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加一樣東西竟可以退燒?夏天中暑也可以喝一喝,有效又實惠

中醫內科趙醫師 發佈 2020-06-14T23:13:57+00:00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說:「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鑑、應用!)

感冒,俗稱「傷風」,是由風邪侵犯人體而引起的外感疾病。臨床表現為惡寒(或惡風)、發熱、頭痛、鼻塞、聲重、噴嚏、咳嗽、清涕(或稠涕)、喉痛等全身不適的症狀。漢?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說:「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此論即包括今之感冒。

感冒時,雖然大多數人都外寒內熱,但治療的時候,還是得根據具體的情況有所調整。

舉個例子,內熱如果很重的話,會發燒不退,這時候就得加一味清內熱的藥,它就是生石膏。

前兩天有位朋友發燒,去了醫院,醫生給他開了羅紅黴素和雙黃連,讓他回家休養。

回家後,他燒到了三十九度左右,來電話問我怎麼辦,我就向他推薦了石膏粳米湯。我讓他去藥店買生石膏十五克(量不算大),然後用一把大米和它熬,等米熟了,就喝那個米湯。一般燒過了三十八度的人可以使用這個方法, 三十八度以下就不用了。

這位朋友下午服用了生石膏米湯,結果到了晚上,體溫就正常了, 後來也沒有再燒過。

石膏粳米湯:最快最有效的退燒辦法。

民國名醫張錫純就特別善用石膏。

他用生石膏試著給自己7歲的小孩子治好了感冒發燒,他再鑽研醫書《神農本草經》,裡面說生石膏實際是微寒,他就明白了:其實生石膏不像人們說的是大寒,只是微寒而已。

從此張錫純對用生石膏就心中有底了,他用生石膏治了幾千例,效果都非常好,他自稱用了一輩子,由此總結出來生石膏該怎麼用。推廣生石膏的用法是他對中醫的貢獻。

張錫純自己說:「生石膏治溫病初得,其脈浮而有力,身體壯熱。並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惡寒而心中發熱者。」他的石膏粳米湯一方,用起來真是有如神助。

下面我把張錫純先生《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石膏粳米湯的原文摘錄於下。

【原文摘錄】:原文:石膏粳米湯,治溫病初得,其脈浮而有力,身體壯熱。並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惡寒而心中發熱者。若其熱已入陽明之腑,亦可用代白虎湯。

生石膏(二兩,軋細)生粳米(二兩半)

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爛熟,約可得清汁兩大碗。乘熱儘量飲之,使周身皆汗出,病無不愈者。

若陽明腑熱已實,不必乘熱頓飲之,徐徐溫飲下,以消其熱可也。

石膏粳米湯:生石膏10-15克,軋細,粳米20克左右,用水三大碗,煮至米爛熟,約可得清汁兩大碗,乘熱儘量飲之,使周身汗出而愈。一般情況下,很快就可以退燒。

大家看,生石膏是透內熱的,它可以將熱邪從裡面清透出去;大米熬成的米湯趁熱喝下,借著這股熱氣,可以讓身體出汗,驅散體表的寒氣;同時粳米還可以調和胃氣,歷代典籍中皆有記載。

如,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強調說,粳米能養胃氣、長肌肉;《食鑒本草》也認為,粳米有補脾胃、養五臟、壯氣力的良好功效。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養生方法,多食粳米粥 。

粳米既不讓生石膏傷了胃,又能讓生石膏的藥性逗留於胃中,可以更長時間地發揮作用。

因為這個藥退熱效果好,也不傷正氣,而且是一味不苦的中藥,孩子也能喝下去。很多家長不用中藥就是因為覺得中藥退熱慢,口感又差,孩子喝不下去。

所以,石膏粳米湯真是適合兒童的退熱良藥,而且熱退後也不會像吃退燒藥那樣輕易反覆。

後來張錫純說了句話,是:(生石膏)涼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實熱者,放膽用之直勝金丹。

註:煅石膏千萬不能用。煅石膏是受外傷用的,它有助於肌肉的恢復。煅石膏不能口服,生石膏可以口服。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

分享快樂,鎖定這裡,

從閱讀一篇有溫度的養生科普開始。

我是中醫內科趙醫生,30年臨床經驗!

分享正統中醫知識,覺得這篇文章有用的的話,

可以右上角的紅色關注!您的點讚和關注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