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到底怎麼吃才不虧?會帶你認識全世界的龍蝦

ctime表態網 發佈 2020-01-11T14:50:03+00:00

以「好吃度」作為原則,以個人對這些龍蝦的排序是:火龍> 澳龍 / 伊勢龍蝦 / 花龍 > 其他龍蝦具體每款龍蝦的優缺點分析我在文末的小課堂里會講。

本文內容版權歸表態網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出生於餐飲從業者家庭,從小在廚房長大。現從事生鮮品類新零售行業,結合傳統產地供應鏈優勢與現代物流配送,致力打造擁有個性化優質體驗的餐飲服務項目。

█ 開篇之前,先提個問題,在我們的認知里,龍蝦是不是只有3種?澳龍、波龍、小青龍。


事實上,世界上的龍蝦何其多!波紋龍蝦、錦繡龍蝦、雜色龍蝦、油龍、澳洲岩龍蝦、西澳天鵝龍蝦、東澳火龍蝦、莫三比克玫瑰龍蝦、南非龍蝦、布列塔尼龍蝦、波士頓龍蝦、墨西哥紅龍、墨西哥石龍、古巴龍蝦、智利龍蝦、伊勢龍蝦……是不是都沒聽過?沒關係,文末的科普小課堂,會帶你認識全世界的龍蝦。

以「好吃度」作為原則,以個人對這些龍蝦的排序是:

火龍 > 澳龍 / 伊勢龍蝦 / 花龍 > 其他龍蝦

具體每款龍蝦的優缺點分析我在文末的小課堂里會講。不過,「好吃」是一個太過主觀的話題,如同「好看」一樣。你吃到的龍蝦,材料當天的狀態,當天的烹飪,當天的環境,當天同桌吃飯的人,當天你的胃口,當天你的心情,都會影響到你對食物的評價。所以,提到好吃度大家的評價可能不一,但價格大家的認知肯定非常一致 —— 「貴」!龍蝦一隻這麼貴,怎麼吃才不浪費?由淺入深,一樣樣兒來。


刺身

這個菜在國內90年代就開始流行,龍蝦起片,蘸醬油和牙膏芥末,牙膏芥末能殺菌是當時社會人流行的說法。出處當然是我們右上角那個鄰居啦,這個硬菜在國內可謂屹立30年不倒,時至今日一隻活蹦亂跳的大澳龍裝個大透明盆子再冒點兒乾冰一塊兒上桌依然是請客誠意的體現,不過牙膏芥末真的也應該進步一下了。


刺身吃的是龍蝦的活,刀工的細緻,擺盤的好看。一個厲害店的龍蝦刺身應該要做到原料鮮活,起肉乾凈利落完整,去筋仔細沒有誤傷,片肉厚度均勻誤差小,擺盤大氣不非主流,尤其不要整乾冰和那些花里胡哨的燈泡,再在配的蘸料上花點兒心思就更加分了。


國內有一種說法,波士頓龍蝦不可以刺身,別的龍蝦才可以。其實只是因為國內餐飲嫌波龍賣不出錢,懶得麻煩,隨便砍砍剁剁煮了就好,客人問起來就說波龍不夠好,不能生吃。


火鍋

香港同胞最愛火鍋,火鍋店吃龍蝦,大排檔喝康帝都是香港餐飲文化中值得一提的神來之筆。往小了說,這是東方之珠創世紀曆程的大時代縮影,往大了吹那就是中華文化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現代表達。


火鍋的龍蝦和刺身的要求基本相同,唯一的區別是要給龍蝦配個乾淨點兒的湯底,不用扯那些雞啊膠的南瓜湯,乾淨清爽的鍋底是海鮮的最好陪襯,芫荽皮蛋、酸菜豬肚都是經典的搭配。


鐵板燒

高級的日本餐廳,廚師在板前的一套花活兒是比食物味道更能唬人的,IG油管上爆火的福岡照壽司的渡邊小胖哥能在成百上千家日本壽司店中殺出一條血路,曲線救自己,靠的不是輪胎,更不是傻叉點評,而是自己給自己設計的一套廚房表演,位於亞洲另一面的撒鹽哥也是這個路子,不過人家玩兒的更高,撒的更歡兒。


鐵板燒就是這麼一個板前表演特別重要甚至重要過味道的玩意兒。不要以為我在這兒胡說九道,好的板前表演能讓客人更快地進入狀態,打開味蕾。至於鐵板燒本身火候的把控,醬汁的搭配,配菜的輔佐,各家自有絕活,各顯神通。


芝士焗龍蝦

這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菜品,因為它簡直堪稱自助餐爆款菜品的典範,看起來貴价的材料+網紅元素配料,再往深了講,芝士在掩蓋材料缺陷的同時快速讓人吃飽以至於吃不下別的東西。


本身生凍的小青龍在經過良好完整的冷凍運輸保存以及正確的解凍下,是可以得到良好的口感的(相比活鮮會略乾癟),配上芝士合理的烘烤,不失為一個溫暖的菜品。


但壞就壞在有些店圖便宜,喜歡拿一些低於正常行情價的貨,這些貨多是在運輸中有過掉鏈子多次解凍復凍或者日期過久,完了解凍的時候也完全不上心,一上班就水台一扔到要出菜了再心急火燎地去收拾,這樣折騰的龍蝦,肉一定是糊糊爛爛的,以至於很多大中餐沙文主義的朋友吃了一次就不得不感慨,快看啊這幫傻洋鬼子吃的都是什麼破爛玩意兒,好好的龍蝦讓他們整成這樣,洋人根本不會吃飯!


奶油龍蝦伊面

2000年左右橫掃全中國的酒席菜,在酒席上最愛這個菜的往往不是大人,小朋友都愛吃麵,再碰上奶香味重的更加抵抗不了啦。這個菜龍蝦斬件過油,伊面煮完之後,奶油的調味是分高下的關鍵,調到惹人口水又剛好包裹龍蝦和伊面的味道和厚度便是成功。這個菜近幾年風頭不在,宴席龍蝦逐漸被清蒸代替。


清蒸龍蝦

參照粵式蒸魚的做法,如今人們的口味日趨兩極化,重口的越來越重口,清淡的越來越清淡,酒席上的龍蝦越來越以清蒸的形式出現,而且蒜蓉粉絲蒸扇貝的成功,讓更多的店家喜歡把粉絲墊在龍蝦下面蒸,讓龍蝦的肉汁滲到粉絲里,再淋上各家自己配置的豉汁和滾油,改頭換面又成了寶寶們的最愛。


西餐龍蝦主菜


龍蝦在正經西餐中基本是以主菜形式呈現,洋人做菜的邏輯是主+輔+醬汁,聽起來和我們是一樣的對嗎,為什麼看起來是如此的不同呢?主要區別在呈現方式,洋人的主、輔、醬汁在主菜的時候是彼此獨立的,尤其是醬汁基本是新鮮現做,這一點和我們依賴成品調味料非常不同,正經的西餐店(所謂的fine dining)端出來的盤子一般不會太扯,至於是不是合您的口味這不一定,但肯定是動過腦子後的結果

其他的龍蝦做法,例如這兩年在上海流行的龍蝦麻婆豆腐,朗庭旗下餐飲出品的幾蔥爆龍蝦,太平洋對面流行的龍蝦三明治/熱狗,東南亞的咖喱/胡椒/椒鹽龍蝦等等在當地風靡的做法就不一一展開了。


到底怎麼吃才不虧?

  • 各位想吃上好吃的龍蝦,自己會整的,自己家裡整,有靠譜賣家的,找靠譜賣家,沒有的找各大新零售
  • 自己整不來,去專業的海鮮店,有魚缸的,貨量大的。
  • 不要去自助餐,不要覺得自己計算得過店家,我作為清楚知道每種材料價格的從業人員,拼了命吃的確能吃贏店家,但這種行為屬於自殘,更何況普通人了,自助餐的材料大多數都是不值錢的,能吃到票面價格的一半都算大胃王了。

龍蝦科普課堂


這兩隻,你是不是都叫波龍?


這兩隻,哪只才是澳龍?


這三隻,哪只才是小青龍?


國內龍蝦命名通常以產地區分,那我們就以地域為線索,從本國出發,一路向西,由北到南,探索地球上主要商捕龍蝦品種。


波紋龍蝦Panulirushomarus

國內商品俗名小青龍,主要規格100-500g,主要在國內兩廣及越南養殖繁育,市場供貨穩定,價格相對平穩,尤其100-200g規格在國內市場所向披靡,沒有對手,宴席一人一隻,自助餐一人一條,都是非常理智的選擇。


錦繡龍蝦 Panulirus ornatus

是不是也想叫一聲小青龍?商品俗名花龍,1-3斤都算常見,主要野生捕獲,花龍的分布極廣,從日本到澳洲北部到印度洋,都很常見他們的蹤跡,國內漁民也時常有捕獲花龍,但不成規模,一般本土消化,上海的來貨地多為澳洲。肉質細嫩,是高等級龍蝦之一。


雜色龍蝦 Panulirusversicolor

商品俗名雜龍/杉龍,野生捕獲,主要來貨東南亞,在菲律賓泰國的市場幾乎和其他本地龍蝦不區分價格,但在國內相對不受待見,來貨數量少且價格會略低於青龍。


油龍 panulirus polyphagus

商品俗名油龍,台灣叫黃斑龍蝦,分布面積很廣,國內活鮮來源主要是印尼和巴基斯坦,是不是很吃驚?兩個地方離的這麼遠。在商品的流通中,同等規格油龍很多時候會和小青龍打在一起,因為價格樣貌出肉率各方面區別都不大。


澳洲岩龍蝦 Jasus edwardsii

澳洲商品名為southern rock lobster,國內民間流傳的澳龍指的就是他,90年代第一批進入國內的進口龍蝦品種,儘管澳洲目前有4種龍蝦進入國內市場,但行內說的澳龍狹義的就是指他,出產於澳洲南部塔斯馬尼亞海域,同時紐西蘭也有出產這種龍蝦,但顏色更暗淡一些,在物種上和澳龍屬於同一種龍蝦,國內市場稱之為紐龍。澳龍自進入國內市場以來就一直在婚宴市場被視為宴會硬度的標尺,自然價格也是居高不下的。


西澳天鵝龍蝦 Panulirus cygnus

澳洲商品名為western rock lobster,國內叫作西澳紅龍,出產於澳大利亞西海岸的哈梅林灣至西北岬如霍特曼群島,是澳大利亞重要的經濟海產品,約占到澳洲每年漁業總產值的20%。也是國內市場澳龍最佳的替代品,與澳龍味道區別不大,但筋會相對澳龍的粗一些。


東澳火龍蝦 Sagmariasus verreauxi

澳洲商品名為eastern rock lobster,國內叫火龍,因為它烹熟之後的顏色好像火焰一般。火龍是絕對的寶藏男孩,他是目前已知可以長到最大體型的龍蝦(目前記錄16斤),他的肉質非常鮮嫩彈牙,甜味明顯。且因為目前國內市場對它的認知度相當的低,只被專業化程度高的海鮮店接受,一般的土鱉店基本都不認識它,所以目前他的價格相對於他的另外幾位同胞還是很親民的。火龍是個人認知里最值得一吃的龍蝦沒有之一,龍蝦只分火龍和其他龍蝦。


莫三比克玫瑰龍蝦 Palinurus mauritanicus

商品俗名玫瑰龍,國內進口凍品為主,活鮮也有不定期到貨,也有200g左右的小規格,有自助餐店會拿去做小青龍的替代產品


南非龍蝦 Palinurus elephas

商品俗名南非龍,產於南非開普敦好望角一帶,乍一看是不是又以為是澳龍了,在海鮮市場內也的確會有小的檔口用南非去充澳龍宰散客,也有宴席會引入南非龍,畢竟和澳龍有40%的差價,很多人都會心動


布列塔尼龍蝦 Panulirus inflatus

藍龍,他是波龍的親戚,不是波龍。國內甚至有些海鮮餐廳也會把他命名為藍波龍,哭笑不得。藍龍和波龍都屬於敖龍蝦(有2隻大鉗子),我也經常碰到感興趣的朋友義正言辭的對我說,波士頓龍蝦其實不是龍蝦,他不是真龍蝦,這是典型的望文生義,的確波龍和藍龍屬於敖龍蝦屬而非真龍蝦屬,但需知龍蝦一共有12個屬,難道除了真龍蝦屬,別的都不是真的龍蝦?按這理論大家最愛的澳龍也不是龍蝦啦。藍龍相對波龍,肉質的細膩,甜味都要好一些,且這種差距隨著規格的變大而變大,可能2隻1斤的波龍和藍龍,你覺得相差不大,但是5斤的波龍和5斤的藍龍,你就沒辦法覺得他們是一樣的了。網上有很多玄學說法說藍龍是基因突變產物,出現率200萬分之一,絕對的胡說九道,聽過拉倒。藍龍在國內市場的進展並不算順暢,主要他烹飪後的顏色會令99%的人以為是波龍,而又比波龍高出60%的價格,自然不受待見了。


波士頓龍蝦 Homarus americanus

波龍,國內流通量最大的龍蝦。花最小的錢,吃最大的龍蝦。很多朋友一提到波龍總是難掩鄙夷之情,仿佛要是被人知道自己吃了波龍就像被人知道自己吃了屎一樣。雖然波龍在龍蝦家族中的確肉質粗糙一些,出肉率低一點,逼格差一點,但100個缺點也掩飾不了他便宜這個優點,因為它相對貼地的價格讓各家餐廳在烹飪他的時候都敢於放開手腳腦洞大開,老實說波龍也並沒有大家說的那麼不堪,處理得好依然可以成就高分的菜品。


墨西哥紅龍Panulirus interrruptus

墨紅,和西澳龍的定位類似,作為澳龍的補充和廉價替代版本,有一定的市場份額,肉質表現也不錯,但供貨不算穩定,畢竟是替補。


墨西哥石龍 Panulirus peniciliatus

國內商品名石龍,台灣同胞叫蜜毛龍蝦,屬於萬金油龍蝦,規格從250-2kg都不少見,頂誰都頂的上,價格也算友善,因為國內來貨主要為墨西哥所以國內叫墨石,其實這種龍蝦很多地方都有分布。但哪裡的產量都不算高。


古巴龍蝦 Panulirus argus

古巴龍蝦,也有叫美國花龍的,標誌是身上的白色斑點,很少人認錯,一般消費者看到會知道不是波龍澳龍青龍,但也絕對記不住他是古巴,即使曾在盒馬見過他。


智利龍蝦 Jasus frontalis

世面不多見的智利龍,來自可能是地球上離我們最遙遠的國家,智利海岸線狹長,漁業資源自然豐富,帝王蟹和雪蟹在智利也有大量捕獲,不過來到中國都是以熟凍的形式,龍蝦生命力頑強,可以在長途跋涉的路途依然保持鮮活,橙黃色的外表在龍蝦家族中是獨一號的。


伊勢龍蝦 Panulirus japonicus

日本國蝦,國內沒有批量來貨,只有幾家專門針對高級日本菜(壽司,鐵板燒等)的供貨商開放訂貨,數量以只為單位,所以要吃日本龍蝦沒有捷徑,準備好銀子去一線城市一線地段的一線日本餐廳。


最後,祝大家吃得生龍活虎,吃得活蹦亂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