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與華盛頓總統

阿原說話 發佈 2020-01-18T14:18:06+00:00

華盛頓生於1732年2月22日,他領導美國贏得了獨立戰爭,作為第一任總統,在美國推動實行了共和制,留下的是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一個國家。



乾隆生於1711年9月25日,25歲時登基做皇帝,一做就是六十年,實際掌握權力六十三年零四個月,他是統治中國時間最長、活得也最久的皇帝。在他的統治下,清朝人口數量暴漲,「康乾盛世」步入了巔峰。

後代對乾隆評價大多是正面的,但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乾隆對於歷史的貢獻與同時代的華盛頓相差很大。

在乾隆時期,乾隆帶領中國走向高度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度,在統治後期又腐敗成風,大清朝由盛轉衰。乾隆死後,大清朝已是日薄西山,走向衰亡。

華盛頓生於1732年2月22日,他領導美國贏得了獨立戰爭,作為第一任總統,在美國推動實行了共和制,留下的是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一個國家。

乾隆三十九年,即公元1774年,美國打響獨立戰爭第一槍,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最重要的是,華盛頓主持起草了《美國獨立宣言》,明確提出「主權在民」的民主思想,歷數英國壓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條條罪狀,說明殖民地人民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拿起武器的,力爭獨立的合法性和正義性。

而此時的大清帝國,在乾隆的明示和暗示下,官場一度把文字獄作為整治重點。而有些文字獄完全是望文生義,捕風捉影,莫名其妙。多少文人士子與普通百姓,因為文字獄而成為官員邀功請賞的犧牲品。

乾隆年間,僅大的文字獄就出現了一百三十件。三十餘年的文字運動,如同把整個社會放入一個高壓鍋里進行滅菌處理,完成了從外到里的全面清潔,消滅了一切異端思想萌芽,打造了一個自以為萬代無虞的鐵打江山。

乾隆四十九年,即公元1784年,美國哥倫比亞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的前身)成立。

現在的哥倫比亞大學已經成為世界頂級的私立研究性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校園裡走出了五位美國開國元勛,歐巴馬、羅斯福等四位美國總統,三十四位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是無數優秀中國學子心中理想的求學之地。

而彼時的清王朝,相較於國外教學制度的改革,科舉制依舊是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

科舉制考察的多是對孔孟之道的研究和理解,社會思想僵化,固步自封,缺乏改革的活力,這使得中國缺乏能夠與西方世界互通有無的人才。本身就已經弊病百出的中國社會也更加難以轉型。

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第一屆美國國會在紐約召開。

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舊的專制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思想所取代。

當法國街頭傳來「人人平等」的呼聲時,在乾隆王朝的大殿里,還在行著「三叩九拜」的禮儀。


同年,華盛頓就任美國總統。

華盛頓連任兩屆美國總統之後,拒絕再連任,而是主動「退位讓賢」,還權於民,為美國「民主政治」開了一個好頭。

華盛頓說:「我走在尚未踏實的土地上,我的所作所為將可能成為以後歷屆總統的先例。」他向美國人民解釋,「你們再繼續選我做總統,美國就沒有真正的民主制度了」。

美國憲法締造者麥迪遜在《美國制憲會議記錄》中記載,華盛頓在卸任後主持了在費城舉行的制憲會議。他卻幾乎一言不發,因為他不希望由於自己的權威而影響到任何一方表達觀點,但他的威望維持了會議的領導能力,並讓代表團能專注於討論上。

1797年3月4日退休後,華盛頓回到了弗農山。他在那裡創建蒸餾室,並成為或許是當時最大的威士忌蒸餾酒製造業者,1798年便生產1萬1000加侖的威士忌,獲得7500美元的利潤。


晚清名臣、學者《瀛環志略》作者徐繼畲評價說:「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

反觀乾隆,晚年讓位不讓權,頭頂「太上皇」的稱號,遲遲不肯放權,始終牢牢把握著清王朝權力重心。在80多歲時,乾隆自豪的向全國宣布,自己是「十全老人」,他對來自西方的任何東西都嗤之以鼻。

美國社會在華盛頓的帶領下良性發展,步步攀升,而清王朝卻在一步步走向衰敗的深淵。

特別是乾隆統治下的最後二十年中,腐敗成為了清王朝的重大隱患,管理不善導致的鋪張浪費,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削弱了國家的實力。

雖然乾隆皇帝的統治標誌著清朝的制高點,並且在當時,中國仍然扮演著十八世紀末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重要角色,但這只是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

中西方的巨大落差在十九世紀中期的鴉片戰爭、簽署《南京條約》以及十九世紀後期的中國改革運動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技術和軍事處於領先地位的西方國家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大舉擴張,中國主權變得岌岌可危。

哪怕是鴉片戰爭以後,大清朝依舊還在固守著中央集權的統治秩序,而英美等西方國家,甚至是毗鄰中國的日本,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劇烈的社會變革,逐漸轉變為現代資本主義工業社會。

「乾隆盛世」期間,中國知識界對世界上發生的幾件大事,或多或少有些耳聞,但乾隆皇帝與大臣們並不想深入了解。及至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才算真正開始關注工業革命、美國獨立和法國大革命的歷史。

「中國全面落後於西方,肇始於乾隆盛世」,而這一點從乾隆和華盛頓的「脫節」中,便可一窺端倪。

1799年,乾隆的名聲、權力和財富無疑遠遠大於華盛頓。可是,隨著時間的推演,不同的遺產讓他們在歷史的天平上獲得了新的評價,華盛頓對世界的貢獻遠大於乾隆。甚至他所傳遞的價值觀,至今仍讓世人倍感親切。

華盛頓在兩屆任期中設立了影響深遠的政策和傳統,他為自由留下的是路標,而不是墓碑。200多年來時代、社會飛速發展,沒想到200年前制定的憲法依然基本適用。當年美國的「奠基者」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為何留下的遺產歷經幾百年依然指導著現代社會?

美國文明的基因可以說是歐洲文明適應當地環境後結出的果實。華盛頓等美國的先驅者帶著一套高度成熟的思想,有意識地去創建他們意願中的文明。究竟是什麼樣的基因讓美國與眾不同地保持著長久的活力、自由和繁榮?


1799年2月7日,乾隆病亡。同年12月14日,華盛頓病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