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發燒真的有必要輸液嗎?

醫聲相伴崔松說 發佈 2020-01-15T09:01:55+00:00

A:說到"快",我倒是有部分承認的。輸液是快,但不是說疾病好得快,而是說藥物進入體內快。輸液是一種給藥方式。我們平時有口服、舌下含服、肌肉注射、灌腸、靜脈輸液等給藥方式。每種給藥方式的吸收速度是不一樣的。口服給藥經過口腔,再到胃、腸,經過腸的吸收,再回到肝臟解毒,肝臟解完毒的、含

Q:崔醫生,現在好多人都說感冒發燒了去打吊針能好的快一些,這是真的嗎?

A:打吊瓶、打吊針是我們老百姓常用的說法,醫學上我們叫做"輸液"。

以前常說有人病得重,重得已經去醫院輸液了。而現在就跟打招呼的時候問"你今天吃了沒有"一樣,說到"今天去打吊瓶了沒有",好像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

打吊瓶確實是咱們中國特色,在全世界這麼多國家裡面,沒有像咱們中國老百姓一樣這麼喜歡打吊瓶的。


而輸液這件事兒,孩子是最吃苦頭的。發燒了----趕緊去醫院吊針;燒又起來了----再去醫院吊針……結果孩子又疼又鬧,家長也心煩。


我小時候經常扁桃體發炎,不得不去醫院看病。那個時候"打屁股"(臀部肌肉注射)的多,而且屁股上青黴素打多了,還會有一個一個的硬結,媽媽會用熱毛巾幫孩子敷一敷。印象當中,輸液的就比較少。


Q:崔醫生,那我輸液以後,毛病好像恢復得更快,可我又想真的有必要那麼多人都去輸液嗎?

A:說到"快",我倒是有部分承認的。輸液是快,但不是說疾病好得快,而是說藥物進入體內快。


輸液是一種給藥方式。我們平時有口服、舌下含服、肌肉注射、灌腸、靜脈輸液等給藥方式。每種給藥方式的吸收速度是不一樣的。

口服給藥經過口腔,再到胃、腸,經過腸的吸收,再回到肝臟解毒,肝臟解完毒的、含有藥物的血再回到心臟,最後再到全身。

肌肉注射也是一樣,藥物先注射到肌肉里,經過肌肉里的毛細血管把藥物吸收,再回到心臟,最後到全身。

通過黏膜的給藥方式其實也很快,舌下含服後直接通過黏膜吸收藥物,回到心臟,然後到全身。所以急救的藥有時就是舌下含服的


所以輸液這種靜脈給藥方式,藥物能直接通過靜脈回到心臟,然後再到全身。所以"快"是對的!但是我們是不是每一種疾病都要那麼"快"呢?

Q:可是感冒發燒不去打吊瓶恢復的慢呀!

A:其實你不打吊瓶的話,過兩天它自然也會退;你打吊瓶也是兩天以後退,沒有必要那麼"快"。

我們選擇給藥的方式是讓藥物能夠很快到達你的全身,但疾病未必很快就能好。如果是搶救的話,那當然要快,那是分秒必爭、生命攸關!但如果是個感冒發燒,五天病好和五天半病好,說實話,沒有太大區別。

其實各種給藥方式有其針對的不同人群和不同藥物。輸液是一種特殊的方式,它對口服不吸收或者吸收比較差的藥物比較好。但是有些藥物說明書上已經寫得非常明白,口服吸收達到95%,那你一定需要達到100%嗎?

輸液確實有一定的好處,比如說補水。

Q:那我們什麼情況下需要補水呢?

A:脫水的病人!

如果你碰到一個急性脫水的病人,我們不但需要開放靜脈去補液,有時還要把靜脈切開插管、直接輸液,要不然來不及補水,嚴重脫水會有生命危險!

A: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當孩子上吐下瀉的時候。

由於孩子體重低,只要一上吐下瀉,一會兒就容易脫水了,所以需要補液。


Q:崔醫生,那我感冒發燒後出汗多就要靜脈補液嗎?

A: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靜脈補液的形式來補水的,我們可以通過"喝"的方式,為什麼一定選擇打吊針呢?


Q:崔醫生,那輸液有什麼壞處麼?

A:其實輸液是一種不得已的行為。因為只要針扎到你的血管裡面,就等同於開放了自身到外界的綠色通道。

針一旦扎入靜脈,你的血管就直接暴露在外界,任何東西都可以進入到你體內。進去了藥物,當然是好的。但如果進去了細菌、污染物等"壞東西",就沒有任何屏障

而口服不一樣,口服後要經過腸道黏膜的屏障,然後再到肝臟的屏障,最後到你體內有用的東西都是經過解毒的,而靜脈進入的是沒有任何屏障的。

Q:除了開放了這條通道,還有其他缺點麼?

第一,輸液是一種創傷性操作,打針打多了靜脈也會出問題。

第二,輸液是種刺激,可導致血管呈一條紅線--靜脈發炎。

第三,輸液反應。輸的液體裡面如果有雜質,進入人體後產生過敏,然後出現寒戰高熱這樣的輸液反應。

最後,藥物是有副作用的,但是靜脈給藥時藥物進入體內後就拿不出來了。

毫不誇張地說,其實輸液對於人體來說就是一場小手術,手術有它的適應證、併發症、禁忌證。所以,輸液不是每個人都必須的。

如果醫生覺得你必須要輸液,或者是搶救的病人、或者是無法口服吸收的藥物,那就輸液。我們不要為了那個理論上的"快"字,一次一次地開放了自己的靜脈通道,開放了對敵人的綠色通道,一旦敵人來了,就沒有任何的阻擋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