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在行書中如何體現書法的節奏感?三個看點非常 管用

千千千里馬 發佈 2020-01-12T08:13:18+00:00

書法的節奏是一種普遍的藝術手法,我們具體從三個方面來看節奏感的問題,就非常直觀而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了。

謝謝您的邀請和提問。王羲之的行書是如何體現節奏感的?

書法的節奏是一種普遍的藝術手法,我們具體從三個方面來看節奏感的問題,就非常直觀而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了。

那麼書法的節奏感是什麼呢?

一是筆法節奏

二是字法節湊

三是章法節奏

王羲之的行書代表是《蘭亭序》,那麼,我們不妨從王羲之《蘭亭序》為例,談談節奏的普遍性。

我們還是從章法全局來看《蘭亭序》的章法節奏感。

從《蘭亭序》這個書法的節奏感來說,是前半部分舒緩,後半部分興酣,前半部分輕捷,後半部分婉轉深沉。


例如第一句的「永和九年」四個字,第一個字,就非常舒緩,幾乎就是用楷書寫出來的。

這個字的節奏定位,就使得後面的六行字都非常舒緩,這種舒緩從容的節奏,基本上就把《蘭亭序》不激不厲的章法韻味給定了一個基調,所以,後面的章法結字,也就沒有太大的波瀾起伏。

但是,《蘭亭序》的妙處就在於,他的章法節奏變化,是根據每一行的布局舒緩之中又穿插一些自由和激越的。

例如,第一行的永字比較舒展自在,而寫「和」的時候,有做了一定的收斂,寫九字,又舒展開了。我們仔細看,每一行基本上都是張弛有度,在收放之間舒緩而行筆的。


但是,寫到「所以騁懷游目」一下,筆調就有明顯加快了速度的筆意,而且,節奏也變得跳躍起來。例如「遊目騁懷足」這五個字的章法,明顯要比下面的「以極視聽之」這五個字緊湊,形成兩個有疏密變化的一行小組織章法。而接下來的「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這十二個字,卻比較疏朗均勻。

然後,「一世或取諸懷抱」這一行,又有一些內斂,比前一行的字略小了。你看,就是這幾行字,也是疏疏密密,緩緩急急,大大小小穿插互補的。

所以,我們說,書法的節奏,從通篇章法看過去,我們也要細心觀察王羲之的書法脈路的起伏變化,千萬不要認為都是一揮而就的。

例如,第一行有「癸丑」兩個字明顯小,我們看得出來了,但是,像「一世或取諸懷抱」這一行字,與前一行字的大小,我們就需要細心體會和觀察了。


我們再看看《蘭亭序》的最後部分,也是筆意不捲,興致正酣的感覺。

請看這兩行字,是不是比開頭和中間更氣酣神足了呢!

特別是「亦將有感於斯文」七個字,簡直就是一氣呵成的!

書法作品除了看從章法看節奏,我們還要從字法看節奏。

這是因為,字法節奏也是章法節奏的基礎。

以前,我們討論過王羲之的《蘭亭序》為什麼沒有寫成一個楷書的問題。

因為,從《蘭亭序》第一個字來看,確實有可能寫成一個楷書,但是,在整個書寫的過程中,王羲之不斷加快了書寫的速度和節奏,所以,只能成為一個行書。


所以,整篇《蘭亭序》里,你是找不到真正的楷書的,這就為《蘭亭序》的行書節奏定下了一個基調。

我們看,這個永字從第一筆的「點」開始,其實就已經是行書了。而且「勾」的寫法和「捺」的寫法也都不是標準的楷書筆法。這就是行書是節奏感。

而且,行書的節奏感還是不斷加快的。


例如「騁」這個字,從從左到右,都是快節奏的筆畫,這與第一個字「永」形成明顯的變化對比。馬字部的四個點,幾乎就是草書的筆法了,這是進一步加快了一個小節奏。

最後我們說說從筆畫看節奏。

前面我們已經說到一個字的節奏是由筆畫決定的。

你寫了楷書的第一個筆畫,第二個筆畫就不會是行書的筆畫,因為這樣搭配,就明顯是節奏不統一協調。

節奏的美感來自於統一協調,如果沒有統一協調,那就一點節奏也沒有了。


所以,你看,我們舉例的「永」和「騁」這兩個字,明顯在筆畫的節奏上是不一樣的。例如「騁」字馬字的四點,節奏非常快,給人以激越的快感。

再比如說這個「殊」字,你看王羲之的蟹爪勾寫得多有力量感!

但是,你以為寫的很快嗎?其實他寫得非常有節奏感,就這一個勾,就三次頓筆,才出鋒完成,真是夠得上「一波三折」了!

王羲之行書不止只有《蘭亭序》一個,但是,書法的節奏是有共同規律。

那就是,只要我們從章法、字法、筆法包括墨法中去認真體會,你都會有所發現書法家的博大精深。

最後我們一定要告訴大家,節奏是一個書法家書法成熟的體現,尤其是王羲之的行書書法作品,沒有任何死板的套路,但是,卻有基本的規律。因為,所有的節奏都是從筆法到字法然後到章法,一個環節一個環節,互相打通節奏的變化穿插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