足。


然後再看看決心,決心就是要像魯迅先生那樣,雖不能嚼辣椒保持精神,但需要這種決心。我們"立完志",最害怕的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第四天,網都沒了"。

決心和自己的完成情況以及獲得的成就有關,當我們讀完一本書,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時,我們的決心會更加堅定,志向也會隨著決心一步步向你靠近。


但讀書不是那麼回事,讀書不一定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讀書是一件積累的過程,期初你得準備好自己剛開始並不能有所獲的心理狀態,否則一開始就會陷入讀書立馬有用的陷進之中,這個陷進的可怕之處是讓你害怕讀書。


為了不掉進這種陷進,我們要有初期不會有很大收穫的心理準備,還要應對枯燥無味這一準備,相信自己,如果持續一個月的時間,你發現你會愛上讀書。關於怎麼持續讀書,不是這篇要講的內容,有機會我們再說。


讀書要訣二

立完志,選書是一項大工程

為什麼要講前面的讀書要訣一,因為真正開始讀書是需要一種態度。以前學校牆壁上貼著的一句話,到如今深深刻在我的心裡:"態度改變命運,知識改變未來"。這句話一直影響我到現在。所以讀書之前有個好的態度是必然的,也是學習過程中必要的。

有了讀書的態度,第二個困擾我們的問題便是選書。知道自己開始讀書了,但第一步就停止了,因為我們不知道該如何選書,書籍浩如煙海,我們究竟選擇什麼樣的書來讀,更適合自己的志向。


雖然我不知道每個人的志向,但對於選書還是有一點小經驗分享給大家,同時,這些經驗也是從讀書高人身上學來的寶貴知識,希望你能有所收穫。


選書有三點:


1. 看出版社;


2. 看書名,看作者;


3. 看版次以及後面的參考文獻。


現在出版社非常多,但知名的還是大家口口相傳的幾家,至於出版社,我們要自己選擇好的出版社選書,原因是好的出版社出的書一般都不會太差,畢竟好的名譽在大家心中,為了搶占大家的心智,所以出版社的選擇是必要的。


比如大家買字典一般會選擇商務印書館,這就是出版社的魅力。原因不作太多贅述,大家也是明白人,所以買書之前看看出版社是很重要的,當然也有許多出版社也有很好的書籍在出版,也在考慮範圍之內。


第二要看的是作者和書名。我們逛書店首先看到的是書名,其次是作者,因為字的大小吸引了我們先看什麼,再看什麼。

書名就像一個人給你的第一印象,你感覺給你的印象不錯,就會選擇性接受,反之,你會選擇適當拋棄或直接拋棄。所以,書名也一樣,當你第一眼看到書名,感覺不錯,你會拿起來翻翻,對書名不感興趣,就會擦肩而過。


在一定程度上書名能夠吸引你的,或許就是你喜歡的書籍,當然書名不能決定書的內容,所以,在這裡書名只是在大範圍選擇中縮小了選擇的範圍。


其次是要看作者,作者很重要,像知名的作者《黑天鵝》的創作者——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這個人是紐約大學庫郎數學研究所的研究員,獲得科學學士和碩士學位,還有管理學博士學位,塔勒布還通曉數種語言。也是當前最令人敬佩的風險管理理論學者。

看作者是為了了解作者,然後知道作者基礎資料,然後就可以得出他寫的相關書籍主要和那些有關,其次可以得出他的經典作品是什麼,然後選擇這一經典書籍,拿來閱讀,這也是一種選擇的方法。


然後看版次,版次一般在書的第一頁或者第二頁就有了,有的是某年某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而有的是某年某月再版,第幾次印刷,因為再版和再印刷說明這本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同時也說明這本書禁得住時間的流逝依然獨樹一幟。


像《烏合之眾》這本書,出版日期是2004年1月1日,但至今還暢銷不衰,這本書也是社會心理學領域中眾多著作中,最有影響力的一本書。


看後面的參考文獻是為了這本書的內容足夠嚴謹,作者寫書時參考大量學科的專業內容,然後才下筆寫書足見一本書內容的嚴謹和作者的細緻入微,所以參考文獻也是選書的參考之一。當然文學書沒有這類選項,文學書只要你喜歡,你就可以去讀。


選書雖是一個過程,但選好了一本書,省下來的是時間和更多時間去選擇更好的書去讀。


讀書要訣三

讀書要做筆記,要做復盤

讀書不做筆記等於吃完飯沒有吸收營養,讀完書不做復盤等於交了朋友不再聯繫。


所以筆記和復盤是讀懂一本書的關鍵,前面立志、下決心、選書我們下了足夠多的功夫,到了最開心,最享受的閱讀時刻我們必須要做的事就是筆記和復盤。


筆記的做法有很多種,可以是思維導圖,可以是電子筆記,可以是紙質筆記,但必須要選擇一項來做。


讀書筆記的用處是為了理解,而不在於記憶,為了下次調取更加便捷,所以筆記一定要做。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筆記怎麼做,所以接下來說說做筆記的方法:


  • 筆記可以是摘抄:筆記可以摘抄原文,摘抄原文之後,再寫上頁數。摘抄是原封不動的抄寫書中內容,摘錄是增加了自己思維世界裡的語言庫和對知識的再理解。


  • 筆記可以是摘抄+感悟:摘抄書中的內容,然後用不同顏色的筆在下面寫上自己的感悟、想法、見解。當然有類似的例子寫上,然後通過對比,寫出自己的結論就更好了,因為這是一種讀書加實踐的方法。


  • 筆記可以是每一章的中心思想或總結:一般書都會有章節,假如自己理解能力可以,只要做出每一章的總結或者中心思想便可以,但注意的一點必須是自己的語言組織出來的總結。

以上是關於記筆記的一些方法,下面再講講復盤。


復盤最重要的一點是對書中內容的理解程度,所以讀書時我不要求你速讀,好書一定要細細品味,所以慢讀是復盤的關鍵,當然這其中包括你的專注程度。


關於復盤樊登老師有一個方法很好,在這裡大家也可以試試,樊登老師的方法是讀完一本書,然後過一周之後,拿出一張A4紙,然後從書名開始,按照自己對書的理解,通過自己的邏輯組織將書的主要內容以主次的形式有序寫到紙上,寫的越多越準確,說明你對書的理解更準確,記得也更加牢,反之,則是理解不夠,記得不牢。


所以,沒有復盤就會有大家口中所謂的"讀了很多書,可依然記不住"這句口頭禪。


關於復盤大家可以試試這種方式。


寫在後面的思考話:


我們讀書有沒有遇到想讀書有遲遲不去讀書,然而讀了書又不知如何選書,然而選了書又不知如何理解讀懂一本書這些難題。


我們剛開始都會遇到這些問題,然而問題會有,解決辦法也會有,每個人的解決辦法都不一樣,當然以上這些辦法或許只是一些借鑑的方法,真正的方法是看了內容之後經過自己思考,然後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當然我們也可以嘗試接受這種方法去試試,試試總有機會,試一試或許成功了也說不一定。


讀書是一件長期積累的事情,不要焦慮,安心讀一本書,是思一本書,獲一本書的知識。

註: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