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皇太后是否真的嫁給了小叔子多爾袞?

寫乎 發佈 2020-01-03T07:17:55+00:00

作者:常志梅小叔子和嫂嫂結婚,放到當今社會也算得上是勁爆的話題,更何況在封建社會,並且兩個人身份還如此顯貴。

作者:常志梅



小叔子和嫂嫂結婚,放到當今社會也算得上是勁爆的話題,更何況在封建社會,並且兩個人身份還如此顯貴。那麼,這事到底是否可信?

一、多爾袞大叔大權獨攬

這裡的大叔沒有任何油膩的意思,反倒有比較甜的味道,因為多爾袞給大家(包括我)的印象一直是高大英武的。

孝莊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由於名字太長,為行文了方便,之後全用前面兩個字替代)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的女兒,後金天命十年,嫁給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

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當上了皇帝,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改國號為清。

多爾袞是皇太極弟弟中最出色的一位,他屢立戰功,實力與聲望幾乎與皇上哥比肩。



崇德八年,皇太極去世,各方明爭暗鬥都想撈皇位,最終鄭親王濟爾哈朗提議擁立皇太極幼子福臨即位(只有六歲)。

福臨登基,朝政由叔叔多爾袞與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佐,當然這個輔佐人選是「我選我」的結果,權利大的勝出,說明當時權利最大的是這兩個位。但隨後多爾袞擠扁濟爾哈朗,成了老大,可以自由出入宮禁,儘管當時的輔政誓言:有不秉公輔理,妄自尊大者,天地譴之。

然而現實何為「天地」,這天地就是手中的權力呀!

當時順治的生母被尊為孝莊皇太后,主持後宮。孝莊精明能幹,智慧超人,她深知皇權爭奪的殘酷與險惡,便竭盡全力保護自己的兒子(母親的天性)。

本來小福臨就是皇位競爭中妥協的產物,他小小年紀,能幹過多爾袞大叔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以大叔權傾朝野。



順治元年四月,明山海關守將吳三桂進書乞師,多爾袞大叔馬上率八騎子弟以摧枯拉朽之勢入關,進駐北京。很快,北京成了滿清的帝都。

順治帝福臨進入北京後,第一件大事就是晉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並特詔禮部尚書郎球、侍郎藍拜立石刻碑,詳記攝政王的功德,大叔榮耀得不得了哇!

攝政王多爾袞勢焰熏人,朝臣無不惶悚,無異於天子,朝臣見到他都要雙膝下跪,迎候大駕。多爾袞行走在跪伏的夾道中,盡情享受著權利帶來的滋潤。

某日,多爾袞問大學士剛林:「此上朝門,諸臣何故跪我?」



剛林驚顫又惶惑不知如何回答。機敏的御史趙開心(這小子好名字,真的令人開心)獻媚地說:「王以皇叔之親,兼攝政王之尊,臣民怎能不跪拜?」

接著,趙開心發現多爾袞很高興,進一步巴結奉承:「皇上稱王為叔父攝政王,王為皇上叔父,只有皇上才能這樣稱;至於臣民,應於叔父上加皇字,這樣才能上下有別,合乎體制!」這馬屁拍得真好!

多爾袞聽得美滋滋的,當即下令眾議。眾議結果不言而喻,多爾袞被尊為皇叔父攝政王。



二、嫂子嫁人

孝莊是蒙古科爾沁部的美人,雖然生了幾個兒女,但正值盛年,成熟女性的韻味幾十里外都能聞見。

多爾袞大叔正是壯年,儀容英奇,早就對這位美艷的皇嫂垂涎三尺。他經常出入宮禁,兩個人眉目傳情,一來二去,愛情的火勢早已燙人。

多爾袞不想這樣偷情,因為他就是老大;另外,大叔若娶到嫂子,不光得到了人,這權也用得名正言順呀!他性子急,想立馬徵得大臣們的同意(起碼是默認),便密召心腹大臣范文程,進行商議。

第二天,百官上朝,范文程奏道:攝政王德高望重,謙抑自持,自從入關以後,威權在握,卻並不以帝位自居,盡心輔佐皇帝;攝政王視皇上如子,皇上自當攝政王為父。

稍稍停頓,見無人吱聲(主要是不敢吱聲),范文程接著說:攝政王親侶新喪,皇太后盛年寡居,既然皇上視攝政王為皇父,當然就應使父母共居,由之,伏請攝政王和太后同宮。

廷議的結果當然順利通過,沒有人敢有異議。最後頒詔天下,明媒正娶孝莊,成為震動天下的一件大事。



對此,相關史料也不少:

《清朝野史大觀》中記載:多爾袞還以順治帝的名義向天下頒布詔書: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貴為天子,以天下養,乃獨能養口體,而不能養志。使聖母以喪偶之故,日在愁煩抑鬱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叔攝政王現方鰥居,其身份容貌,皆為中國第一人,太后頗願紆尊下嫁。朕仰體慈懷,敬謹遵行,一應典禮,著所司預辦。

清蔣良騏《東華錄》記載: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又親到皇宮內院。如果孝莊不曾下嫁,順治怎麼可能稱其為皇父攝政王,就是出入後宮,也是犯禁的。並且多爾袞死後,清廷還破例追封他為誠敬義皇帝,足以證實太后下嫁。

朝鮮《李朝實錄》中說:順治六年二年,清廷曾派使臣赴朝鮮遞交國書。朝鮮國王李倧見書中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便問:清國咨文中有皇父攝政王之語,此何舉措?使臣回答:今則去叔字,朝賀之事,與皇帝一體雲。右議政鄭太和說:敕中雖無此語,似是已為太上矣。國王李倧感嘆道:然則二帝矣。



南明史料中有張煌言的《建州宮詞》也是說:

上壽稱為合卺樽,慈寧宮裡爛盈門。

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

看來這事天下共知,張煌言沒必要杜撰。

四川師範學院圖書館收藏有一部《皇父攝政王起居注》,注後有劉子興寫的跋,跋稱清宣統初年,內閣庫垣記,家君劉啟瑞時任閣讀,奉命檢閱庫藏,得順治時太后下嫁皇父攝政王詔,遂以聞於朝廷。

順治三年以後,群臣上書進奏,均稱攝政王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和皇上字號並列,上諭也直書皇父攝政王,甚至在殿試士子的策頌文字中,也是皇父、皇上並稱,足以證明孝莊名正言順下嫁多爾袞的事實。

因此,筆者認為,太后下嫁確有其事,這也合乎滿族人的傳統。

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戌時,多爾袞突然暴死邊外的喀喇城,終年38歲,順治頒發詔書,命喪禮一如帝制,並追尊多爾袞為誠敬義皇帝。

多爾袞大叔和嫂子的戀情也就此畫上了句號。利益需求也好,真心相愛也罷,一切任由後人評說。



【作者簡介】常志梅,甘肅臨夏人,喜歡音樂、文學。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