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就是傻白甜」,給孩子講童話,我是這樣開啟的

沫沫的靜好歲月 發佈 2020-01-02T08:15:10+00:00

這是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即便不看書,也可以從從容容的講述出來。因此,給孩子安心,比講清楚定義,要好得多。



小寶這幾天居然喜歡上了童話故事,這是他曾經很拒絕的一個領域。相對比「公主和王子」,他更喜歡「巫師和奧特曼以及各類的宇宙英雄」。

昨天晚上,他依舊樂顛顛的從書架抽出童話,讓我給他讀《白雪公主》的故事。

好吧,既然喜歡,我們就開始。這是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即便不看書,也可以從從容容的講述出來。所以,除了按部就班的讀故事,還有小寶層出不窮的問題之外,我還是根據自己的經驗,為小寶加了許多我的理解以及我想給予他的內容。



【繼母是什麼】

給孩子講故事,沒有必要糾結在一些「定義」里,給孩子足夠的溫暖和勇氣就好!

似乎所有的童話里,「繼母」都是一個惡毒的存在,白雪公主如此,灰姑娘也如此……

其實,我不喜歡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更不樂意給小寶灌輸這種思想。人性本就複雜,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只有自己付出了,觀察了,親身經歷了,才有可能對另一個人做出自己的評價。

所以,當故事的開端,繼母出現的時候,小寶果不其然的直接打斷問我:「什麼是繼母?」

我告訴他:「繼母就是另一個媽媽。當自己的媽媽不在身邊了,她就是要替代媽媽照顧孩子長大的人。」

「媽媽為什麼會不在呢?」小寶繼續問。

「一個人不在了,會有好多的理由。我想每一個媽媽都不想離開自己的寶寶,只不過,有些事情並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我儘可能的給他解釋,但是我知道這個問題會超出他的理解範圍,因此不多說:「所以呢,你的媽媽會永遠陪著你啊!」我順帶刮刮他的小鼻子。

小寶滿意的點點頭。

其實,當孩子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除了固然的不知,還有很多聽到答案之後的潛在忐忑:「媽媽為什麼要離開孩子?……」諸如此類。

因此,給孩子安心,比講清楚定義,要好得多。不是嗎?



【逃命之途】

當白雪公主從獵人那裡得知,自己的繼母要殺害自己的時候,很是絕望。而獵人給了白雪公主一條生路,讓她在森林深處逃亡,其實也是一種自生自滅吧!

小寶的代入感很強。

因此,他開始不解:「為什麼白雪公主不找自己的爸爸?」

「呃……」我想了想說:「她的爸爸不在家啊!」

「為什麼她不去找姥姥姥爺,自己的親人?」

「呃……」我繼續想了想:「是啊,為什麼白雪公主不去找自己的親人,而非要去森林裡呢?」

小寶看著同樣「一籌莫展」的我,輕輕拍拍我的手,「安慰」的說:「也許,白雪公主想去找巫師學本領,打敗繼母!」

是啊,故事裡的巫師,大多是住在森林裡的。而且,小寶接觸到的「巫師故事」,基本上都是善良的小巫師。所以,他對巫師的感情很好。

「說的對啊!」我沖他伸著大拇指:「學到自己的本領,就什麼都不用怕了!」

小寶點點頭,激動的說:「她可以學飛,騎著笤帚那種,然後飛著就找爸爸了!」

「好主意!」

孩子的想法是千奇百怪的,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且和他討論想法實現的可能性,也許是給孩子讀故事的另一種收穫吧!



【魔幻森林】

有酷酷的小矮人、有會唱歌的小鳥、有會說話的小鹿……

白雪公主在森林裡和小動物們玩得開心,和小矮人們相處的和諧,真的是逃亡旅途中很幸福的一段時光了。

小寶說:「這一定是魔幻森林!」

我點點頭。人不管到了怎樣的境地,讓自己保持平和與善良,並且努力去適應生活,然後再去改造生活,也許才能夠從內心得到幸福感和滿足感吧。

但是這樣的理論,我想告訴小寶,他也一定是聽不懂的。不過,我當時做了這樣的嘗試……

「兒子,今天你在公園裡玩,碰到那個小哥哥,還記得嗎?」

對於我突然的打斷故事而轉到其他話題,小寶有些奇怪,不過還是順口說:「是啊,他拿了我的玩具,最後還不還給我!」

「其實我當時蠻喜歡你的做法。」

「什麼啊?」小寶有些不解。

「當時你沒有直接去搶回來,也沒有哭著委屈,而是一直給小哥哥講道理,告訴他拿別人的東西不還是不對的。最後,還給他5分鐘的時間讓他玩,這種方法太棒了!」

小寶的眼睛亮晶晶的,被媽媽誇獎當然開心啦!

我繼續說:「你想啊,如果白雪公主在森林裡,嫌棄小矮人的房子又低又小,又覺得小動物們在自己的家園裡蹦蹦跳跳,而自己什麼都沒有了,那麼她還能開心嗎?」

小寶搖搖頭。

我說:「對啊,所以我們要根據環境來不斷地改變自己。今天小寶能主動提出讓哥哥再玩5分鐘,就是很好的方法,也是很好的改變呢!以後遇到事情,可以多想想這種改變的方法。好不好?」

小寶雖然似懂非懂的點點頭,但是成長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慢慢來,我也慢慢來,有何不可?



【白雪公主就是傻白甜啊】

繼母變成老太太,餵了白雪公主一口蘋果,白雪公主死了!

我看著小寶,他似乎並沒有什麼想要和我討論的。可是,故事的這個段落,我卻有好多好多的話題想要和他交代啊!

1、人不可貌相

於是,我看著他,先說:「原來,繼母也是個巫師啊!」

小寶看著圖片上那個醜陋的巫師,點點頭後習慣的說:「媽媽,我害怕!」

再次把他抱緊到我懷裡,然後繼續說:「看來巫師,也不是只有小巫師那種可愛型的,還有這樣恐怖的啊!」

小寶連連點頭。

我繼續:「可是壞巫師往往把自己裝扮的很好看。是不是?」然後我翻到詢問魔鏡的那一頁,坐在鏡子前面的繼母,與這一頁的巫師形象,雲泥之別!

小寶又認真地看了看,點點頭。

「所以呢,我們和別人交往時,也不能僅僅看別人的外表怎麼樣。有好多壞人,看起來很像好人呢!」

小孩子有天生的愛美趨勢,當看到他們認為很漂亮、很可愛的人,會完全不設防;但作為家長,不得不隨時提醒孩子。

「那我怎麼知道是好人還是壞人?」小寶問我。

我告訴他:「你現在還小啊,所以外出的時候要緊緊的跟著媽媽,不可以自己亂跑。這樣你就不用擔心遇到的是好人還是壞人了。等你慢慢長大,自然會有所識別的。」

看他依舊有些不解,我繼續說:「我來問你一個問題,假如你需要幫助了,正好前面有兩個人,一個是很漂亮的小姐姐,一個是全副武裝的警察,你會選擇像誰求助?」

小寶直覺的回答:「找媽媽!」

我笑著點點頭:「找媽媽是正確的,可是正好媽媽不在身邊。你要找誰幫忙呢?」

小寶疑惑的說:「警察?」

「是的!」我認可他的說法。「小朋友在外面,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找警察是正確的。不要盲目的去找陌生人,當然,更不能盲目的跟著陌生人走哦!」

就這樣點點滴滴的滲透吧!



2、不隨便吃別人的東西

這個原則是從小就灌輸給小寶的,他做的很好。在外面從不吃別人給的東西,哪怕是再想吃,也是回頭問我要,鬧著讓我給買而已。

即便如此,我依舊老生常談:「白雪公主吃了繼母的毒蘋果,死了!是不是小朋友不能隨便吃別人的東西啊?」

小寶點點頭:「是的。」

「那小朋友能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呢?」

小寶繼續搖頭。

我說:「是啊,不經別人同意,不能拿別人的東西。即便是哥哥姐姐的,也不可以哦!」

最近,小寶喜歡在哥哥姐姐上學的時候,去他們房間拿自己喜歡的東西,大寶們已經抗議過多時了。我在身邊的時候,都是阻止的,但是大孩子的東西對小孩子太有誘惑力了,防不勝防。

所以藉機給小寶「上上課」啊!

至於兄弟姐妹之間,總是會有剪不斷理還亂的各種糾紛,唉,我最好遠觀,關鍵時刻辯是非就好,他們能夠自己解決問題最好。



3、人死不能重生

現在有太多的信息,不管是通過網絡、劇情還是動畫、繪本的方式,給孩子傳遞著「死而復生」的神話。所以,孩子往往會分不清事實和虛幻。

生而為人,我們可能畏死,但卻逃無可逃。所以,更要珍惜生命才是。

但是對於寶寶來講,模仿與好玩似乎更是他們不畏懼生命的理由。早些年有些孩子模仿還珠格格上吊而身亡,還有些孩子在自殺的前叫囂「老子還會回來的」……殊不知,這才是一條真正的不歸路,越成熟越敬畏。

所以,我們要給孩子傳遞的是「生命的唯一與珍貴」,而不是「死而復生的偽團聚」。

大寶曾問我:「為什麼童話故事的結局都是王子愛上公主?哪怕那個公主再傻也會愛上。」

我有些啞然。是啊,故事中王子往往對公主一見鍾情,而公主的畢生使命似乎也是等待王子的親吻。可是,這是童話,而非現實。

所以,我鄭重的告訴小寶:「但凡人類吃了毒蘋果,毒發之後是沒有辦法復活的。因為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不會重複。就像我們之前讀過的書,人死了之後,只能留在活著的人的腦子中,因為思念而存在。但是再也不能看到、擁抱了。」

生死教育,本就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大問題,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的強化,讓孩子逐步接受現實與童話的區別。童話給他們美好的想像,現實使他們不斷的成長。

所以,孩子的世界離不開童話,但也不能盲目的沉浸在童話故事中啊!



本來和孩子講故事,就不是一遍過的。孩子會針對自己喜歡的故事,反覆的重複聽。所以,白雪公主的故事,我們已經講過了好多遍,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地更新談話內容。

通常我會在讀第一遍和第二遍的故事時,除了儘可能的繪聲繪色之外,不摻雜自己的想法,只是照本宣科,適度留白,給小寶自己想像、思考的空間。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想像力會得到很好的發揮。在他的腦子裡,也許那翩翩起舞的小草、芳香四溢的鮮花,在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舞蹈中得到無盡的升華……這不就是我們想要帶給孩子的美好嗎?

隨著孩子繼續願意聽這個故事,我才會循序漸進的開始問與答的過程。孩子問,我便答;孩子不問,我便想方設法來提問提示他思考。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思維能力會得到很好的鍛鍊。他會想要「知其然」,更想「知其所以然」;他會開始自己的判斷、思考以及設身處地的代入自己的世界:「彼時彼刻,我會怎麼做?我應該怎麼做?」

對於孩子的童話世界,一味地讚美或一味的抹殺,都不是好辦法啊!喜歡給孩子讀故事的爸爸媽媽們,都有什麼好辦法,我們一起聊聊、相互學習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