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揭秘人際交往的3大秘訣

海哥說演講 發佈 2020-01-07T06:11:08+00:00

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曾在紐約租用了一個酒店的宴會廳,每個季度租用20個晚上,用來開系列講座活動。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了酒店的通知,宴會廳的租金要漲三倍。然而,講座的入場券已經按照原價售罄,不可能突然漲價。

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曾在紐約租用了一個酒店的宴會廳,每個季度租用20個晚上,用來開系列講座活動。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了酒店的通知,宴會廳的租金要漲三倍。


然而,講座的入場券已經按照原價售罄,不可能突然漲價。於是,卡耐基找到了酒店的負責人,告訴他,自己理解他漲價的行為,並列出了自己中止舉辦講座後酒店的得失:


他們也許可以把宴會廳轉租給別人獲得更高的租金,但會失去卡耐基這單生意,以及他的講座帶來的巨大的宣傳效果。



這次談話之後,酒店負責人把租金的漲幅從300%降到了50%。


卡耐基沒有與酒店負責人產生任何衝突,就說服了對方降低租金,是因為他知道對酒店來說什麼是重要的,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去影響他人。


換句話說,他利用了「人性的弱點」。


戴爾·卡耐基是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和成功學大師。他一生致力於人性問題的研究,運用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對人類共同的心理特點進行探索和分析,通過大量普通人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故事,喚醒了無數迷茫者的鬥志,激勵他們走向成功。


他的著作《人性的弱點》,在出版後的70多年間,始終被西方世界視為「社交聖經」,也是余歌老師多次在課堂上推薦的偉大書籍之一。


只要學會利用人性的「弱點」,當然,這裡指的,並不是貶義詞,又或者說,懂得利用人性的弱點,是一種洞察人性的大智慧,對在人際交往中贏得好感並友善地影響他人,會有很重要的助力作用。每個人都會從中看到自己,也會更加了解別人,從而,越來越接近自己期待中的生活的樣子。


1

為他人考慮,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

才能進行高效社交


人的本性都是害怕受到別人指責的。指責只會增添不滿,造成逆反心理。一旦爆發,將會造成不可預估的後果。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南方聯邦軍的李將軍被困河邊,只要抓住李將軍,就能結束這場長達四年的內亂。



可是,面對林肯抓捕的命令,米德將軍猶豫了,並因此錯失了這個機會。很多人面對這種情況都會怒不可遏地去質問米德將軍。林肯也這樣做了,他寫了一封信,斥責米德將軍的所作所為,不過米德將軍從未讀到過這封信,因為,林肯並沒有把它寄出去。


因為林肯明白,事已發生,局面已造成,批評、質問只會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導致米德將軍離開軍隊,影響整個戰場局勢。


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不僅僅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美德。這也是後來林肯能在混亂的局勢中穩住民心,並最終結束南北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


還有一個故事,一名空中特效試飛駕駛員在一次表演返程途中,發現飛機的兩個引擎同時出現了故障。雖然他依靠專業的技能逃生,但飛機的機身還是墜毀了。事後經調查發現,事故的原因出在機場的保養機械工身上,他把飛機用油給裝錯了。


因為這樣一個本不該出現的錯誤,飛行員差點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他會嚴厲責罵這個機械工的時候,這位飛行員卻一手攬住機械工的肩膀說:「為了證明你不會再犯錯,我要你明天幫我維護我的F-51飛機。」


這就是托馬斯·卡萊爾說過的:「偉人是從對待小人物的行為中顯示其偉大的。


2

通過真誠的讚美,讓對方感到你對他的肯定,

才能達到最終目的


人性本就是趨樂避苦。強迫他人做事,不僅收穫甚微,還有可能萬劫不復。站在人性的角度思考,只有一種方法才能讓他人心甘情願地做事,那就是給他想要的。有的時候,或許就因為一句簡單而真誠的讚美,就能夠讓事情變得簡單,也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一位妻子報班參加了一個課程,被要求回家讓丈夫羅列出6種能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項。於是妻子回到家就問丈夫:「你覺得我身上有哪6件事情是你希望我改變的?」丈夫說:「請給我一天時間讓我想一下。」


第二天,丈夫在花店買了6束玫瑰花,並附上一張紙條,讓花店的人送給他的妻子。


紙條上是這樣寫的:「我想不出有哪六件事希望你改變,我就喜歡你現在的樣子。」


這位丈夫用讚美的方式回答了妻子的問題,肯定了妻子的價值。當天傍晚回家,迎接他的,是眼裡滿滿愛意的妻子和一桌豐盛的晚餐。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說,讚美是一種有效的交往技巧,能迅速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世界上最美好的聲音就是讚美,最好的禮物也是讚美,成功的讚美能給他人帶來愉悅,能使他人受到內心的鼓舞。



另外,美國最早的實驗心理學家之一威廉·詹姆士還說過:「人類本質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這種渴望會不斷地吞噬著心靈,少數懂得滿足人類慾望的人便可以藉此將他人掌握在手中。


漢末時期,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劉備一個光杆司令帶著兩個小弟,一窮二白,卻最終三顧茅廬請出了「臥龍」諸葛亮,從而奠定了劉備的蜀國中興之路。難道曹操和孫權不知道諸葛亮的名聲嗎?並不是,只是唯有劉備肯定了諸葛亮的價值,滿足了諸葛亮內心真正的渴望。


人對肯定的需要和追求幾乎貫穿了整個生命過程的始終,是支配一切思想和行為的動力源。士為知己者死,這也許就是對肯定的價值一種最直接的表述。


通過讚美肯定他人的價值,這是一種美德,也是為人處世的生存之道。用好這一點,常常可以無往而不利,更加順暢地做事情。但請記得,讚美,一定是發自內心的真誠。


3

激發他人強烈的需求感,

是事情成功的關鍵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上司、父母、甚至伴侶都不理解自己?


因為除了你自己,沒有人會感興趣你想要什麼。人們通常只關注自己想要的。


所以當你有求於人時,不妨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引起對方的興趣,推動事情發展。


書中有個故事是關於卡耐基的兩個侄子。他的兩個侄子因為工作繁忙,常常忘記寫信回家,忽略了家人的擔心。因此,卡耐基跟眾人打賭說,「我有辦法讓兩個侄子寫信回我」,眾人將信將疑。

於是他寫了一封關於閒聊家常的信,最後還附上一句:信里有5美元,送給你們當禮物。當然,信在寄出的時候並沒有把錢裝在裡面。


於是,兩個侄子很快回信過來,表示感謝「安德魯伯伯」的禮物,並提醒「安德魯伯伯」忘記把禮物裝在信封里了。


卡耐基就是用5美元引起了兩個侄子的興趣,並且激發了他們對這5美元的需求感,達到了他的目的。


所以當我們去請求別人幫忙的時候。在開口之前,先停下來問問自己:「如果我是他,我會不會答應這個請求?」「如果有難度,我應該怎麼樣才能讓這個人願意去做這件事?」



人際關係的成功與否,有時在於你能否準確而快速地捕捉對方的觀點;還有,看一件事需要同時從你和對方的角度去考慮。


請記住,要首先想到他人的需求,才能夠辦成我們想要辦成的事。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朋友遍天下,做什麼事都成功,有的人卻屢屢受挫呢?答案就在於,前者善於「利用」人性的弱點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後者也許只是莽撞前行。


關鍵字: