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不怕巷子深 鏡頭記錄古法釀酒

山西視覺志 發佈 2020-01-14T12:42:38+00:00

我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酒的釀造,在我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自古以來,酒就是文人墨客創作詩詞歌賦的靈感來源,也是飯桌上接待客人,調和氣氛的宴席飲品。近日,山西新聞網記者有幸走進四川德陽綿竹市,深入劍南老街、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探訪這裡的古法釀酒。|主編:劉昱|責編:張春穎 |山西新聞網記者:蘇航

尚未走近劍南老街,老遠便聞到一陣醇濃的酒香。一踏進街上「天益老號」,只聞得酒香更加濃郁,仿佛空氣都已使人陶醉。

站在深深的釀酒窖池旁,劍南春總工程師徐占成介紹到,這裡的窖池便是劍南春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已具有1500餘年歷史,且上千年來不斷代使用至今。

徐占成表示,劍南春至今仍然採用這種古法釀造,其原因就在於這種窖池為上佳的黃泥老窖。

他說:「邊上是用黃泥作成的,黃泥里有一種產香的微生物群系,經過的時間越長,這種微生物繁殖得更好,最終代謝的香味成分也就更多。」

產地綿竹環境好、背靠雪山氣溫低等環境,使得這裡的微生物適宜產好酒。

時至今日,這裡白酒釀造技藝,被一代代釀酒大師以古窖池為物質載體,用口授相傳的方式不斷發揚光大,已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久遠而博大精深。

古法釀酒的車間主要用來存放酒料、發酵以及蒸餾。

釀酒工人在古法釀酒坊里,將酒料用推車運進酒窖。

千年古窖池有長期培養的特殊功能菌,與其它酒形成區別。

這裡產出的酒芬香特別濃厚,滋味優雅,品之酒體醇正豐滿,風格獨特。

釀酒工人將酒料均勻的撒入用來蒸餾的容器中。傳統的製作工藝,讓人仿佛穿越了時光,古法釀酒,窖香濃郁,渾然天成,餘韻無窮。

傳統釀造技藝承傳古法依託於老窖窖池。

給容器蓋上蓋子之前,工人先在邊緣鋪上一層軟性的材料,並拍打嚴實,以方便密封。

用木質的蓋子將容器蓋上,準備進行蒸餾。

無需等待太久,清澈香醇的原漿便被蒸餾出來,而「酒頭」由於口感和度數的不同也被分離出來。

「掐」去「酒頭」,產出的原漿流入壇中。傳統的製作工藝,讓人仿佛穿越了時光,古法釀酒,窖香濃郁,渾然天成,餘韻無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