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的三件奇葩事,揭露皇帝的真面目,他真的是個好皇帝嗎?

海賊說歷史 發佈 2020-06-13T02:33:51+00:00

朱椿以為是平民有冤情,用這種方式來告狀,仔細一問才知道不是那麼回事。乾隆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皇帝,一生勵精圖治,從未懈怠過一天,但是最後大清還是從他統治時期開始衰敗,這是什麼原因呢?

現在熒幕上頻頻上演的清宮劇,其中出場率最高的就屬清高宗乾隆,他仁愛寬容英明的形象深入人心。可是歷史上乾隆的形象卻完全相反,他是一位陰險厚黑的政治家,一個千方百計讓大清王朝千秋萬代的皇帝。

為什麼這麼說呢?有三個典型的故事在控訴著乾隆的「惡行」!

一、無辜的花甲老人慘遭凌遲

乾隆45年(公元1780年),廣西布政使朱椿(chūn)乘轎出城遊玩,被一位老者攔住了。朱椿以為是平民有冤情,用這種方式來告狀,仔細一問才知道不是那麼回事。

老人名叫吳英,六十出頭的年紀,鬚髮花白,一身青衫,儼然一副讀書人的模樣。老人遞上一本自己寫的「策書」,想要給官府提點意見。根據老人所言,自己是個秀才,讀了一輩子書也沒能有什麼成就,只想在臨死之前為國家做點貢獻。於是他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加上周圍百姓的訴求,理性地分析之後,寫出這本書,希望官府能夠採納並救民於水火。

一開始,朱椿看到書上端楷細書,字跡工整,邏輯合理,層次分明,心裡覺得這本書確實有利於社稷。可是,看著看著他覺得不對勁了,突然他臉色一變,喝令左右,把吳英老人抓起來。老人非常納悶,覺得自己非常無辜啊。朱椿說: 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朱椿難以評判,於是就把這本書上交給自己的領導廣西巡撫姚成烈。姚成烈看了這本書也非常訝異,覺得自己也沒辦法決斷,還是交給英明神武的皇帝審理吧。

於是,這本書就輾轉交到了乾隆跟前。乾隆看到這本書之後,勃然大怒,非常重視這件案子,馬上召集大學士商量案情。之所以乾隆會有這麼大的反應,有以下兩個原因:

1、書中請求求減免錢糧、救濟貧民、多種糧食,這些都是國家大事,一個普通百姓哪裡有資格議論這些?所以判了他一個妄議朝政的罪名。

2、書中兩次提到「弘」這個字,沒有迴避當朝乾隆皇帝的名諱「弘曆」,這是大逆不道的罪過。

最後,乾隆得出終審判決,吳英犯大逆之罪,判處凌遲處死。一個仗義執言的老人竟然落得一個千刀萬剮的下場,這是什麼世道啊。乾隆處理還不僅於此,他把吳英的兒子們判處斬立決,其餘男性家屬判處斬監候,女性家屬判給王貴家族為奴。

從我們現代的角度來看,乾隆的這個決策實在是太荒唐了,但實際上乾隆的這個做法另有深意。他這麼做是為了什麼呢?我們暫且不表,先看看下一個悲喜交加的故事。

二、追求愛情的浪漫青年馮起炎的悲慘結局

乾隆41年(公元1776年),乾隆前去拜訪清西陵的路上,一個年輕人擋在了御駕的前面。皇帝非常生氣,竟然敢阻攔御駕,干擾自己的心情,一定要非常嚴厲地處罰他。但是乾隆不能夠直接做這麼絕,至少得問一問這個年輕人是來幹啥的。不說還好,一說可把乾隆逗樂了。

這年輕人名叫馮起炎,是個普通的秀才,三十一歲的年紀了,還沒娶老婆,他看上了自己三姨媽和五姨媽家的女兒。可是自己沒房沒存款,姨媽不肯把女兒嫁給自己,於是他想著自己還有些才華,不如獻一本書給當朝皇帝,受到皇帝的青睞之後,就可以「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乾隆聽馮起炎說完,心裡頓時感覺好笑。乾隆自己也是個情種,也有點欣賞這個為了愛情不懈努力的浪漫青年,可是他不能這麼做。

乾隆下令,把馮起炎先關押起來,然後再行處置。監獄中,馮起炎還在想著皇帝給自己說媒的那點事,他就寫了一段經文給皇帝:

若以陛下之力,差幹員一人,選快馬一匹,克日長驅到臨邑,問彼臨邑之地方官:「其東關春牛廠長興號中,果有張守忭一人否?」誠如是也,則此事諧矣。再問:「東城鬧市口瑞生號中,果有杜月一人否?」誠如是也,則此事諧矣。二事諧,則臣之願畢矣。

大抵意思就是:皇上啊,您派一個人騎一匹馬,到臨邑這個地方去幫我說親,這件事要是成功了,我畢生的心愿就了結了。

乾隆自繼位以來被各種煩心瑣事困擾,但他還從來沒見過這麼有意思的事兒,也從來沒見過這麼有趣的人,他後來還曾經與外國人談起這樁趣事。雖然感覺有趣,但是乾隆可不準備幫這個忙,畢竟皇帝可不能被當成成一個媒婆啊。

這次乾隆並沒有大開殺戒,只是給馮起炎定個罪名叫做痴心迷惘,把這個搞笑的年輕人發配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其實啊,發配寧古塔也是個生不如死的處罰。

三、一個行事瘋癲之人為何慘遭滅族

乾隆十八年(1753年),一個衣衫襤褸的年輕人來到山東名門望族孔府門前。孔府問他是什麼人,來這裡做什麼。

這個年輕人說自己是浙江的讀書人,名叫丁文彬,來到這裡是為迎娶孔府的兩個女兒,這是在夢中得到了上帝的旨意。孔府的人聽完感覺很好笑,想要把他趕走,但是這個丁文彬還很執著,遲遲不肯離去,還口口聲稱自己是皇帝。

聽到這句話,孔府的人害怕了,這是個瘋子啊,說出這麼大逆不道的話,要是被人知道了,可了不得啊。於是孔府把這個丁文彬送到了官府。

經官府的審問,丁文彬瘋癲的言行讓山東巡撫堅信這就是一個瘋子,但是怎麼處理這個人呢?巡撫犯難了,於是他寫奏摺報告給京城的乾隆皇帝。

乾隆看到這麼個奇葩的事,一時也不知道怎麼處理,畢竟殺一個神經病也沒啥意思。他派人問起這丁文彬身體狀況如何,巡撫報告說,因為我動用了刑具,現在丁文兵身體很差,怕是活不久了。

這時,乾隆馬上拍板,凌遲處死,立即執行。不用走正常程序審理了,太浪費時間,怕是等審理結束,丁文彬都已經死在獄中,完全起不到警示作用。即使是一個被公認的瘋子,還是被乾隆給無情的殺害了,動用的還是凌遲之刑。據說,在丁文彬被千刀萬剮的時候,口裡還在嘟囔著自己是皇帝。

毫無疑問丁文彬就是一個瘋子,可是乾隆皇帝可不管這一點,處理起來絲毫不留情面。丁文彬父母早亡,依靠哥哥嫂嫂長大的,讀過幾年書,他的那些瘋癲之語,哥哥嫂嫂毫不知情,但是丁文彬的哥哥一家也全部被判斬監候。

做出這樣的事,不禁讓人懷疑,瘋了的到底是丁文彬還是乾隆?


看完以上三個故事,你還會覺得乾隆是一個善良敦厚的皇帝嗎?

的確,乾隆有仁慈的一面。在弘曆還是皇子的時候,宮裡的阿貓阿狗的死都會讓這個四阿哥傷心半天,後來成為皇帝之後,看到災區傳來的噩耗,乾隆也常常會流下傷心的眼淚。那為什麼乾隆會做出上述這些事來呢?因為在面對大清的萬世基業的問題上,區區的仁慈之心不值一提。為什麼這麼說呢?

清朝的文字獄非常盛行,其中乾隆時期最多,康熙和雍正年間一共只有40多起,而乾隆年間卻有130多起之多。以上的三個故事歷史學家們都統一歸為文字獄事件。

仔細分析過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獄事件之後,會發現乾隆年間的文字獄事件針對的是普通百姓,也就是社會的最底層。據統計,乾隆時期的文字獄的主犯中,40多起是秀才,50多起是普通百姓,而康乾時期為數不多的文字獄針對的都是社會上層的達官顯貴。

那為什麼乾隆單單要對普通百姓下手呢?

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乾隆主觀上認為朝堂之上已經不存在能夠左右自己意志的權臣,真正能影響到自己統治的人在百姓中,要想讓百姓不鬧事,最好的辦法就是製造恐怖,文字獄就是一個「好辦法」!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乾隆熟讀史書,他明白對自己統治威脅最大的就是民間那些落魄的讀書人,他們有出人頭地的動機,有鼓動人心的能力,有製造勢力的機會,比如唐朝時期的落第書生黃巢。所以他要採用手段壓制住這些人,來維護大清朝的統治,以求大清王朝千秋萬代。

淺析乾隆

乾隆中後期,朝野之上朋黨已經不存在,但朝局還是動盪,乾隆皇帝思索問題出在哪兒,最終他把核心歸咎於下層百姓。這就是帝王心術,他考慮的是整個國家,考慮的是如何低成本高效解決問題。

後來的白蓮教起義和太平天國運動的出現證明了乾隆的做法是錯誤的,用兩個成語來概括一下乾隆的統治吧,一個是防不勝防,一個是盛極必衰

乾隆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皇帝,一生勵精圖治,從未懈怠過一天,但是最後大清還是從他統治時期開始衰敗,這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是出發點錯了,他從內心裡把百姓當作了敵人,這可能和滿漢兩個民族的矛盾有關係吧!

評價乾隆如此作為的理由,用這個短語再合適不過了:權力的瘋狂與恐懼

淺薄之見,與君共勉!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關注@海賊說歷史,讓我們一起為歷史點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