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強盛的元朝,怎麼瞬間走向滅亡的

麻辣桃花 發佈 2020-01-04T08:58:07+00:00

元朝的統治時間很短,如果從忽必烈算起,也只有100多年,就算從成吉思汗開始算,那也只有150年,我們定義的元朝應該是從忽必烈這一宗開始算的,一共也就109年。元朝的發展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是忽必烈時期的30多年;中間30年9個皇帝的亂世時期,以及順帝時期再穩定的30年。

元朝的統治時間很短,如果從忽必烈算起,也只有100多年,就算從成吉思汗開始算,那也只有150年,我們定義的元朝應該是從忽必烈這一宗開始算的,一共也就109年。元朝的發展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是忽必烈時期的30多年中間30年9個皇帝的亂世時期以及順帝時期再穩定的30年

軍事擴張

元朝在取得南宋政權後,發動了大規模的對日本半島的遠征,一條線路是沿著對馬海峽向日本發動進攻,另外一條在寧波組織的一支海軍,東渡日本。這次遠征的規模非常龐大,數量達到14萬,加上後期增援的部隊有20之多,元軍在登陸日本之後,進行了兩次海戰,都獲得勝利,但是在占領鷹島戰役中,卻颳起了史無前例的颱風,元軍損失大半。在準備返回過程中遭遇日本進攻,整隻海軍幾乎全軍覆沒。

同時忽必烈還打到越南,兩次進攻都遇到越南的堅壁清野策略,能燒的都給燒了,能躲的都躲起來,元朝這種劫掠策略便不再奏效,因為無法劫掠就無法獲得後勤補給。再加上越南雨季,瘴氣非常重,很多人水土不服,病死在越南。同樣當元軍準備撤退的時候,遭遇到越軍的伏擊,這次對越的戰爭把元朝很多優秀將領消耗在這裡,包括在攻打南宋時期立過大功優秀將領。

忽必烈的征伐擄掠,依靠對江浙一帶地區的盤剝,去擴大戰略戰略地盤,無論日本、越南還是爪哇、緬甸,都未獲得成功,造成了國力的極大損耗。直到忽必烈死後,元成宗才停止對外用兵

漢化的遲緩

元朝的統治最大問題是漢化的遲緩,遊牧民族是以搶劫方式奪取天下,進入農耕文明,要按照農耕文明的治理方式進行管理,但是元朝沒能實現正常的漢化。忽必烈雖然對中原王朝的管理方式很感興趣,曾經組織過專人進行學習,但是後期他的興趣點轉移到佛教,所以整個漢化半途而廢,對後世元朝皇帝政策影響非常大。舉例說元朝皇帝大部分都不會說漢語,這一點和清朝以及北魏相差非常大,清朝從努爾哈赤到康熙乾隆,對漢文化都非常了解,北魏甚至要求30歲以上貴族必須說漢語,否則不予以錄用。如果皇帝都不能熟練掌握漢語,如何與漢族大臣交流呢?

元朝遵循草原文化,在忽必烈之後30多年裡,更換了8個皇帝。不像中原文化的嫡長子制度,早期征伐劫掠,讓他們採用貴族推舉的方式,前任皇帝可以有舉薦的權力,但是最後的皇位還是要全體皇宮貴族集體開會決定


經濟危機

貴族舉薦導致中間變數非常大,尤其沒有戰功情況下,大家的支持者都差不多,於是各皇子私下承諾,拉幫結派,甚至有些搞暗殺活動,清除異己。所以元朝在忽必烈之後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內訌的狀態,國力消耗非常大,雖然元順帝即位以後緩解了這種現象,但是此時元朝國力已經大不如前了。

為了爭取皇位,大家互相賄賂,前期競選過程中所有的承諾,每年都要給各族兌現。因此每位皇帝上台後都要給各王公貴族派發錢財,這就造成了財政的巨大缺口。這些缺口如何填補呢?元朝人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那就是印製鈔票,不再使用銅錢或者金銀作為貨幣。我們都知道印製鈔票如果不以實物做擔保,會造成通貨膨脹,元朝這種無節制的印製鈔票,導致整個財政體系的崩潰

元朝的腐敗

元朝的腐敗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在其他朝代因為受到儒家士大夫文化影響,腐敗還是遮遮掩掩,可是元朝的腐敗卻是明目張胆「居官習於貪,無異盜賊,已不以為恥,人亦不為怪。其間頗能自守者,千百不一二」,整個朝廷對於腐敗習以為然。很多王朝的腐敗是王朝末年,王朝前期都是非常清廉的,朱元璋在明朝前期採取零容忍的政策,貪污八錢便砍頭。而元朝卻是開始就腐敗,1303年,元成宗懲治了一起腐敗案,整個宰相團隊8個人幾乎一鍋端。

這其實也是源於草原遊牧民族劫掠文化所帶來的早期蒙古所有官員是沒有俸祿的,通過搶劫獲取報酬,而此時進入農耕文明,不能再像以前搶劫了,但是政治制度依然沒有改變,這就導致整個元朝腐敗無法杜絕。



元朝的宗教活動

元朝皇帝信奉藏傳佛教,和我們現在信奉的藏傳格魯派不同,元朝那時候信奉的是薩迦派。薩迦派要經常搞一些法事活動,規模都比較大。元朝這些貴族、包括皇帝,頻繁舉辦這類佛教活動。這些活動法事活動,發展到後期成為炫富的手段,開銷十分龐大,這也是元朝超發貨幣的原因之一。

到了公元14世紀,整個歐亞大陸爆發了嚴重的災害,不但伴隨嚴寒,而且水災與旱災都要比往年頻繁。同時期的歐洲大陸也爆發了嚴重的瘟疫、饑荒,人口急劇下降1/4。據記載元順帝後期,幾乎年年都會有饑荒的記載,國家的賑濟已經遠遠跟不上了,於是爆發了農民起義,其中最為活躍的是白蓮教。

白蓮教在民間非常盛行,這個宗教不需要出家,你可以按照正常生活節奏走,該種田就種田,該睡覺就睡覺,信教成本非常低。他們主要宣稱:世界末日明王轉世,只有明王能拯救大家,世界末日之後,信徒能夠進入極樂世界。這個宗教在亂世特別流行,包括明末以及清朝末年,都非常盛行,我們在《黃飛鴻》里時常可以看到就是這個白蓮教。


元朝的滅亡

這些起義從南到北,像滿天星斗,而元朝這些貴族,養尊處優已經失去往日橫掃歐亞大陸的戰鬥力,無法鎮壓這些農民起義。這些農民起義中包括朱元璋、陳友諒等,最後朱元璋統一了南方,在公元1368年發動北伐,攻陷元大都,元朝皇帝帶著貴族官員逃到蒙古

這些逃回去的蒙古殘餘勢力,雖然打著元的旗號,堅持了很多年,但是後來逐漸放棄了。雖然明朝、清朝都有與蒙古交戰,但是作為元朝的蒙古已經結束。

元朝作為唯一個遊牧民族建立的王朝(清朝不是遊牧民族,是半農耕半遊牧),在進入中原以後,應對農耕文明沒能有效的進行思維方式轉換。同時這也是他們能夠退回蒙古草原,順利生活下去的原因。

歷史的真相

元朝源於草原民族,草原民族地處於歐亞大陸的腹地,這裡氣候惡劣,要麼天氣寒冷,要麼乾旱,只有戰亂時期,中原農耕百姓才會遷移到這裡,對中原腹地的人民來說,這裡壓根就不適合生存。同時這種惡劣環境也造就了他們民族性格,體魄強健,天生好鬥,因為這種惡劣環境下,必須鬥爭才能活下來。為了爭奪有限資源,草原部族之間互相殘殺,蒙古因為成吉思汗才統一起來。為了對抗惡劣氣候條件,他們形成了掠奪文化,這種惡劣環境下的人,註定要比溫暖環境下更加善戰,元朝在進入中原後,也慢慢退化。

這種掠奪文化如果有足夠的空間讓他們繼續擴張,這種政權體系也許能夠繼續滾動下去,但是一旦發展受限,比如向東遇到大海,向南遇到濕地瘴氣,這種模式便不能循環下去。當草原遊牧民族進入農耕文明的時候,殺戮已經不能維護秩序,最後要麼滿清一樣被漢族同化,或者像北魏一樣,南方鮮卑貴族與原草原鮮卑貴族產生矛盾,同樣導致國家從內部分裂。這是歷史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謎題,草原文明與農耕文明的謎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